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产学合作模式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契机|大学生谈恋爱该干什么
 

产学合作模式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契机|大学生谈恋爱该干什么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6:38 影响了:

  摘要:大学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地方,但是阳光之地也有乌云笼罩。本文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的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产学合作合作模式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契机做了研究。
  关键词:产学合作 大学生就业 契机
  
  产学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两部分资源培养应用性创新人才的一种经济模式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学习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有机会模拟“职业人”的身份到用人单位参加定岗工作并获得报酬。在产学合作的操作模式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社会,了解企事业的用人需求,进一步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面临未来激烈的择业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产学合作给当今大学生就业创造了很大的契机。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1.大学规模扩大,大学教育已趋向与大众化教育
  1998年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水”对经济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拉动内需,1999年,政府出台了大学扩招的政策。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1998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108.36万人,而1999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159.68万人增长率高达47.36%。至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达到657万。大学的规模极度的膨胀产生毕业生人数的急剧的增长,但是市场需求并没有同大学毕业生数目成同比例的增长。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在供给过剩的人才市场,大学生就业体制由原来的“统包统分”迅速转变为“双向就业”模式。大学生已不是抢手的货物,大学生就业问题由此而生。
  大学教育的普及化是历史必然的趋势,一个民族要强盛,要繁荣就是要提高本国国民的素质,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不可扭转的。但是大学规模的扩大是确成为大学生就业择业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
  2.科学的进步和合理的管理使人才的需求量减少
  科学技术飞速化前进的今天,因特网进入了千家万户。一些网络的产物由此孕育而生,网上购物、网上书库、线上商务等。网络的发展使得一些实体的经济项目已不需要人在实体工作场所工作或者大大减少了实体工作对人的需求。
  除此之外,企业的重组也同样影响和阻挠大学生的就业。企业重组,是对企业的资金、资产、劳动力、技术、管理等要素进行重新配置,构建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变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过程。其中的人员重组部分,就是本着利用现代化的各种工具和手段,通过减员增效,优化劳动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的科技和经济效率。
  在人才蜂拥的今天,类似企业重组和网络的产物层出不穷,大大削弱了对于知识人才的需求,而大学毕业生正是精通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的人才。对于人才的需求少了,就业择业问题很自然就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3.学校传统教育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首先,我国学校的大多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注重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大多数的学校都把分数放在了第一位。一切评奖考核在成绩上过关评已经成为评价的一个潜规则。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师生双方都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纯理论上,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缺乏实践知识和能力的缺陷恰恰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不满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学校的应试教育对市场所需人才的分析和预测与现实状况严重脱节。在如今的高校,我们还是可以看见开设了大量诸如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之类大量的就业需求“热门”专业。此类的“热门”专业的开设直接反应了学校对于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估计的脱节。如今所学非所用的大学生不适用4年后这些毕业后经济市场的需求。传统教育漠视对市场的解读,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导致难以满足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同时,师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教育注重构建高学历的师资构建机制。这样的师资体制同样引发一个问题,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技能和经验,或者技能类专业的教师多年前所学习的方法早已被淘汰,而实践型的专业人员由于学历的门槛而被拒之门外。如此以往,学生学所并非能够真正为其所用。
  由此看来,师生双方对于实践知识的漠视,学校对于市场需求预测的滞后,对专业设置考虑的欠缺,实践型师资的缺乏都是学校传统应试教育所引发的,这几类的问题都导致了学校培养的素质人才与市场所需人才不一致,进一步加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4.学生是主体,一切问题要回归主体
  大学生在刚刚经过高考这个门槛之后,如释重负,很自然地想轻松一下。在大学这个没有约束的环境下,时间匆匆而过,日积月累便有了惰性。一切都要回归学生主体。有些学生怕吃苦,自身有很大的惰性,不肯做事,只肯做自己分内的事,用工单位自然不会留没有工作动力的职员。此外,有些学生孤芳自赏,自视过高,对自己的能力定位不准,一味要求高职高薪,现在人才市场不缺乏有能力的人才,这类学生自然会遭遇弃之不用的后果。
  二、产学合作教育模式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就业难问题
  1.启发学生提早进行就业规划,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
  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郎教授曾讲过,大学教育是通才教育,专科才是专才教育。用人单位往往需要术业有专攻,所以要让大学生能够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并且让用人单位满意的职业首当其冲的就要让学生迈过从通才到专才的一大步。因此提早进行人生规划便是很重要的一步。在产学合作这个项目中,首先让学生提前有就业择业的概念,并引起他们的思考。其次,学生自主选择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会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这些思考,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然而然的开始规划自己的定位。
  2.通过实习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
  仅仅的目标规划是远远不够的。产学合作项目高明之处还在于“赢在时间”。我校的产学合作时间设在从大一开始的每个暑假,时间跨度为6周。从大一开始进入单位实习,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到底这个工作对我来说适不适合。四年的时间,充分的了解社会,充分的接触各个行业,了解自己,选择与自己相匹配的职业。通过每次的实习分析到底适不适合这个职业,到底喜不喜欢这个岗位,做出相应的调整,选择合适的职位。避免了在大四择业的时候毫无头绪,更加利于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
  3.在实习之后明确自己要学什么,根据所需去学习
  产学合作给学生另一个契机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我到底要学什么。大学校园里很少能找到为你解答问题的人。如此,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的平台,通过自己在外面的工作明确自己所欠缺的。
  从实践回归课本。在实习之后了解自己现在所处的职位所需要的技能,资质等。例如,实践过后总结出自己回学校以后要听些什么样的选修课,可以旁听些什么专业课程,分辨那些课程可以略听。在课余的时间,自己需要些什么资质证书,如会计上岗证、造价师、教师资格证等。
  4.在实践中思考自己所缺的种种
  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仿佛鹅卵石那样因为圆滑没有棱角而备受人的喜爱,生活检点,固步自封,人际交往方面、沟通表达方面都表现的不成熟。产学合作项目为此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首先,在实践中,让学生充分的和社会人打交道。实践能磨平学生过分张扬的个性,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容忍别人,接受社会不同的人的不同处世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态度,这也为解决就业问题扫清了一大障碍;其次,大学生缺乏一些求职能力是就业问题的第二大障碍。在实践期间遇到不能完成的任务,遇到苛刻的上级领导,包括在实习期间遇到的经济困难都能磨练一个人。因此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乐观积极,永不气馁的品质势在必行;同样,在新环境中面对压力能够很快的调节自己,调整自己,融入产学环境,也是大学生应对产学环境具备的职业适应能力;实习是职场模拟,学生在每一天的模拟中审视自己的仪表、举止、谈吐。恰当的仪表、举止、谈吐同样是求职取胜的关键性因素。
  在“产”中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短缺。端正就业态度,从能力、品质、举止、谈吐各个方面提升自己,把握就业的契机。
  5.在实践中学习创业技能
  扩大就业渠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性的问题。产学合作另一个契机在于引导学生打开眼界,帮助一些有志的学生毕业后创办企业,不仅为社会留出空间,也为社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企业的运行,各个岗位的职能,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便让一些具有创新精神,有较高综合能力的学生得到创业的契机。在实践期间接触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反思自己能力的短缺,回到校园弥补自己欠缺的创业技能,补习商场、职场、营销、市场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配合学校的开设的活动,充分拓宽自己的能力,学会分辨事物的思维。运用自己四年的时间,培养自己的组织才能、模拟自己的领导才能、细化自己的交往能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实践自己的经营能力,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厚积而薄发,稳固自己人生的立足点,然而再现知识和才能的亮点。
  三、参加产学合作教育实践心得
  产学合作激励学生思考,通过思考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同时也开始职业规划。从一天的小计划到一周,一个月,直至四年的大计划。随着计划一轮一轮的推进,目标一个个的实现,最终实现理想。学生渐渐地掌握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就渐趋近一个合格的人才。
  四、结束语
  目前,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扩招速度,远远超出经济运作的人才使用的现状。在此背景下,学生主体的被动,怕吃苦,作为主要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被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刻不容缓。此时,产学合作作为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出现,实施产学合作,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从实践中启发学生提早规划就业,明确自己的职业走向,带着明确的思路回归校园,选择有用的知识,学习需要的技能。最后,再次进行实践,周而复始。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引发其思考,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应该学什么?缺乏什么?在实际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仪态、行为、举止,进行审视,调整自己,完善自己,最后在就业中胜人一筹。如此可见,产学合作模式确实给解决就业带来很大的契机。
  参考文献:
  [1]王江飞.信息不对称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王鑫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山西师范大学.
  [3]程�.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创业带动高校就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