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中日潜艇【从潜艇事件看中日会否海战?】
 

中日潜艇【从潜艇事件看中日会否海战?】

发布时间:2019-02-10 03:50:13 影响了:

      2004年11月,在日本领海首次出现了中国潜艇“误入”事件,不仅引起东洋舆论轩然大波,而且使不少人思考未来中日是否会重演甲午海战式的交锋。    一年多来,中日两国在东海上频生风波,官方虽尽量低调处理,民间舆论却不依不饶。先是2003年11月中旬中国潜艇航行到日本鹿儿岛县海域,首次在白天挂着五星红旗穿越大隅海峡,虽说这是可以自由航行的公海,却引起日本朝野瞩目。去年夏天由于中国开采东海春晓油气田问题,两国外交争端和民间争吵又成沸点。今年11月10日,日本发现一艘中国的“汉”级核潜艇在从关岛附近向青岛基地返航时一度进入其石垣岛附近领海,随后日本向中国提出外交抗议。16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向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表示,这是“在例行训练过程中因技术失误”,并对事件表示“遗憾”。
   在中日两国“经热政冷”,政治关系处于建交30多年来最紧张状态的形势下,中日两国乃至其他方面的一些人都纷纷猜测潜艇事件的出现是否有意为之,进而又对双方是否会出现海军对抗进行了种种分析预测。
  
  中日海军谁更强
  
   2004年9月恰逢中日甲午黄海大东沟海战110周年,中国史学界和部分海军人士又谈昔论今,针对近年趋向紧张的中日关系评估现在的双方海军力量对比,普遍认为还不及甲午战争之时。不少人还按传统的说法,认为当年中国海军总体实力还略优于日本,结果出现大败,如今更需要国家加大投资建设,才能避免甲午悲剧重演。
  有忧国之心和增大海军投入的愿望固然好,不过甲午海战同现在实难类比。清末国家腐败达极点,军阀割据已事实存在,面对新兴的日本已不堪一击。以当时海军实力而论,认为中国占优势的根据只是军舰总吨位以8万吨优于日本的6万吨,并有两艘日军尚无的铁甲舰“定远”、“镇远”。若仔细分析,中国真正参加海战的只有拥有战舰4万吨位的北洋舰队,同日本集中海军形成的联合舰队相比,在吨位上又变成局部劣势。正像李鸿章所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在军舰航速、火炮射速和舰龄方面,也都是日本占优势。
  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看甲午海战,糟糕的是南洋、广东水师都保存实力作壁上观。这两水师舰船小且装备落后是事实,却并非不可袭扰日本沿海并破坏其运输。北洋舰队被日舰所困时,李鸿章曾要求南洋水师向日本西海岸巡游,至少可使联合舰队抽调部分军舰回救,结果却遇推诿。威海被围危急时,此前由粤来此参加校阅的“广丙”号竟向日军提出,本舰属广东水师应放行让其南返。日本人对此要求也大感惊讶,因为在中日早已宣战的形势下,广东海军官员居然仍认为战争是北洋舰队的事,而全无国家战争观念。后来日本敢于一再以少兵入侵中华,重要原因也是认为面对的是一盘散沙、不统一的老大弱国。
  统一的新中国建立和近些年日益崛起的情景,与清末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不过由于中国的造船、机械和电子工业基础在短时期内还赶不上日本,凝聚着现代工业结晶的军舰质量难免还存在差距。中国一直未宣布过海军总吨位,近年国外战略研究机构有数百艘舰艇、100多万至六七十万总吨位的不同统计数字。统计中存在大差异,主要原因恐怕是对封存待用的旧舰和服务于海军却又非武装的勤务船是否计算在内有所不同。日本海军(对外称海上自卫队)的实力是公开的,现役舰只为37万总吨位、140艘舰艇,其中包括16艘潜艇和58艘战舰。从舰艇的数量和总吨位看,中国海军仍优于日本。
   现代军事力量的强弱,主要是看质量而并非数量。目前日本海军的科技总体水平在国际上被公认为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海军。以水面舰艇来对比,日本有8艘“金刚”级万吨舰,被称为世界上最强的驱逐舰,中国海军虽舰只众多却在战力上不及日本。不过,从水下力量看,日本只有先进的常规潜艇,中国却有多艘核潜艇,从俄罗斯引进的“基洛”常规潜艇在世界上也属先进,自制的最新型039型在国际上评价也不错,总体来看潜艇优势在中国一方。
  如今仅仅对比中日海军力量,其实已不能反映对抗中的力量强弱,再像甲午战争那样两国双边对决的情形已不会再现。自二次大战结束美国占领时期开始以来,日本在军事上一直不是独立的力量,而是通过“安保”条约捆在美军一边。石原慎太郎写《日本可以说“不”》一书,指的是想对美国不再说“是”,但至今天仍未能办到。
  目前美军继续按条约“保护”日本,日方军事行动需经美方同意,海上自卫队的预想作战演练都是美军的附庸身份。如果出现海上磨擦,日本政府可以自己决断,若是进入战争状态必须同美国协作。中国如果考虑同日本在海上对抗,面对的将是日美联合舰队,而不会是当年的“帝国海军联合舰队”。
  
  中国潜艇是致命武器
  
   中国海军同美日联合舰队对比,更大的劣势还不是战舰本身的性能,而在于以空-天为制高点的信息战能力差距。自二次大战以后,制空权便是制海面权,当年日本水面舰队主要是被美军战机打垮。如今美国能在世界上一超独霸,除以核力量为后盾,最大的优势便是有几十颗同步卫星组成的全球精确定位能力,分辨度在1米以内,世界每一角落的地面、海面的车辆、舰艇都逃不过监视,并可通过高效信息网指挥实施精确打击。伊拉克战争时,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称可坐在五角大楼内直接指挥前线每一辆坦克,确实不是吹牛。
  由于美军拥有全球无双的监视打击能力,日本海军的数据链又同美方连接,可以信息共享,中国海军的水面大舰乃至小艇都很难躲过其空-天追踪。中方的反导和防空能力又不强,如果真同美日联军这样的强手展开不受海域限制的大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会很低。由此而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不论建造什么大舰,包括许多热情者所期望的航空母舰,都不会对美、日海军构成大的威胁,真正能避开空-天监视并能突然对强敌海军予以打击的武器,只有深水下隐蔽的潜艇。至于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作用,今后主要是对付周边弱敌。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潜艇战一直是弱势海军对抗强军的主要手段。不过在未装备反舰导弹时,潜水艇主要靠鱼雷攻击,需逼近目标几千米内发射。此时水下发动机声响若先被敌方声纳发现,便可能引来深水炸弹或反潜火箭打击,造成“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1985年苏联通过特殊手段搞到东芝数控机床之前,其潜艇的螺旋桨叶片因加工技术不精噪音很大,美军称百公里外便能听到响动,这成为苏制潜艇致命的弱点。
  新中国海军从上世纪50年代建设之初,便确定以“航(空兵)、潜(艇)、快(艇)”为主的原则,其中又以潜艇为重点。不过在80年代以前中国装备的都是仿苏的03型、33型和改进的035型潜艇,同样存在噪音太大和鱼雷攻击范围小的两大缺陷,对敌威胁不大。
  80年代以后,苏联潜艇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一是利用东芝技术造出了“基洛”级这样的“静音杀手”;二是潜艇上普遍装配了飞航式导弹,可在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外发射。中国于1982年10月便从水下发射导弹成功,90年代后更以大力发展潜艇,建造出装配反舰导弹的039型(宋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并发展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及战略导弹潜艇。此外,中国还从俄罗斯引进有“世界上最安静的常规潜艇”之称的“基洛”级常规潜艇(也装备反舰导弹),又以此提升了自身的静音技术。这些新型潜艇入列,使中国海军水下隐蔽性和打击范围大幅提升。以封锁台湾而论,过去使用鱼雷潜艇每艘对舰的打击距离不足十公里,要包围全岛至少需要出动几十艘,现在出动几艘导弹潜艇便足以封锁全岛。
  台湾目前对大陆最惧怕的有两项,一是导弹,二是潜艇,日本和西太平洋的美军同样也是如此。2004年6月23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法戈在美“海军潜艇联盟”午宴上发表讲话时便大谈面临“潜艇威胁”,并说中国有65艘以上,俄罗斯有30多艘,而美国在太平洋上只有23艘。日本右翼和海上自卫队近年频频发表可轻易战胜中国水面舰队的狂妄言论,不过对中国潜艇却从不敢小视。何况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最怕外部封锁,一年多来中国潜艇在其海边的出没,自然最能触动其神经。
  
  战争非最好手段
  
   中日两国关系目前虽有紧张之处,还不至于引发大的对抗冲突,这是由于两国主导方针还是和平发展。日本一些舆论特别是右翼炒作中国潜艇事件,带有冲破《和平宪法》扩军和在东海能源问题上施压的政治目的,小泉内阁基本采取低调处理便表明其不愿真扩大事态。
  有人猜测中国潜艇擦边进入日本领海,是一种试探或示威,这既没有根据也不符合逻辑。同日方改善关系,近来已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大课题,绝不会故意选择此时去刺激日本。中国海军近年发展虽快,弱点仍很多,去年在渤海出现的361艇事故造成全员死亡的事故便是例证。此次中国核潜艇是到达美国在太平洋的基地关岛附近,被美军监测到并以飞机一直追踪,还通报了日本。该艇返航时因在水下定位不准,擦边进入了日本领海4公里,这一误差对远航万里来说虽不算太大,却也反映出技术上的缺陷。
  当前日本的对华态度,处在一个需求增大却又矛盾增多的复杂状况之中。日中经贸额已超过千亿美元,是世界上五个最大的双边贸易关系之一,两国经济上的联系更为紧密,政治关系却进入了冰河期。究其原因,在于日本当局在政治上更加右倾,紧随美国对华施压,在历史和现实问题上一再做出对华不友好姿态。这一情况的出现,恰恰又出自面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感和心理不平衡。从中国的角度看,在台湾问题日益严重,对美矛盾得不到根本缓解的情况下,自然不宜再激化同日本的关系,国内有些人提出“对日新思维”便是由此而引发。
  对于要力争改善中日关系,国内能达成共识,而对采取什么方式却有争论,“对日新思维”论者主张的迁就方式恐怕不一定能得到善意回应。日本民族的岛民心态和历史传统,形成一种欺善怕恶的习惯,对用原子弹炸过自己的强者美国是敬服得五体投地,对放弃赔款要求却落后于己的中国则颇多轻蔑。中国虽不应主动去刺激日本,却也不能采取示弱之法,那样反而会灭己威风而长他人志气。
  从今后中日关系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环境来看,中国要取得日本的敬重,主要之途是加快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例如在海军方面便更需加强潜艇力量。此外,中国还要处理好两个“三角”关系,即中、美、日的大三角关系,以及大陆、台湾与日本的小三角关系。
  在中、美、日关系以及大陆与台湾的对峙中,日本无疑是站在美国一边的,不过也有自身顾虑。中美如因台海问题发生对峙或小冲突,日本可以乘机取利扩大军事实力;若真是发生较大军事冲突,日本又会恐慌,因为中国还击美国远隔重洋有一定困难,“一衣带水”的东洋三岛遭池鱼之殃却大有可能。何况日本的领土只是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人口密集,抗打击能力很差。抓住这一弱点,可以争取日本不同美国靠得过紧,这对解决台湾问题也是有利的。
  国际上的关系,归根结底都是利益关系,其关键又取决于力量对比。中国在发展力量的同时,对外还是要韬光养晦,减少树敌,不过分刺激直接或潜在的强势对手。由此看来,这次潜艇“误入”日本领海事件,既是一个教训,也能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
  (原载香港《广角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