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问题与对策_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问题与对策_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02-20 04:01:48 影响了:

  依靠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弥补产业短板、培育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河南纺织服装产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制约转型升级的因素。在新时期,除了尽快完善已有的政策措施,打造产业分工协作网络、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搭建行业创新平台等措施,也有助于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Henan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region, making up the short board, cultivating independent brands,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inhibiting factors. At present, it is important to perfect existing policy and measures. Moreover, it will be helpful i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to take such measures as establishing the network of industrial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developing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greatly, building industrial innovation platform and so on.
  
  目前,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进入了以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在壮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如何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增效成为摆在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十一五”时期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与成效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凸显了河南纺织服装产业的粗放型特征,民工荒、人民币升值等进一步逼迫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危机后,河南出台了《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编制了《纺织服装产业近期提升计划》等等,提出要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建设、优化区域布局、服务体系建设等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 781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7.3%。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转型升级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承接产业转移成为转型升级的新支撑
  “十一五”以来,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下,河南纺织服装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河南比较注重与大企业集团的对接、产业链整体承接等,引入的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新支撑。签约了一批大项目,例如,香港裤都集团在郑州兴建的服装辅料园区项目,投资达 20 亿元;上海晋爵服饰在洛阳投资的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香港锦艺集团在郑州投资的纺织服装面料深加工染色后整理项目等,投资总额均在 10 亿元以上;郑州纺织产业园与锦艺集团合作投资 50 亿元建锦亿国际轻纺城项目等。
  大企业、大品牌、大项目的入驻,在壮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也推动河南纺织服装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随着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收缩,近年来产业转移从单个企业的零散迁移逐步发展成为集群式整体转移,即一些服装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抱团”搬家,在异地迅速形成了产业集群。目前,在河南各个纺织产业集聚区(园区)都出现了产业链或产业集群移入现象,这些移入企业分工合作关系紧密,与河南原有本地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企业自我发展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2. 产业集聚区成为引领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2010年以来,河南推出了多项高含金量的政策推进产业集聚,力争使产业集聚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引领转型升级、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其中,河南重点建设的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园区)就有 20 个。这些产业集聚区纷纷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能力建设,围绕龙头企业集中引进配套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实现配套生产本地化。
  在政策引导、集聚效应的吸引下,本地企业和引入企业加速向产业集聚区集中,集聚区内产业链条逐渐完整,开始或已经形成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目前,郑州、南阳、新乡、许昌、安阳、商丘等纺织优势地区对河南纺织服装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50%。
  
  3. “弥补产业链短板”使产业体系更为完整
  长期以来,印染环节的缺失使河南的纺织和服装行业严重脱节。河南生产的纱、布被销往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印染、加工,河南的服装企业又把加工后的面料买回来,增加了服装企业的成本。为弥补短板,形成区域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不少纺织产业集中地区纷纷对印染项目展开招商,积极承接沿海印染产业转移。目前,大型印染项目在许昌、尉氏等地已经正式落户。
  
  4. 品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河南积极实施“名品名店”工程,加大对品牌企业产品研发和设计创新能力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通过展会平台加强自主品牌宣传和渠道建设等,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带动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目前,以梦舒雅、娅丽达、戈洛瑞丝、逸阳、月亮人等为代表的河南女裤覆盖全国各大城市,郑州已取代广东的霸主地位成为全国女裤的领头羊。渡森、德亿斯顿、五朵云等男裤品牌也正在崛起,河南男裤已经成为全国六大生产基地之一。郑州的“太可思”、“隆庆祥”西服销售范围已经由本省扩大到北方其他各省。
  2010年,梦舒雅女裤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打破了豫派服装无知名品牌的历史。此外,“神马”牌锦纶长丝、“白鹭”牌粘胶长丝以及粘胶短纤维等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也不断升高,如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的工业丝、帘子布产能占据世界第一,新乡白鹭的粘胶长丝生产规模占据世界第一,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 37%。
  
  5. 骨干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近年来,河南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部分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如新野纺织的 45 万纱锭、许昌裕丰纺织的 35 万纱锭、郑州第一纺织的 10 万纱锭和郑州宏业的 10 万纱锭等等。许昌裕丰纺织有限公司先后通过 4 期技术改造,将原有的普通络筒机全部换成自动络筒机,产品实现 100% 无结头,精梳纱占 90%,平均纱支 50S,质量的提升带来产品的供不应求。
  
  6. 骨干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
  部分骨干企业研发创新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新产品销售比重大幅提高。例如,近年来,新乡白鹭研制出了竹浆粘胶纤维、大豆粘胶纤维等 10 个品种的功能化纤维,申请国家专利 30 多项。白马集团以产学研联合开发体系形成了强大的研发能力,2010年前 9 个月共试织新产品 370 个,日均超过 1.3 个,新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 62.7%。
  
  7. 企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进展
  深化纺织企业改革,鼓励个体、私有和社会资本参与国有经济的兼并重组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十一五”以来,福州华冠集团(香港锦艺集团旗下公司)先后收购了郑州豫丰公司(原郑州二棉)、郑州一棉和瑞龙公司(原郑州六棉);河南平原控股集团收购三棉公司,河南盛润集团收购四棉公司。目前河南郑州纺织行业改制搬迁效果已经显现,完成改制后的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不仅实现了原有企业职工的有效安置,也实现了企业优良资源的再利用。
  
  二、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河南省在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一些制约因素尚未消除,如缺乏高端要素的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动能不足、市场推动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尚未建立等等,实现转型升级的新突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缺乏高端要素支撑
  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严重。在河南纺织服装产业四大分行业中,纺织业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在 70% 以上,服装产业比重与沿海相比明显偏低。产品结构以棉纱、坯布等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终端纺织品比重较小,产业用纺织品极少甚至空白。河南服装企业在款式设计、品牌意识、营销理念、快速反应机制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先进省份,近几年培育出的一些本地品牌仍然属于中低端,与国内外知名品牌之间还有很大差距,仍不足以带动河南纺织服装产业大发展。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方式,但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却面临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高端要素积累薄弱问题,如高端人才相对不足、技术储备不足、技术装备更新速度慢、高新技术应用程度不高、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资金短缺等等。
  
  2. 生产性服务业滞后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河南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顺应这一趋势。目前,河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难于和纺织服装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态势。一方面,因为河南纺织服装产业处在产业链上游、价值链低端,棉纺织业的繁荣并未对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沿海地区企业随着经营成本的上升,把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转移出去,而本地专攻研发、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
  
  3. 高端承接引力不足
  一段时期以来,河南依靠原料、劳动力、产业基础、消费等优势,成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承接地。但是也可以看到一种现象:一些产业层次低、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纷纷落户河南,高端产业、高端品种以及高附加值环节却难以引进。这些高端产业、高端品种和高附加值环节仍控制在沿海企业手中。如何限制“两低一高”以及传统产能的简单转移,引导新兴产业、高端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移入是河南纺织服装产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4.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动能不足
  可以看到,一些大企业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技术改造、品牌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而在数量上占绝对比重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最为沉重,由于种种原因如中小企业享受不到优惠政策,融资困难,利润低,抗风险能力差,缺乏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能力。
  推动大企业大集团与中小企业的产业链接,即中小企业走差异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型龙头企业致力于发展核心环节,其他业务外包给中小企业,龙头企业为配套或协作的中小企业提供设计、技术、管理、市场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和支持,可以发挥龙头企业在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发展面临“自我发展”观念的制约。即使在产业集群内,河南的大中小企业之间也严重缺乏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大企业工艺过程齐全,而且中小企业也大多数属于“全能型”企业,产品结构与大企业雷同,并与大企业争夺原料、市场等。以产业链整合、专业化发展等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难度比较大。
  
  5. 政府驱动特征明显
  在河南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技术改造等转型升级的各方面,政府直接推动的力量都比较明显,而对转型升级市场动力机制的构建缺乏应有的行动力度。政府主导的转型升级有较多的不利之处,如屈服于政绩,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产能仍然被引入;区域和部门分头管理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限制了产业集群在更大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兼并重组、产学研体系建设、引入外地企业的本地化配套等方面的“拉郎配”;抓大放小,政府偏重对大企业在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培育,忽视中小企业,导致支持性政策难于落实到中小企业;企业转型升级缺乏主动性,等、靠、要优惠政策等等。
  
  三、对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1. 坚持集聚发展和特色发展,优化纺织服装产业布局
  坚持集聚发展和特色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区域产业布局。通过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完善生产制造产业链条等,推进河南纺织服装产业现有的重点产业集聚区内企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建立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强化不同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整合,推进各产业集聚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深度合作。
  
  2. 坚持弥补短板,延伸产业链
  以完善、延伸产业链为切入点,补充链条缺环,加快推进产业核心竞争力由主要依靠单个企业支撑向主要依靠产业链支撑转变。高起点适度发展印染产业, 支持印染行业在郑州、安阳、新乡、南阳形成染整集群,弥补印染及后整理短板;着力发展服装、面料、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利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棉纺织和化纤等传统产业,保持河南在棉纺产业的竞争优势。
  3. 坚持培育自主品牌,形成中高端带动
  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以创建大众化品牌为重点,开展自主品牌认定;加大对河南纺织服装 50 强企业和 50 家高成长企业的重点培育,支持企业以采用新工艺、新装备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支持企业完善销售网络,打造知名品牌;继续实施“名品”进“名店”活动,鼓励企业通过展会平台加强自主品牌宣传和渠道建设,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展览活动,提升“豫派”服装在国际国内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提升品牌管理能力;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
  
  4. 打造产业分工协作网络,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河南纺织服装产业最终要形成一种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以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为排头,很多中型企业配套、无数“专、精、特”的小企业层层跟进。沿海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就主要体现在这种企业网络上。河南在引导纺织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抓好重点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的同时,应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引导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集团开展配套合作,促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强化产业链衔接,还可以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和产业溢出效应,给中小企业创造共同抗御风险的平台。
  
  5. 坚持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价值链
  创新产业承接的思路,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完成纺织服装产业的蝶变升级。
  一是坚持承接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相结合,提高产业承接的规模与层次。严格控制传统产能的简单移植,避免迁入产业成为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的包袱,要引导沿海企业通过“转移+升级”的模式迁入。随着产业转移的加速,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高端品种、新兴产业、高附加值环节也会出现转移,河南要出台配套政策,及时抓住高端品种、新兴产业、高附加值环节转移的机遇,引入高端品种、新兴产业,鼓励国内外名牌服装生产企业在河南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设计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以及结算中心等等,提升价值链。
  二是引导产业链与产业网络整体转移,鼓励沿海地区的整条产业链上的企业群整体转移过来。尤其是要与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对接,发展成为他们的区域性产业基地。
  三是出台具体措施引导本地企业与大型企业集团的配套协作。随着沿海大型企业与知名品牌纷纷入驻河南,产业链与价值链重构将为本地企业带来新机遇,本地企业要抛弃自我发展的观念,在与大型企业的配套合作中走向高端,实现做精做专做强,使迁入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带动河南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6.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服务增值能力
  围绕面料生产集群、服装加工产业集群,培育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供给主体。加快建设适应纺织服装特点的专业性第三方物流体系,形成“终端产品 � 生产加工 � 原材料”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加快设计、研发、质量检测、信息、认证、电子商务、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专业市场建设,积极采用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性纺织品服装物流中心,分步推进安阳、南阳、开封、商丘成为区域性、特色性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市场。
  
  7. 加快搭建行业创新平台,推动行业整体技术发展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计公司等资源,以综合性设计力量为支撑,以先进工艺技术装备为依托,集聚创新资源,加快组建棉纺、化纤、针织、服装等领域行业技术中心,使之成为行业创新平台,推动行业整体技术发展,进而形成技术“抱团”发展。同时,行业技术中心可以弥补中小企业创新乏力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技术支撑。
  
  8. 突出长效机制的构建,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的优越性,自动调节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要加快建立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机制,加快培育资源、土地和环境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把资源、环境的约束传递给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主体。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直接干预型、临时型的政策手段,创新完善间接引导型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税收、财政、政府采购等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如吸取发达国家经验,缩短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减税让利,加快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加大财政科技资金向共性技术开发投入的力度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