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创新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_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_区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9-02-25 04:32:14 影响了:

  一、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永福镇位于福建的东南部,处于新罗、南靖,华安三县交界的海拔700米以上的山间盆地间,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日照充足,适应各种花卉生长,素有“高山花园”美称。改革开放以来,漳平市历届党政班子十分重视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生产、科研和销售得到较快的发展,先后成立了花卉研究所,各种花卉生产公司和花卉联合体,不断涌现出种花大户、营销专业户,花卉生产逐步走向专业化、商品化。1999年9月漳平市成功举办了“中国漳平首届花卉节”,从而掀起了新一轮花卉发展的热潮,花卉生产由永福镇向全市扩张,同时吸引了一批外商和国内客商到漳平投资兴办花卉产业。
  目前,永福镇专职或兼职花卉营销大军活跃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浦滩头、珠江之畔,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建有基地和营销网点,其中杜鹃花占北京杜鹃花销量的70%以上。永福花卉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政府在大力抓好传统品种种植的同时,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挥本地地理气候优势,组织力量进行栽培试验,成功对比利时杜鹃进行引种、示范推广,以比利时杜鹃为主的花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2年种植花卉7133亩,比 1982年120亩增长近59倍。2003年永福又利用山地开发种植花卉近千亩,同时永福花农走出永福到漳平市区及广州、成都、重夫等地开辟新的花卉生产基地,在市区其他乡镇种植1300多亩,在漳平境外种植3228亩。种植规模由家家户户种植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现有12家花卉生产企业,种植面积近600亩。
  (二)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结构,永福花卉经历了起步、发展、衰落再发展的历程,品种结构日趋合理。体现在:1. 发展市场看好的常规品种,如茶花、瑞香、兰花等;2. 及时引进新品种,如西洋杜鹃、高山杜鹃、小叶铁红杜鹃、虎石红、富贵籽、大花惠兰。美国茶花及鲜切花;3. 收集、驯化开发野生花卉建立资源基因库,为开发新品种贮备种源。目前全镇拥有各类花卉资源100多类,1200多个品种。
  
  二、花卉产业发展经验和做法
  
  用市场创新策略打造花卉产业竞争力是漳平市的主要做法。尽快壮大实力,立足高起点,增强竞争优势成为漳平发展花卉产业的经营理念。广大花农深刻认识到市场创新是影响和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动力源泉。以市场为导向,走集约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在加强营造环境,技术创新,营销方式的更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市花卉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近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花卉产业建设,尤其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精神,把花卉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加以扶持和培育,先后出台了《漳平市花卉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关于建立花卉产业发展机制的通知》、《漳平市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制定了信贷、税收,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土地、招商引资,植物检疫、运输业等方面优惠政策,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广告宣传和企业产品参展工作。
  (二)树立创新理念
  创新始终贯穿花卉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一是开发新品种。永福花卉经历了“茶花、兰花、瑞香、铁树到杜鹃花”等多种类花卉发展的过程。目前永福已开发杜鹃花品种20多种,并在花卉造型上有所突破,如开发种植宝塔杜鹃,准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展出。二是创新技术优势。“永福花卉研究所”等龙头企业带头对新品种进行驯化、繁殖栽培,目前已突破关键瓶颈,成功掌握杜鹃花花期调控、无土栽培技术,同时掌握了虎舌红这一观叶观果植物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并实现了批量生产。目前还开展温湿度控制技术、组织培养、自动喷灌等技术研究。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永福花农结束了既抓花卉种植又搞花卉营销的历史,形成了新的分工,分化出一批具有丰富的养花经验的营销人员1000多人。这些花农出身的花商无疑对永福花卉售前售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大大增强了广大客户的消费信心。把基地建到销售地。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永福花农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花卉基地61家,开辟花卉销售窗口,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三、花卉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技术支撑体系
  花卉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建立。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粗放管理的模式,花农质量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没有建立花卉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标准,培育技术不规范,植物检疫手段落后,流于形式。虽然漳平市花协于2001年制定了西洋杜鹃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但至今仍未按制定的规程进行花卉的栽培和营销,花卉产销处于自由分散的状态。
  (二)资金投入不足
  1. 资金需求较大,花农贷款困难。花卉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相应的资金扶持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据调查,种植一亩西洋杜鹃周期为2至3年,需投入1.8万元左右,永福镇 6000多亩西洋杜鹃需超亿元的资金投入,而永福农村信用社每年投放花卉生产贷款1500万元左右,仅三分之一用于花卉种植,近三年来累计贷款近5000万元,实际用于花卉种植生产1500万元左右,引进境外资金1150万元,这样,花卉种植成本投入缺口 7000多万元。从中看出,花农种花的投入基本上源于自筹资金,农业贷款规模与花卉产业的巨大投入存在较大的差距,花农自筹资金的不足,主要靠民间借贷来弥补,而民间借款利息大大高于信用社(月息至少二分以上),加大了花卉的生产成本。
  2. 吸引境外资金比例偏低,花卉产业难以实现大的跨越。花卉产业如果仅依靠有限的银行信贷投入及花农自筹资金,就难以做大做强,尽管市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致力改善交通环境吸引外商投资花卉产业,但成效不大。截止2002年底,境外来永福投资花卉的资金仅1150万元,种植面积仅占全镇花卉总面积的 6%左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漳平区位劣势、群众配合程度较差、政府的服务功能不完善。
  
   四、花卉产业化发展对策与思路
  
  (一)建立健全花卉产业科技支撑体系
  花卉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对花卉市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花卉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不用说参与国际竞争,就是国内市场份额也会丧失。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花卉科技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尤其重要,要依靠当地近百名的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及龙头企业,他们直接联结生产和市场,具有信息灵通、科技及设备水平较高,资金雄厚等优势,依托行业协会组成一支相对松散却又结合紧密的花卉科技队伍。通过总结他们实践中的种植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信息、技术理论,由花卉协会每季度组织科技人员在信息、技术、良种、设备等方面的交流,编印《花卉科技简报》分发给花农,不定期进行实地指导,及时为花农提供技术咨询、种苗等方面的服务。并通过他们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技协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花卉种苗繁育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和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实施,引导花卉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经验理论指导生产,从而提高整个花卉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花卉市场体系
  近几年,国内花卉市场竞争激烈,国外花卉产品冲击较大,影响了整个花卉产业链的正常运营。目前,花卉业最大的弊端就是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品牌效应无法发挥,要尽快改变低层次竞争局面,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我们必须抓紧建立健全花卉市场体系,消除花卉产业无序竞争的局面,加大花卉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
  加快花卉专业市场建设,形成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的共生耦合,逐步完善市场交易、产品展示,信息发布等功能。如永福要利用多元化投资方式,争取上级资金和社会资金,利用“十里花街”建立“前店后场”的花卉专业批发市场,按质论价进行销售,承接境外花卉专业市场,延长花卉产业链。同时,通过组建花卉企业集团,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完善市场主渠道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地和龙头企业决定着市场的份额和产业的层次,通过企业集团统一品牌,统一标准,增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连接,有效扩大市场销售网络,提高花卉市场占有率。
  (三)完善花卉产业政策和组织扶持体系
  政府应当在花卉产业中扮演关键角色,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发展速度越快。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花卉产业政策,建立花卉组织扶持体系。
  1.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花卉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根据花卉产业化需求制定有利于花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法规,创新财政支持机制,建立特色产业激励机制。比如我省对发展势头好,带动力度大,辐射区的产业园区应给予一定的财政激励,如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建立花卉组培中心,花卉市场建设等,增强政府机构对花卉发展的组织,协调、服务功能。县、乡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打造发展平台。政府要协调解决在土地、林业、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扮演好推销,宣传角色,提升产业知名度,协助开拓市场。
  2. 创建花卉名牌,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品牌是市场无形的"通行证"。政府要积极组织企业、花农开展创建名牌活动,进一步扩大杜鹃花品牌的宣传力度,改变过去仅在省、地级电视台的宣传广告,努力争取在国家级的报刊、电视台宣传广告,保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据论证,调查报告中的口传信息引起的购买次数3倍于广告引起的次数,对此,政府可通过权威机构开展各种各样的调查,如品质调查,提高美誉度,发挥"口碑"效应,打造自己的名牌产品,充分发挥品牌的牵动作用,获取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