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为何如此热门?] 后置摄像头为何如此丑
 

[为何如此热门?] 后置摄像头为何如此丑

发布时间:2019-04-06 05:19:31 影响了:

  编者:电影界称1988年为“王朔年”,因为这一年影坛出现了4部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轮回》(小说为《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小说为《橡皮人》)。这在我国电影史上是从未有过的现象。一时间,对王朔作品的争议也十分热烈。有的说王朔电影作品是“痞子电影”,是“流氓意识”;有的说王朔作品“弥补了我国文学上的一个空白”,是“对传统价值的反叛”……现在,我们请文艺界几位评论家来谈谈他们的看法。
  蔡师勇(《大众电影》主编)“王朔现象”的出现应该引起重视。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内容,反映出大变革时代的人物和生活面,有一定的认识价值。这些作品的主人公突出的特点就是背叛传统,敢于对过去认为是神圣的东西提出怀疑和挑战,并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加以嘲弄,对社会、对国家也没有责任感。他们的活动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无关,我称之为流氓无产者或游民。这些人从审美角度看也有一定价值。《水浒传》里这类人物就很多。在经济改革中,他们有很大破坏性,但也可能成为经济生活中的英雄。不能忽视这支力量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王云缦(中国电影家协会副研究员)我不同意电影界把这类影片称作“痞子写、痞子拍、痞子看,培养一批新痞子”,这很不科学。为什么王朔的作品搅得大伙儿坐立不安?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艺术形象、新的文艺观念。
  电影《顽主》把生活的荒诞性以一种现代喜剧形式来表现,在娱乐和艺术上把王朔的小说提高了一大步,不愧为1988年最好的影片。《轮回》找到了王朔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人的才能的释放和毁灭。我很欣赏影片结尾:石岜在墙上画了个大大的人体图像,高举双拳,显示渴望释放才能又放不出来的绝望,他是个多余的人,因而自杀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以下简称《一半》)是对小说最忠实的改编,但罗列了许多低层次的东西。性和暴力生活中有,文学应该怎么反映?什么是情爱,什么是性爱?未必一接触这个问题就必定上床。《大喘气》对倒爷进行了美化渲染,反映纯生理现象,模糊了社会背景。美国影片《毛发》也表现了类似的一批嬉皮士,它有越战作为背景,因而比较深刻。
  曾镇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朔作品在青年人、大学生中很流行,为什么?它说教的东西藏得很深,情节很新鲜又带有刺激性,靠故事、人物、对话吸引人。他把柯南道尔的味道与琼瑶的味道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是个“男琼瑶”(众笑),比较客观地写出了他自己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的东西:改革开放下原有的各种观念破裂;从缝隙中产生出的水银状般流动着的知识盲流和发黑财的都市倒爷。他们出身于有教养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自己的位置,既不甘心落入勤恳耐劳的个体户,又要生存。因此,一方面很痛苦,一方面又取得了那些有生活位置的人所没有的生命力和新的社会观念。这有点像王朔自己的经历,有主观情绪在内,在表面上对生活嘲弄,内心深处仍想有所追求,因此处于矛盾状态。
  这些电影对生活中有一定位置的人能产生一种新鲜感,而对没有生活位置的人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后果。
  张思涛(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看了这4部影片,我在思想和感情上发生了分裂,一半是惊喜,出现了这些很有社会批判力的影片,包括对儒家文化,对近代革命意识传统中不合理的封建的东西、建国后教育工作中落后于时代的东西的批判;我欣赏他们那种大胆的冲击力量和彻底的批判精神。另一半是受到冲击后,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不能完全接受。如虚无主义的态度,对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否定得过于彻底,把我们这一代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撕碎了,包括友谊、纯真的爱情、自我的价值都没有了。
  这些作品敢于客观地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存在的某些弊端,认识价值不容置疑。《顽主》尽管嬉笑调侃,却以积极参与的态度改造世界。《一半》和《大喘气》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更为彻底,但也有忏悔意识,表现创作者的矛盾心理。作品的主人公们活得真诚、自在,敢于反叛一切不合理的束缚,有积极意义;但对我们目前的社会状况,这种批判方式,会产生不完全是积极的作用。
  陈思忖(《解放军文艺》社)我不同意张思涛同志的“一半一半”的观点。王朔现象之所以引人瞩目,就是因为他写出了我们社会存在的弊端在青年一代精神上的反映,可以称之为“时代病”。这是世界现象,也是历史现象。它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然而,我们的文艺作品里却很少表现。
  我从总体上赞成这4部影片。我不赞成说作者站得很低、没有理想;更不同意对王朔笔下的人物所作的各种界定,如“浪氓无产者”、“亚文化群”等等,他们就是中国目前很不完善的社会状况下的人。但我很害怕我的独生女儿与王朔笔下的人物打在一起(众笑),我认为他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王朔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把我们目前无法界定的事物表现在作品中。他的作品主人公除了张明是个罪犯,其他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年轻人。他们身上的缺点和毛病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个人品质的不好。我更不同意对《一半》的指责。王朔早期的小说《等待》和《海鸥》表现了青年一代的追求和热爱生命的主题,很有积极意义。怎么能说他是“垮掉的一代”呢?这4部影片对过去文艺作品的盲目乐观、对社会弊病的漠视是一种反动,这是王朔的进步。
  雷达(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对王朔作品重要的是价值判断和整体评价问题。
  王朔笔下的城市文明与从前的大不一样,看了让人眼花缭乱。作品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邪恶,特别是过去很少接触的内幕和黑社会。这是文学的极大的空白领域,是文学中的第三世界。
  王朔笔下的人物就是“顽主”,不管叫丁建,还是叫石岜、于观,都是地道的国产货,不是嬉皮士。他们敢于进入恶,在恶的泥潭里打滚,他们对一些传统价值、对僵化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对老一辈革命者、对某些作家极尽嘲弄,但他们不是没有价值观,他们的价值观就是“玩得就是心跳”。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你可以不同意,但对你却很有诱惑力。
  王朔对女性的态度是不公正的,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是男性的附庸,性的符号,这无助于作品思想的深刻。
  邵牧君(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王朔作品的改编有两个优点:一、打破性和其他的社会禁忌,采取调侃、幽默、讽刺的手法,而且相当大胆。这既满足了观众的宣泄需要,又不至于出格。二、既贴近生活,又不至于给人以暴露黑暗的口实。
  王朔作品以比较客观的态度描写了我们社会里的青年人的病态心理和行为方式,有开拓性和强烈的新鲜感,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很低级。他笔下的人物既很真实,又很浅薄;既很真诚,又很邪恶。这些人采取的是闯生活的态度、实利主义的态度;愤世嫉俗的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也很明显。比如《一半》里的主人公说“最不愿意读书”,“今天这桌菜各样都要尝一尝,不尝就亏了。”尤其是对金钱的贪婪,“银子才是真的”这个色彩在王朔所有的作品里都很重。这些人物与西方“迷惘的一代”很不相同,既没有责任感,也没有廉耻感。这种反主流文化只是短期行为。
  为什么一部分人会产生病态的社会心理呢?这主要是因为:一、生活前景的模糊性和无所适从的漂泊感;二、不正常的谋生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正常化;三、体脑倒挂、文明与野蛮倒挂、价值颠倒。小说和电影帮助年轻人发泄了内心的情绪,因此受到他们的欢迎。然而王朔对社会现象的揭露是肤浅的,他没有把这些作为病态现象来处理,更没有指出症结根源所在。
  王富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朔的作品并不是想为社会寻找价值,他的作品是建立在对现行一切文化价值怀疑的基础上。人除了社会价值,还有生命力的发挥、追求、创造和冒险。王朔笔下的主人公觉得老老实实地生活太没意思,于是用冒险刺激满足自我,而金钱和性使他们得到了某种满足。目前青年人产生的这种反文化和无价值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价值。
  文艺作品要有一种陌生化效果。王朔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使他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某种新的陌生化视角,让我们看到了许多过去看不到的东西。
  这4部影片总体上我都挺喜欢。尤其是《顽主》,开创了建国以来电影的真正的喜剧风格,带有很强的荒诞色彩。
  (萧子光根据录音整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