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现状与管理对策|班级现状的分析与对策ppt
 

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现状与管理对策|班级现状的分析与对策ppt

发布时间:2019-01-18 03:42:12 影响了:

   [摘要] 班级是高校最基层的单位,是进行教学管理和服务活动最基层的组织。班级建设在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基础。但调查显示,班级建设在社会大环境、高校小环境的影响下,班级建设现状不容乐观,有必要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硬件条件、师资配比、管理方式、班级活动、党团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引导班级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班级建设
  
  中央16号文件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教师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和课外活动。班级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班级建设的现实意义
  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班级就是最好的参照物。班风体现学风,良好的班级建设不仅仅是关系一个班级的小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建设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正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班级的熏陶是学生形成优良品质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羊群效应”。一方面,先进模范和正面典型可以带动身边的同学,形成感召力;另一方面,“反面教材”则可能滋长班级歪风邪气,导致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涣散。如果选好“领头羊”,建设良好班风,抑制消极影响,则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加强班级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形成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班级建设关系到校风、学风的好与坏
  校风、学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显著标志,班级是学风、校风建设的最基本单位。良好的班级建设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的基本条件之一;反过来,校风、学风的建设又为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班级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班级、学风、校风建设三者密切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统一于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体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班风既是学校校风的具体体现,又是一个学校校风的基础。所以要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必须从加强班级建设入手。
  3.班级建设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班级建设可以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提供很好的舞台,良好的班级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文化营造、班级活动策划、班级成员互动,行使班级“主人翁”角色,在全面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班级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掌握班级建设状况,笔者在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五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但反映出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对五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500名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68.9%的受访者认为,相比高中阶段的班级,现在的“班级”概念要“弱得多”;而认为班级对自身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的受访者仅占27.8%;在对班级组织集体活动的调查中,有24.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班级“几乎没有组织班级活动”,等等。
  应该说,班级建设得好坏,既有大环境的因素(社会综合因素),也有各高校管理制度的约束,还有内部制约因素(班级自身)的作用。社会影响和高等教育体制因素是班级建设的外部环境或条件,催化了班级建设各种状况的发生。内部因素是班级建设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综合因素分析
  从20世纪末开始,社会大环境到高等教育领域小环境无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都是高校班级管理所处的环境,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网络虚拟技术对班级建设的全方位渗透
  互联网在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冲击着班级建设。班级网站、BBS、QQ群等网络技术在带来班级管理新平台和交流载体的同时,也以其虚拟技术的固有缺陷植根于班级建设。虚拟交流主观意识强,发言随意,交流时段片段化,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调查发现,班级生活中的网络投票、BBS和QQ群讨论、短信投票曲高和寡,推行效果并不理想。此外,网游和虚拟交流让一部分学生找到了班级以外的集体认同,冲击了班级建设。问卷数据反应出,36.7%的受访者认为“网络等虚拟技术严重影响了班级建设”,而认为对班级建设影响不大的受访者仅占10%。
  2.成员个性发展的影响
  调查显示,现在高校班级成员80%以上是独生子女,尽管“鸟巢一代”展现出了他们负责任的一面,但越来越突出的个性发展需求却对班集体建设造成窒碍。他们比上一代更早地接触到了社会教育和良好家庭愿景的影响,很多同学入学时就确立了大学发展目标,并有计划地实施对自己的“目标管理”,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班级建设的参与。高校学生中,“考族”、“游族”、“玩族”等适应着学生各自的需求。此外,“社团族”、“恋爱族”都是在个性发展中出现的集体,这些“族”的认同和班级建设出现价值背离。有42.2%的受访者认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取决于“个人”,38.9%认为取决于“家长和老师”,仅有10%的受访者认为取决于“班集体的影响”。
  3.高校扩招导致硬件条件不足
  高校扩张后,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也急剧扩大。教室和宿舍是建设的重要场所和必要载体,但现实条件没有随办学规模扩大进行匹配改善。同一专业少则一两个班,多则五六个班;有的班级人数高达百余人。以教室为例,在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中,2007年有31所教室面积尚未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占直属高校总数的41%。受访者反映,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课普遍采用大合班课,课堂规模甚至超过200人;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教室得不到保障,导致专业教室共同进步转变为个人探索,教室(专业教室)环节转变为宿舍环节或“茶吧环节”(在茶吧开展小组学习)。有55.5%的受访者坦诚“缺少教师环节的班级成员交流”,导致班级概念不显著。
  如果以“宿舍”来考量,同期有53所,占比71%的高校未达标。住宿条件的限制导致宿舍调整捉襟见肘,部分高校出现了同一班级成员分住校内校外,甚至校外多个宿舍区的现象。甚至因条件限制,学校有条件地同意学生自行租房。这些状况,打破了传统以班级聚集安排宿舍的原则,在丧失“教室”这一阵地之后,又严重削弱了“宿舍”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有31.1%的受访者认为“宿舍分散”导致班级概念不强。
  (二)高校制度因素的影响
  1.学分制等新型管理制度的影响
  学分制的实施,使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发生了巨大差异,学生按个人选课对照课表上课,一个教室内听课的可能是跨班级、跨专业、跨年级的学生,北京市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经过10年发展,使跨校学习成为很多同学的选择;班级成员按照个人发展意志和兴趣选择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也因师资和场地限制,出现大合班课。除了选课,以“二课堂素质认证体系”为代表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法,使班级成员课外活动选择呈现个性化。这些共同导致班级成员共处时间减少,离散性增大,给建设带来制度性障碍。受访者中,有35.5%认为各种合班课和选课制使班级成员互动减少。
  2.管理服务措施滞后于时代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未能随着学生数量增加,导致一个班主任负责几个班,一些高校甚至取消班主任,由辅导员负责一个年级或一个专业的做法,弱化了班级概念。甚至在选择班主任(辅导员)过程中,不加甄别地使用,致使部分班主任(辅导员)不能做到尽职尽责;部分班主任(辅导员)缺乏理论学习和研究,管理方式粗糙;更有部分班主任(辅导员)乐于走上层路线,难于深入开展学生工作。部分高校管理者不加调查和研究,运用传统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造成传统手段的强制性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尖锐矛盾,使部分学生对班级产生强烈的批判情绪和叛离心理。此外,班级管理制度滞后于时代,或是不能选好配强班级干部,造成班级官僚主义,致使班级组织机构涣散,也是班级建设危机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64.4%的受访者认为班主任和班干部对班级建设作用突出。
  (三)班级自身建设影响
  1.班级活动缺乏的影响
  班级集体活动是加强成员交流,增进成员感情,加强班级建设的重要途径。67.8%的受访者认为班级活动对班级建设作用“非常显著”,74.4%的受访者认为“班级”概念应通过班集体活动来强化。现实情况是,部分高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提倡,甚至不允许班级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外出的集体活动,丢掉了班级建设的有效载体,管理者则丧失了班级建设的重要阵地。调查显示,在校园内开展的文体活动中,班级概念也在逐渐弱化。各种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由传统的“班级组队”变成了“专业组队”、“年级组队”、“哥们组队”,甚至“俱乐部”运作;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社团热”逐渐升温,社团活动取代了班级活动。
  2.班级文化缺失的影响
  班级文化是一种以价值、心理等为特征,对班级特定的教书育人目标产生匹配作用的柔性战略管理手段。54.4%的受访者认为“班级”概念应通过“班级文化”体现出来。班级文化不仅体现在班级制度建设,开展文体活动,融洽的成员关系,还通过班级亚文化来增强。如班级群体文化、寝室文化、网络文化等,通过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的一致性体现出的小群体文化成为班级主文化的补充;以寝室价值观念为核心体现出来的寝室文化,成为班级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班级网络文化则成为了解学生思想,掌握学生动态,促进师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渠道,网络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强大推动力量。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班级博客或信息群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为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个性特长提供展示的空间和舞台,实现共同创造求实和谐、进取创新的班集体文化,使之成为班级凝聚力建设的纽带。
  三、引导班级建设的管理对策思考
  探索班级建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对班级的管理和发展、学生成才以及国家人才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是解决“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基础课题。根据调研反馈的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分别进行:
  1.改善办学硬件条件和师资配比
  和时代特征配套、符合实际需求的办学硬件条件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基础。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班级需要的教室和宿舍等住宿生活场所的需要,按学科、专业不同满足教室场地需求;住宿上严格控制按经济条件和生源地分区住宿和自行租住,要按照班级集中的原则进行区划。加快学生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努力保障学生从事体育竞技、文艺活动、学术交流、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场地要求。逐步按照师资比的要求扩充师资队伍,适当降低课堂学生规模,创造课堂学生交流的条件。
  2.完善管理制度和配好管理队伍
  建立宽严有度、奖罚分明、有利于学生成才的班级管理制度和严密的组织机构是班级良好运转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对班级建设的有效载体反馈,有24.4%的受访者认为应包括“班级管理制度”,33.3%的受访者认为应包括“选好配强班主任(辅导员)和班干部队伍”。各高校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适合各自特点的管理制度。班级管理者要在公开、公正、民主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干部选举,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干部职务。班主任(辅导员)的选择聘任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选聘。要创造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学生干部培养和使用的条件,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条件。
  3.开展班级活动增强成员互动
  开展班级活动是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形式,也是班级建设的重要载体。班主任(辅导员)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深入了解班级成员需求,围绕学校主体活动设置班级活动议题,找准班级成员兴趣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集体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使班级成员获得充实愉悦的体验。通过集体活动,促进班级成员互动,增进班级成员彼此了解、理解,构建成员间的友谊网络,密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联系,逐渐形成团队观念,促进成员在合作中享受班集体温暖,提升班级情感,以加强班级建设。
  4.加强班级党团建设和交流展示
  充分发挥党员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55.5%的受访者认为“班级”概念能通过评优表彰活动得到加强。学校除了每年例行的优秀班集体表彰,还可以适时推出各种主题评选和班级展示,如精心策划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的评比,引入答辩和展示环节等。充分利用宿舍这一学分制背景下班级管理的重要补充方式,通过宿舍党员挂牌制度、党团组织进公寓、文明宿舍评选、公寓文化节等,构建宿舍文化,做好团队辅导,加强宿舍间交流,共同促进班级建设。各班级还可根据情况在上级组织的帮助下,设立班级党支部、党小组,通过指导学习、竞赛、专题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组织契合班级文化的活动提高党、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活动感召力,通过开展“我身边的榜样”的学习,使班级成员感受到班级是一个携手奋进的大家庭。
  当然,高校班级建设的方法和策略远不仅如此,在开放的办学环境下,班级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对班级管理认识、机制的转变以及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的联合行动。摸清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探讨班级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既有时代意义,也有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
  [2]廖爱军.高校学生班级认同危机及对策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2):40-42.
  [3]陈璐.羊群效应与高校班级建设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9,(6):51-52.
  [4]胡晓毅.普通高校学生班级建设刍议[J].文教资料,2008,(35):186-187.
  [5]邵丽丽.当前高校班级管理研究现状述评[J].科学大众,2008,(10):63-64.
  [6]余妍霞.高校班级文化的多层次建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33-36.
  [7]翁礼成,高岳仑.关于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调查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上半月):66-67.
  [8]杜杰,张英,陈志刚.高等学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3-45.
  [9]许岱民,王斐斐.高校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7,(4):30-3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