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情感预设”]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情感预设”]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5:31 影响了: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情感预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习作前,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思想情感,调整好习作前的心理状态,使情感自然流露,这样有助于学生摆脱苦思冥想,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
  一、作文教学中,情感预设的必要性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文章前的心理预设,让学生心理情感达到一定程度饱和,情寓心中,由感而发,情绪处于一种心理高涨期,这种愉悦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写而写,一吐为快的积极情绪。只有在这种情绪的状态下,学生写文章由被动变主动,写出的文章包含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才能深刻感人,让人难忘。
  巴金曾说:“生活靠勇气,写作靠情感。”如果作者,没有因事而发的情绪的酝酿,没有情感因素的触动,纵然形式华丽,写出的文章也不会出现以情动人的效果,只能是华而不实。巴金在谈到他创作《激流》三部曲时说,封建宗法对青年的束缚与迫害,使他义愤填膺,他进行创作小说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他拿起笔来写的。所以他又说:“一直到我在一九三一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
  北宋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作千古名词《水调歌头》。苏轼原在杭州做通判,苏辙在济南掌书记,为了与弟弟离得近点,苏轼要求调到北方来,来到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虽不远,却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见,《水调歌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作品中包含了作者与弟弟深厚的手足想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作者理性客观地分析了他为官飘零谪居、人世沧桑的必然性,在看似平淡的人之常理中,寓情于词,蕴含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义。
  古之今诗人大家,弄诗吟诵,歌情舒怀,作品无不充满了情感,因情感人的诸多有力诗作,经得住岁月长河的考验,千百年来,经久未衰,传扬千古。所以,现代作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教授叙述性、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让学生处在一种“愤悱”状态,教师适时引导预设、营造和渲染情感氛围,让学生于情、于景中,因事而悟,缘事而发,从而影响和调动学生的情感,灵感随之而生,处在一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状态,为文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二、作文教学中,情感预设的主要方法和途经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作文习作,对部分同学来说是痛苦的。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一种畏难情绪早埋设于心底。实际上,这种情绪,是情感的一种自我预设,没有自信,无法启智扬慧,牵延了思维的发挥。改变学生这种畏难状态,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让学生建立自信。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动力。一个自信的人,他是不畏惧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坚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潜意识中,已经给自己套上了“不能”的枷锁。一些企业培训师,在培训销售员时,对“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视。他们往往要求受训者,在遇到困难时,要默念“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有了这种自我暗示,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面对一些“顽劣”的客户,心中有底气,才有自信推介自己的产品。其实,这种方法,作为教师也可以置换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同学在心里默念“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为学生习作前预设了积极的心理状态,如此,反复强化,学生慢慢长出自信的翅膀,“灵感”的产生,才成为可能。
  二是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鼓励学生。每个同学的境遇、心态、知识的积累不同,写出的文章各有特点,不一而足。对灵动、活泼优秀的作品可以示范讲解,对学生是一种赏识鼓励,也是对其自信心建立的一种强化。对一些作文水准较差的同学,也不能有一些呵责,平心静气的指出其缺点,更多的是给予一些鼓励和关怀,多发现作品的“闪光点”,适时有效“放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对自己充满信心,赏识与鼓励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美好情感的外露,也是对社会、他人的一种回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的美好情感在文章中宣泄,以感恩润心,以明德显文,写出的文章才会放射出人性的光辉。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做好配合,育人目标要统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教育故事,结合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启迪教育。特别是教师个体,要身体力行,做好示范,教师言行的示范效应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与发展。
  四是让学生学会体验与观察生活。为学生增加情感体验活动,适时利用一些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修身养性。文章情节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随笔记录感人事例,积累原始素材,这样写文章时,有迹可循,有案可察,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与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入微,哪来的“得”,哪来的“失”,更无法谈“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适时进行情感预设,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效率的有效途径。这种教育方式需要教师个体长期、持久、耐心去影响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此,学生的思想情志才不断成熟和发展,作文水平才会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三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