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谈儿童情绪社会化的主要内容_简述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浅谈儿童情绪社会化的主要内容_简述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19-02-22 04:23:07 影响了:

  摘要:儿童情绪社会化一直以来都是情绪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儿童情绪社会化不仅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其他方面社会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因素。本文从社会化要求的角度来分析情绪社会化的主要内容,认为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三个方面的社会化。
  关键词:情绪社会化;情绪表达;情绪理解;情绪调节
  
  儿童情绪社会化一直以来都是情绪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纵观现有对儿童情绪社会化主要内容的研究,多是从情绪本身出发来进行的。但我们研究儿童情绪社会化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从社会化要求的角度对儿童情绪社会化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切实地运用到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实践中去。因此,从社会化要求的角度来分析情绪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绪理解的社会化
  
  情绪理解的社会化是儿童情绪社会化最基本的内容。如果儿童都不能理解某一情绪是什么样的,那么他就不能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他自己无法理解这一情绪,也无法表达该情绪,那么他对其他互动者表达的该情绪也无法理解,就不能依此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
  (一)自我情绪的理解
  在情绪社会化发展初期,情绪理解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儿童对自身情绪体验的意识和理解。儿童通过习得具体的情绪标识理解自己的情绪体验。例如,一个1岁的儿童会因为把自己搭的积木撞倒了而哭泣,也会因为自己的腿撞到了一个硬的物体上而哭泣。但同样是哭泣的行为,却可能通过不同的社会化实践和两个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当儿童因积木倒塌而哭泣时,他的母亲(或其他照料者)可能会说“没关系,只是一点小挫折而已”,并帮助他重新把积木搭起来。母亲(或其他照料者)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可能为儿童受挫情绪体验的社会化服务。而当儿童因为碰到了腿而哭泣时,他的母亲(或其他照料者)可能会说“现在很痛,但等一下就不痛了”,并在标识的过程中伴随着一套不同的行为,诸如拥抱和安慰,这样母亲(或其他照料者)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可能为儿童疼痛情绪体验的社会化服务。在这个互动模式中,社会化媒介对定义儿童情绪体验的影响十分显著。
  (二)他人情绪的理解
  随着情绪社会化发展的深入,情绪理解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儿童在对自身情绪体验的充分意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开始逐步意识和理解到他人的情绪体验。这对于儿童移情的发展十分必要。儿童在非常小的年龄时就能够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并能够以他人的情绪表达作为参考的依据引导自己的情绪反应。有研究表明,随着情绪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儿童在理解他人的情绪体验时变得更加准确。儿童比较容易就能够意识到和理解他人的积极情绪,如快乐、兴奋等等。儿童比较难于意识到和理解他人的一些消极情绪,如悲伤、害怕等等。但是如果他人的消极情绪是和一个具体引发该情绪的情境联系在一起的话,儿童推断出这些消极情绪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1]
  
  二、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是儿童情绪社会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为情绪表达是人与人之间社会性互动时所依据的参照标准之一。如果儿童无法按照社会化要求的方式表达出自己体验到的情绪,那么他与别人的社会性互动就可能因为相互之间的不同理解而出现问题。
  儿童情绪表达的社会化是在儿童对情绪表现规则的习得过程中进行的。情绪表现规则是指在特定的文化中关于什么样的情绪表达是适当的观念。[2]这些表现规则表明在特定的文化中情绪如何,何时以及如何地被表达出来,即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时间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儿童在情绪社会化相对较早的阶段就表现出与表现规则相一致的行为。当儿童改变他们内在情绪体验的外部表现时,他们也通常试图使他们的表现行为和文化的预期相一致。
  在儿童情绪社会化早期,因为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儿童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情绪表现规则。儿童对情绪的表达是和自身对情绪体验的意识结合在一起的。儿童意识到什么样的情绪体验一般就会产生相应的情绪表达,例如,儿童遇到开心的事情就会表现出高兴的表情,遇到难过的事情就会表现出悲伤的表情。随着儿童对自我情绪体验的意识和理解的发展,儿童情绪表达社会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儿童先开始表达害怕、厌恶和生气等情绪,然后开始表达害羞、窘迫、骄傲等情绪。
  随着儿童情绪社会化的深入,儿童在对情绪表现规则不断习得和内化的基础之上,开始区分自己内在的情绪体验和外在的情绪表达,逐步意识到自己内在的情绪体验和外在的情绪表达可以不相一致。儿童对内在情绪体验和外在情绪表达的区分对情绪社会化的过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儿童以后情绪调节的发展十分必要,因为对情绪表达的结果进行反馈是情绪调节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例如,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习得在成人面前需要控制生气和攻击性的表达,因为在成人面前表达这些消极情绪会导致不好的后果。相反,儿童在同伴中压抑自己消极情绪行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为在同伴面前表达这些消极情绪会较少的导致不良的后果。
  
  三、情绪调节的社会化
  
  情绪调节的社会化是儿童情绪社会化中的核心内容。情绪调节是指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情绪和行为反应。[3]在儿童情绪社会化过程中,儿童早期的情绪调节发展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行为发展。有研究表明,调节能力高的儿童其社会技能发展水平也较高,问题行为的出现也较少。[4]而消极情绪出现频率高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接受性差,在儿童期出现的问题行为也多。[5]如果儿童的情绪调节社会化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仅儿童的情绪社会化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儿童良好社会行为的培养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儿童情绪调节的社会化包括儿童言语运用能力的发展,其中包括情绪词汇运用能力的发展。首先,对于儿童而言,能够运用语言清晰明白地说出一种情绪状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情绪调节作用,因为通过对这种感觉状态的描述,儿童可以和一个能够帮助自己控制情绪状态的人交流自己的各种感觉。随着儿童言语运用能力的发展,他们还可以用这些词汇进行讨论,并因此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其次,儿童还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抚慰性的语言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儿童可以利用对自己面对事件的重新解释或者换个角度描述来帮助自己减少情绪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情绪体验。
  儿童情绪调节的社会化还包括儿童对情绪表现规则的习得。在儿童情绪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儿童开始逐步习得本文化中特有的各种情绪表现规则,并逐渐开始内化。随着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发展,儿童在社会化的实践过程中理解和实践各种文化表现规则的经验极大地增长了,这使得儿童表现出更广泛的情绪调节技能。首先,理解和实践情绪表现规则的经验使得儿童对各种社会情境的线索都很敏感,这些社会情境线索引导他们决定表达或控制各种消极情绪。儿童开始知道何时控制情绪表达,以及拥有足够的行为调节技能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以适当的方式掩饰各种情绪。其次,通过情绪社会化的实践,儿童已经开始掌握对他人表达情绪的可能后果的各种预期。这些预期反过来对个体的情绪起到重要调节作用。例如,孩子更多的对朋友而不是妈妈调节生气和悲伤,因为他们预期会受到一个消极的反应,诸如嘲笑或被朋友轻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更大的孩子更通常是对妈妈,而不是爸爸表达消极情绪,因为他们预期爸爸会对一个情绪表达做出消极的反应。
  
  参考文献:
  [1]Carolyn Saarni .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 The Guilford Press ,1999
  [2]Tomado de Saarni, Socialization of Emotion. En Lewis, M., & Haviland, J.Handbook of Emotions.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1993: 135
  [3]Walden T. A., & Smith , M . C. , Emotion regulation , Motivation and Emotion , 1997(21):7~12
  [4]Brenner E , Salovey P . Emotion regulation during childhood : Developmental , interpersonal , and individual considerations . In : Salovey P & Sluyter Ded . Emotional literacy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 New York : Bacic Books , 1997: 168-192
  [5]Eisenberg N , Fabes R A , Murphy B , et al . The role of emotionality and regul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functioning : A longitudinal study . Child Development , 1995 , 66(5):1360-138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