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布时间:2019-02-03 04:22:42 影响了:

  【摘 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真正科学、全面地把握音乐教育的价值,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施的新课题。本文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出了参与体验、探究创造的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探究 中学 音乐欣赏 创新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080-02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扩展新知识,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笔者认为,应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构建优化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的教学模式。下面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粗浅地谈一谈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 创设情境,参与体验
  构建创设情境,参与体验教学模式,是以引导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产生主动的、直接的、亲身的感悟、体会和反应。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形式,与文学、美术、舞蹈等多种形式整合,师生共同创设一个与音乐作品相符合的情境。提倡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
  例如,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乐曲所表现的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舟满载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夕阳下湖面波光粼粼,渔夫架舟归来,两岸垂柳轻拂,渔歌互答,若远若近,此起彼伏的动人美景。这愉快的歌声、迷人的景象,使学生有种未听曲调先有情的体验。这时再仔细欣赏古筝用多种技巧(如上下滑音、揉弦、花指等)演奏出的《渔舟唱晚》,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轻松地融入到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画面中,并得到美的感受。
  二 设置问题,深入探究
  古代教育家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设置疑难,以疑启思,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对音乐作品经过初听的简单体验后,教师随即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比较,设置问题并进行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和自我领悟。比较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讨论。例如,《摇篮曲》一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完两首《摇篮曲》:一首由舒伯特作曲,另一首是东北民歌之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首摇篮曲的异同,学生们发现:两首摇篮曲的共性是结构简洁,短小抒情,速度徐缓,曲调优美静谧,旋律平稳流畅,但由于调式不同,音乐风格也就截然不同。接着,请学生们欣赏钢琴独奏《摇篮曲》,一边欣赏一边思考摇篮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载和歌曲有什么不同?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器乐演奏的摇篮曲,音域比声乐曲宽,结构比声乐曲大。通过对上述同一题材,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的分析比较,最后请学生们总结中外摇篮曲的不同点,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们思维异常活跃,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环节很好地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 情感体验,实践创造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的艺术,实际上是情感的感染力,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必须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各种形式的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
  例如,让一位同学介绍一首他认为最好听的音乐,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从中获得表现音乐的极好机会,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到深处想歌之,歌到深处想舞之。手舞足蹈,自由欢歌起舞,即兴创作、编词、编曲、编动作、创编画,尽展其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又如,在欣赏《保卫黄河》和《游击队歌》这两首歌曲时,由于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都很接近,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分析主题及乐曲的特点和演唱的情绪。有的同学认为,这两首歌曲都反映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决心;有的同学认为,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力度上有些不同,《游击队歌》力度处理较弱,表现游击队员神出鬼没、声东击西、灵活勇敢的一种英雄形象。《保卫黄河》则是气势磅礴,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表现出一种后继有人,全国人民为保卫祖国无所畏惧的情景;有的认为这两首歌曲的特点是强弱分明,节奏感强,演唱时要反映出游击队员铿锵有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在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从以前电影、电视中看到的游击队员的形象创作一个舞蹈片断。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边唱边创,有的想到了游击队战士握着枪、拿着刀、弯着腰行军的情景;有的以左右串场象征着游击队在灵活作战;有的设计了射击、骑马、挥刀等动作,还有的对演唱进行由远及近、由弱及强的艺术处理。这样人人参与编排、个个动脑创造,课堂气氛尤为活跃。
  音乐欣赏就是要学生“动”起来,“钻”进去,为学生创设高度想象和自由的环境。如欣赏教材《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曲作者撷取了梁祝故事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几个主要情节,相应地通过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分别加以表现,融抒情与戏剧性为一体,通过小提琴与管弦乐队的交响奏鸣,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音乐语言是抽象的,为了强化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借助于画面向学生提供信息源:和煦的春光、清脆的鸟语、盛开的桃花、清粼的湖面――草桥结拜;阴暗的天空、凋零的树木、哀戚的孤鸣――英台抗婚;凛冽的寒风、纷飞的大雪、绝望的哀嚎――坟前化蝶。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过程,让学生结合音乐去观察、去想象,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画面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欣赏教学中还必须重视教学策略,例如,提供自由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地、毫无拘束地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包括幼稚荒诞的意见,延迟评价。允许开放性的而不是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提问,从而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积极想象;允许学生独立地学习和工作;容忍错误和失败。在评价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求异创新和直觉猜测等。大量实践证明:在民主自由的支持性环境与气氛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得到健全地发展;相反,在压抑或是过于散漫的气氛中,学生将缺少自由思考与批判的思维空间。这样,将会极大地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音乐欣赏课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使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尝试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探究知识、创新思维、扩展能力。
  〔责任编辑:陈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