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唤回东风靠什么_不信东风唤不回东风的意思
 

唤回东风靠什么_不信东风唤不回东风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7 03:44:18 影响了:

  〔关键词〕高中生;网瘾;学习   案例概况   王某,男,15岁,高一新生。据其母反映,该生自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一直没有间断过去网吧,通常是周末去,有时也逃课去,家有电脑,但其拒绝在家上网。家长的处理办法是:父亲打,母亲苦口婆心劝说。学习成绩一般,较喜欢语文,朋友多为学习成绩比他差的。今年勉强考上高中,上高中后住校,刚开学一个月就有两次下晚自习后去网吧通夜玩网络游戏,且都被老师发现。第一次老师批评教育后,向老师保证不再去了,可过了几天就又在晚自习后去了个通宵。
  开学一个月来,他除了在校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以外,其他无任何提得起的事情,成绩更是直线下降。刚过去的月考排名已由进校时的年级七百多名下滑为819名。家长忧心如焚,班主任建议请心理辅导老师帮助,帮该生戒除网瘾,提高学习成绩。
  辅导过程
  为了对该生有一个全面了解,我走访了该生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说他是个不起眼的学生,学习不积极主动,作业不论背的写的也能按时完成,但质量不高,似乎是在应付功课,平时的作文质量也非常一般,不过发在校报上的那篇文章还是挺有水平的。
  我与该生的正式接触是在月考后当周的周末。只见他体态正常,衣着朴素随意。我先让他看了我前时发表在《河南教育》上的文章,又从他嘴里获悉他是开学以来高一年级中惟一在校报上发文章的学生。我们很自然地就谈到文章发表时的激动心情、写作方面的技巧等,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建立起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在此基础上,我切入网络游戏这个话题,请他谈这方面的情况。因为有良好的谈话氛围作保障,我们在谈论这个话题时,他并无抵触情绪。
  他说:“第一次去网吧是因为那天一个朋友过生日,喝了一些啤酒,晚自习后头脑发热,不想睡觉,去了网吧,结果被老师发现,挨训不说,连着天天晚自习后查我们寝室,分明是不相信人嘛。所以过了三天后,那晚老师刚查过夜,我就又去了网吧,谁知点儿背得很,第二天早起五点多又被老师堵在大门口……其实,您不知道,在网吧打通夜游戏的感觉并不爽,开始还有意思,后半夜又困又乏味,难受得很。”
  我从他坦诚的眼神中感觉到了自尊心被伤害后的叛逆,以及他上网吧的内心真实想法。我冲他微笑地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如果要求你从现在到放寒假这两个月所有在校时间里一次也不去网吧,你觉得做到这点困难吗?”
  他笑着说:“一点儿也不困难。”
  “那咱们谈谈学习吧。”
  “刚上高一,感觉班里学习气氛还没有上初三时紧张,反正离毕业还远着哩,不用慌。”
  “你考上高中的成绩是你的正常水平吗?”
  “应该是。”
  “你第一次月考成绩的排名有变化吗?”
  “有,进班时年级七百多名,班里62名;这次月考年级819名,班级68名。”
  “看来陪你原地踏步的人并不多嘛。”
  他挠挠头,苦笑一下,没有回答。我接着说:“是呀,就像冬天里落光叶子的大树和结冰的湖面,我们看到的静止的外表并不是他们真正的状态,对吧?”
   他点点头。
  “我主张不以名次论英雄,但名次本身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怎么样,第二次月考又到了,你有何打算?”
  “先进班里前40名再说吧。”
  “我们讨论一下如何才能实现吧。”
  他沉默了。
  接下来,我详细地与他探讨了与学习效果紧密相连的三个维度――态度、能力、方法,帮他查找学习上的症结所在及改进方法,制定了近一个月“主攻数学兼顾其他”的学习方案和“多问多思”的学习策略。他满怀信心而去。
  在随后每周一次的辅导中,我都具体给他以学习方法方面的辅导及练书法方面的辅导,使他逐渐调整到较佳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也逐见成效。到截稿时喜获他期末考试成绩为班级39名,年级536名。并且在校期间再无去网吧之事。
  反 思
  这是一则由于家长及老师对网瘾的不了解及恐惧心理导致错误诊断的较为普遍的案例。它的出现往往与家庭氛围不够民主和谐,大人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有直接关系。其实,现实生活中,这种错诊错治的情况在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广泛存在,令人担忧。
  不要随便给学生扣上“网瘾”的帽子
  2008年11月8日,北京军区总医院出台了中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并通过了一些专家论证,把玩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病诊断和治疗范畴。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谈网色变的家长们来说,“网瘾=精神病”这一论断使他们本已焦虑的神经更加焦虑。虽然目前也有相当多的专业人员认为没有标准认定网瘾是精神疾病,而且卫生部也未正式认定这个标准,即现在对网络成瘾还没有明确的科学界定,但现实生活中已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无数戒除网瘾的中心和各种各样戒除网瘾的方法。仿佛一夜之间凡接触过网络游戏的学生都有了网瘾的嫌疑。就像困扰我们的H1N1甲型流感一样,在今年9月份开学初,部分学校规定学生一旦发烧即禁止其到校上学,病好以后若想复课必须持医院证明方可。对网瘾的恐惧与不了解造成我们的部分老师及家长对学生上网过分敏感,草木皆兵,动辄就扣上“网瘾”这顶大帽子,再加上社会上过分渲染和推波助澜,以至于凡染指过网络游戏的孩子们在大环境的推动下“往青草更青处漫溯”。
  其实,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上网时间的长短和次数来判断网瘾,关键要看其网络依赖的非理性程度,要看其行为有无出现偏差,如因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斗殴、抑郁等,是否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是否给家庭及自身造成危害。国外的一些科学家认为,所谓的网瘾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网络让青少年以相对轻松的代价尝试各种不同的身份,并提供了一个与生活平行的空间。更为乐观的看法则认为,网络成瘾甚至不应称之为瘾,只能称之为一种“行为依赖”。对网络成瘾的担忧和半个世纪前人们对电视成瘾的担忧一样,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人们对新技术的一种恐惧心理,不久将为多数人所淡忘。所以,我们做老师、家长的千万别轻易给孩子扣上网瘾这顶大帽子,因为它太沉重了,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正确诊断是药到病除的前提
  凡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给患者看病往往先把脉,然后再根据各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开据药方。中医的药方可谓千变万化,因人而异。就拿感冒为例,是用柴胡口服液,是用银翘解毒片,是用感冒清热冲剂,还是用藿香正气类等,每个感冒患者的用药是不同的。这里药到病除的前提就是对患者自身状况的正确诊断。
  目前,在国内形形色色的戒网机构及治疗方法中,相对于那些药物治疗、暴力治疗、电击治疗,我更认同以陶宏开为代表的心理沟通治疗,即:要戒除网瘾,首先要找到网瘾的成因,这包括家庭教育不健康;社会不良文化的反向教育,学校应试教育体制中分数成为惟一指标。然后是找到矛盾所在,并化解矛盾,引导孩子戒除网瘾。对孩子的心理如果没有正确的把握,而是只诉求于简单、单一、粗暴的方式,比如把儿子邓森山送上去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这条死亡之路的邓飞,其初衷竟是“送到训练营其实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减减肥”,这种愿望和结果背道而驰的教育问题并非个案。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我认为正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正确的诊断而武断**。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做家长的,因为亲情关系必然要与孩子打交道;我们做老师的,因为职业关系也必然要与孩子打交道。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美好愿望,更是我们的职责。一直以来,我们都会“阳光下作业――给孩子锦上添花”,不会“黑暗中作业――给孩子雪中送炭”。其实,人吃五谷杂粮,岂有不生病之理。当孩子的心理处于黑暗之中时,才更需要我们雪中送炭,但有些人不会,要么置若罔闻,要么落井下石。这不是我们的初衷。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反过来说,既然我们干了瓷器活,没有金刚钻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老师、家长,特别是一线老师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掌握了心理知识的老师和家长在面对每一个学生个体时才不会心底里茫然,行动上盲目。
  杨柳若是等春风,绿叶何时遍江南
  我们常说教育上的事一犹豫就误了一代人。就像蔡桓公若是当疾在腠理时就进行治疗,那是很容易的事,但任其发展到骨髓后,就算是神医扁鹊也只能因束手无策而被吓跑了事。所以,我期待着我们的有识之教师,及早学习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术,跨入“闻道”行列。目前因为种种原因,诸如学习时间、学习费用、工作待遇等问题不易解决,致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行动快慢不一。我们的教师明明知道它是好“经”,却不会轻易去念。我想,只有自上而下的引领与自下而上的追随形成合力,才会对这项工作起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要想成为燎原之势,怎一个“期待”了得。(稿件编号:100519009)
  (作者单位:河南许昌禹州市颖川办长春小学,461670,电邮:wangxy49@263.net)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