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随笔化作文的教学体会】六年级作文教学随笔
 

【随笔化作文的教学体会】六年级作文教学随笔

发布时间:2019-02-06 03:40:55 影响了: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费时多、效果差,教师常常感叹学生无话可说,学生更是埋怨作文枯燥乏味,甚至产生了厌烦心理和害怕心理,于是作文完全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写,即无内容而且缺少真情实感、枯燥无味。
  其实,人人都有写作的潜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说话的潜能一样。即使目不识丁的山民村妇,说起一件事情来也往往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记录下来稍加修改,可能就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既然“我口说我心”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我手写我心”应该也不会太难。但是,写作课却难倒了众学生,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写作课把学生限制得太“死”,学生还没有想到说什么,就被那些写作的清规戒律束缚住了,全然没有了写作的兴趣和激情。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时、随地、随形、随意。所谓“随时”是指学生的写作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学生可以随时写,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所谓“随地”是指写作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或其他地方,阅览室里、电视机旁、床头、餐桌上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作文本上。所谓“随形”是指文体不受局限,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字数也不受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所谓“随意”是指在内容上不受局限,也不苛求主题鲜明,可以描写所见所闻,议论时政热点,透视个人心灵,就像个人博客,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学生可以充分地表现自我,彰显个性。随笔化作文解放了学生,他们感到作文不再神秘,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落在纸上,既可以与别人交流,也可以自我欣赏。写作不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当年的李白、杜甫,写作不是为了发表和考学,而是记叙所见所想,表达个人的观点。随笔化作文使写作课返璞归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正因为随笔作文是学生的写作乐土,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了随笔作文教学。
  
  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得多读书,读书是随笔化作文教学的活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变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通过品味优秀的作品学习言语表达、学习做人。我还提倡学生读好书,帮助学生养成好读书的良好习惯,并在阅读中学会写作。
  
  二、师生同写,其乐无穷
  
  随笔化作文是一种有序的作文教学活动。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下的写作是无序的,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目的是放得开,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不怕“胡说”就怕“没的说”。但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是有序的,基本的教学步骤是读、评、改、展。学生先在小组内或班内宣读自己的随笔作文,之后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再根据大家的点评进行修改、扩展,这样一篇小的随笔作文就变成了一篇比较规范的大作文。在课堂上,我有时还朗读自己的随笔让学生评头论足。写作课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有时候,我会根据教学计划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在以“找春天”为主题的随笔化教学中,我和学生们一起到校园里寻找春天,然后回到教室和学生一起写作,一起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让大家进行点评。我深感,师生同写,与学生们共同感受、共同收获是教学中的乐趣,其乐无穷!
  
  三、“言为心声,文乃其人”
  
  作文教学中,我认为随笔化作文是一个有生命的写作之树,在随笔化作文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细致的进行“培植”,使学生由最初的写得出,到写得顺,再到写得好。“言为心声,文乃其人。”在随笔教学中,为了养成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把随笔写得更随意、更能随感而发,我和学生间达成了协议,他们可以把流露自己心迹的随笔给我看,但是有些内容,需要我给他们保密。这样,学生就敢于在随笔中写真事、说真情,日久天长了也就做到了随感而写、随想而作。我还把学生的作品收集成册,发表在学校的《星星火》校报上,有些学生的文章还在《教育周刊》上发表,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经过三年随笔化作文的实践教学,我收获了许多。随笔化作文教学也已经成为四嘉子中学的语文教学特色。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名师的指导下,我有信心把随笔化作文教学做得更好。我会寻找到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坚持不懈地付诸实践。我想只要用心去做定会有所收获。随笔化作文伴随着学生快乐成长,也伴随着我快乐教学。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