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实践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 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逻辑
 

[实践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 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逻辑

发布时间:2019-04-01 04:06:25 影响了: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源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丰富发展。因此,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是我们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表明其理论发展逻辑与实践发展逻辑是高度一致的。
  关键词: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2)04-0015-05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其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因此,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过程,是我们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源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丰富发展,它鲜明的实践特性决定了其理论发展逻辑与实践发展逻辑的高度一致性。
  一、实践发展逻辑与理论发展逻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包括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并以实践思维把握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我们认识理论与实践关系及其发展逻辑的重要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1]所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就是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历史逻辑,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们的现实的、世俗的历史”[2]147,而理论逻辑则是指思想理论自身发展演进的过程,是现实的历史发展在理论形态上的反映和逻辑再现,但这种反映是按照现实历史过程的本质规律经过修正的反映。
  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历史的起点也就是理论孕育的起点。理论逻辑作为历史逻辑的理论形式,二者必然统一于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以此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生成和发展是特定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其理论逻辑是以历史逻辑为基础,并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相契合。正如胡锦涛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因此,在实践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进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发展与逻辑发展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所谓历史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空中的展开过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的逻辑实质上就是实践发展的逻辑。实践逻辑的概念的运动过程,应是对实践历史过程的理论把握和反映,并且在总体上必须同实践的历史过程相一致。因此,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基础是社会实践。
  按照上述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践起点是改革开放,理论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改革开放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在实践和理论上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4]116循着这一逻辑主线,邓小平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实践,不断深化思想解放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先后创立了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开放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日趋复杂和严峻。实践的发展不仅要继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而且还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江泽民提出并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合乎逻辑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实践与理论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5]这就是实践发展逻辑与理论发展逻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循着这样的逻辑形成和发展的。
  二、在回答重大现实问题中推进理论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题与理论主题的统一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理论认识必须同时代主题相符合,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相联系,与一定时期的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根本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们党敏锐地把握这一时代主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启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新时期。自此,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期的实践主题。实践的发展呼唤理论的创新,推动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决定其必然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主题,以理论的新发展指导新实践。在新时期,我们党正是抓住时代特征,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践主题进行理论创新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其理论主题都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基本原理都是对这一主题的展开、丰富和发展。从纵向发展逻辑来看,三大理论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因各阶段的实践发展而有各自不同的核心问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着重解决新形势下执政党的建设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侧重解决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问题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中心主题始终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体系来讲,任何分系统的主题都不能涵盖总系统的中心主题,中心主题应该是对各分系统主题的提炼和总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都是它的拓展和深化。由此可说,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新时期的实践主题,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理论创新的主题,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和发展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