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扶助工作的新视角】如何开展奖励扶助
 

【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扶助工作的新视角】如何开展奖励扶助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6:16 影响了: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容易面临的问题,包括个人生活、学业表现、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个人发展选择、价值观及行为偏差等方面。这些问题不单单是个人的问题,更是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的目标,也为了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为高校贫困生们提供帮助以解决这些问题。当前对贫困生的支持体系已有一定发展,但还不够完善,还不足以帮助贫困生很好地解决那些影响其健康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故本文提出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针对贫困生的问题实施帮助,以回应他们的发展需求,以此完善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关键词】贫困生 问题 发展 帮助
  
  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近些年,他们也因为成为问题丛生的一个群体而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竞争中的劣势等这个群体容易产生的问题,都很容易成为他们全面吸纳高等教育精髓的障碍。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将人培养为具备完整功能,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并且创造价值的个体。个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指针。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相对易感的群体,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扶助,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容易陷入一些困境,包括生活困境、人际困境以及心理困境等。解决不好这些困境,将会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会阻碍贫困生们的健康成长。
  
  一、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
  
  贫困生容易陷入的困境往往集中在个人生活、学业表现、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个人发展选择、价值观及行为偏差等方面。
  生活上,一些贫困生需要打工来养活自己,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身体上十分劳累,精神上状态不佳,尤其是那些通过正规资助渠道难以获得资助或资助不足的贫困生,很容易陷入生计危机;另外,由于绝大多数大学设在大中城市,贫困生要融入大学生活,就必须逐渐养成城市的生活习惯,而这种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这对贫困生(尤其是农村贫困生)来说是有很大困难的;有时候过度投入打工生活,可能使一些贫困生在学习上的投入不足,轻则学习成绩不理想,重则难以继续学业。同时也有一些贫困生在继续深造与工作养家之间难以抉择,引发一系列不适,也可能阻碍其个人的学涯、职涯发展。现代社会有着很强的消费文化,这种文化也影响着当今的大学生们,贫困生往往容易因为消费上与其他学生的巨大落差,影响了人际交往。在这个年纪同辈之间的交往对于人格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缺失良好的人际交往体验,既不能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更会影响到人格的健康发育。高校的贫困生很容易陷入自卑,但往往有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比较敏感,内心会有很多冲突,这既不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也十分影响他们的情绪,严重的时候危机心理健康。研究者石婷等人使用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心理健康评定量表SCL―90所做的调查研究发现: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和丧失(如亲友患重病、亲友死亡、被盗或丢失东西等)等方面,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以及当贫困大学生面临人际关系、学习、健康适应等方面的压力时,更易于产生各类心理问题。此外,和周围的同学相比,一些明显的劣势一方面加重贫困生的自卑感,另一方面,容易让尚未成熟的他们产生偏激的想法和观念。面对善与恶,价值观可能发生偏离;面对竞争与内心的失落,可能做出错误的行动,这也是贫困生身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目前,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贫困生在高校的平均比例将近30%,全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已达到400多万人;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他们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困难和不利的境地。显然高校贫困生是一个需要多层次扶助的庞大群体。事实上,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一个学校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目前,对贫困生的社会支持,从内容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另一类是主观的、可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到尊重、支持和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近年来,针对贫富分化引发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国家、社会和学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各高校都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并积极开辟了一些勤工俭学岗位,为学生提供自食其力的机会,但是。仅有这些偏重于物质上的重视和帮扶是不够的,贫困生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因为还有那些非物质的支持没有跟上,情感方面的支持还远远不够。情感上的体验不良,很可能导致贫困生不能善加利用物质方面的支持。例如,一些贫困生受助后,始终生活在期望和压力之中,使其无法再躲避羞辱、无法与同学平等相处,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贫困生羞于去领救助金甚至拒绝帮助。可见,在经济型援助制度、社会援助方法存在但整个支持系统还不够完整的情况下,还应该考虑开展更为贴近个人、针对不同人的不同特点而实施的帮助和服务,这样才能真正为贫困生提供深层次的帮助,对他们的个性、人格产生积极影响,也成为贫困生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助力。所以,加强情感和体验支持、并且合理融合各类支持手段以便更有效地帮助贫困生解决问题,成为未来改进的方向:而对贫困生进行服务和帮助的核心目标将是维护贫困生个人身心健康成长以及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式发展。
  
  三、改进措施初探
  
  在帮助高校贫困生的时候,需要关注两个层面。其一,他们处在个人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即青春期;其二,他们是相对弱势的一群人。从青春期的角度来看,意味着他们在经过大学阶段后,就将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而青春期正是在动荡中迈向成熟必经的阶段,这是一个个体发展的必然历程,一个人必然要在这个阶段探索自我、定位自我,从外界和内心寻找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不断感知、思考,力图将自己的各个层面整合为~个相对完整而稳定的自我身份,这个过程就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过程。那些外在的问题和困境免不了会转化为内心的冲突,所以解决好内心的冲突才能让一个贫困生从内到外地健康起来。并且未来发展出积极的自我身份。所以,在个贫困生提供帮助的工作中心理学的方法必不可少。此外,贫困生虽然在资源上相对短缺,但从他们能考入高等院校、甚至有些学生是高分考入来看,他们都不乏优秀的潜质。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理想,也有着达到目标的潜质,所以,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来自我扶助比起让他们变的依赖帮助要更加健康和积极。社会工作的方法秉持“助人自助”理念,这很适合对贫困生的帮助,并且社会工作融入了大量心理学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与技术,在技术上也能满足对贫困生的帮助。所以,我们可以把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作为贫困生扶助的新角度加以引入和尝试。   对工作方法的具体建议包括三个方面:开展个性化个案工作;建设贫困生主题小组:树立健康向上的群体文化。
  
  1.开展个性化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利用专业的手段和方法,在专业要求的情景设置下对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方法。虽然都是贫困生,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成长历史、家庭环境和个人个性心理特征,每个人对自己问题的体验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适用的解决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个案工作的方式能够提供相对个体化的服务,使帮助有针对性,以保证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针对贫困生的个案工作不仅可以包括对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心理辅导甚至个别治疗,还包括在现实生活层面给服务对象提供一些帮助,例如,帮助学生进行生活规划和经济规划、为贫困生提供资助项目的信息、帮助他们协调周围的人际关系使他们走出自我封闭而与周围同学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帮助他们争取一定的资源等;此外,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起良好而深入的关系,形成内在的支持感,深层的理解感,都会对贫困生有很大帮助,让他们有地方倾诉,愿意敞开心扉,有机会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调节情绪并获得指导,同时接纳他人提供的积极影响;个案工作最核心的功能,还在于能帮助贫困生从人格上得到健全和提高,学会合理思考,建立积极的认知。提高对挫折的抵御能力,并且看到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形成向上的内在价值观等。总之,个案工作既能满足对贫困生人格形成的深入帮助,也能避免他们犯下错误而遭遇更大挫折。
  
  2.建设贫困生主题小组
  小组工作是将有共同需求或遭遇相同问题的服务对象集中在一起,通过在小组内部的互动而产生相互影响,已达到个人成长以及问题解决目的的一种工作方法。小组工作可以有很多种主题,针对贫困生人群就可以有以互相支持为目的的支持性小组、以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为主题的发展性小组,也有针对特定情绪困扰的治疗性小组,还有针对某个大家共同问题的问题解决性小组。此外,还可以尝试一种完全由特困生们自己来开展的自助小组,这种小组的核心主题就是完全依靠小组成员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往往组员会像一家人一样,结成亲密的关系,小组自己决定活动的形式、内容等,是一种完全依靠组员自身的力量来建设和运作的小组,学校的工作者也不见得长期跟随介入,因为最重要的是发展出贫困生们自主、自助的模式。这种自助小组可以涵盖前面谈到的多种主题,有很强的支持功能。
  如果识别出面临共同问题的贫困生,可以将他们组建成特定的主题小组,以小组工作的方式来提供帮助。无论哪一种小组,都需要依靠组员的真诚合作,组员在小组互动中既是接受帮助的对象,也是对他人提供帮助和积极影响的因素。这可以让贫困生既得到帮助也能够感受到帮助了别人的价值感。提高他们的自尊感。通过小组工作,贫困生不但可以达成一定的目的,也能够和他人建立彼此支持和协助的关系,因为同是贫困生。彼此的认同度很高,面临同样或相似的困境,也能够产生很多内心的共鸣,降低了内心的孤独感,这些都是极大的心理满足;此外小组工作地方法让组员在特定的环境下充分去体验与不同人的人际交往,对于他们提高人际能力和调节情绪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小组工作是一种值得积极尝试的帮助手段。
  
  3.树立健康向上的群体文化
  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个人总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个人身上出现的问题往往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个体与环境互动中出现了不和谐,所以,除了像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小团体内部交往氛围这类环境之外,更大的环境影响也很重要。对以贫困生而言,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这个群体所形成的特有文化,以及每个贫困生密切接触的校园文化。群体文化是一个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机制,它也影响着群体内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和关系质量。对于贫困生而言,他们会更加认同这个群体自身的一些群体文化,所以如果这种群体文化中有一些不够健康的要素,很可能会影响贫困生的价值观培养及人际关系,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所以,设法树立感恩意识、自强奋斗等积极的群体文化,增强贫困生对这些文化的认同,有助于促进他们积极价值观的形成。
  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各类贫困学生社团,让社团成为贫困生自我展示、自我价值实现的舞台。同时也是他们能力锻炼的阵地。例如,在南京大学,有贫困大学生组成的爱德协会、勤工助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组成的“贫困大学生自强社”等学生社团非常活跃。另外,还可以让贫困生以社团主题活动的方式介入一些公益活动,如帮助社区和敬老院的老人,或者打工子弟学校的帮教活动等,都可以让他们也有机会帮助别人,在奉献当中感受自己对他人的关怀与爱,也感受到自己虽弱,但也有力量帮助别人。对于健康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肯定都很有帮助。
  贫困生在人际关系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与他人(尤其是非贫困生)融合的问题,这种融合不成功,往往导致他们内心负面的体验。这种融合上的困难往往既来自于贫困生群体本身。也来自于非贫困生群体。由于贫困问题的敏感度。两个群体之间容易产生比较多的误解与偏见。所以,在融合问题上,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学生社团(如学生会和贫困生协会等)等机构都可以做一些工作,加强校园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精神,让学生之间真正形成情感上的连接。通过一些有帮助的工作来降低两个群体之间的隔阂,让双方对彼此都有一些新的认识。
  综上所述,以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为纲,从高校贫困生的个人健康发展需求出发,建立包含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以及群体扶助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体系是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贫困生个体全面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改善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这些工作是完善贫困生支持系统不可或缺的成分,也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