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以战争求和平则和平存【谈“为和平而斗争”的教育意义】
 

以战争求和平则和平存【谈“为和平而斗争”的教育意义】

发布时间:2019-04-10 04:28:20 影响了:

  一  已经有很多事实证明,苏联的文学作品,日益成为我国青年的良好的生活教科书。这里,我想向读者再推荐一本潘菲洛夫的长篇小说“为和平而斗争”。因为这部曾经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的书是以保卫和平为主题,又是描写工业建设方面的斗争的,对于当前的我国读者,是更加有益的。
  故事是描写一个发动机制造厂,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由莫斯科迁移到乌拉尔区,在短时间内从建厂到恢复生产,支援了战争的模范事迹。主角哥拉勃列夫(制造厂厂长)和职工们,在乌拉尔区战胜重重困难,终于超额地完成了国家的生产任务,使伟大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用上了他们的出品。他们为抵抗法西斯侵略、保卫和平和幸福生活,所作的努力是惊人的,表现了工人阶级的高度的自觉性和对祖国的忠诚。而没有撤退的哥拉勃列夫的妻子达加娜,在敌占区参加游击队,同利弗尼亚村农民一起对德寇的英勇斗争,同样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张精神,使我们看了苏联普通人在直接对敌斗争中所表现的崇高品格,又看了法西斯匪徒的丑相。故事是以上述两条线索交错进行的。哥拉勃列夫怀念他的妻子,又构成了主角的内心生活的另一个方面,到故事的结尾,夫妻尚未见面,读者能够想像到:他们是能够会面的,但那将是怎样的一场会面呵!
  二
  一切的祸根,就是法西斯侵略。因此这部小说虽然不是直接描写战争,在保卫和平的主题下,读者却不能不首先记得在敌占区忍受了百般痛苦而表现出高贵品质的达加娜,以及她所杀死的德国军官高赫。高赫是一个法西斯野兽的活标本。我们对法西斯野兽的卑劣和残暴是很熟悉的,可是看了高赫的恶行,仍不能不触目惊心,引起极大的愤怒和厌恶。
  最突出的一段描写,是这个无耻家伙得意地让达加娜看他抢来的金牙、手表之类。他自我介绍说,他所以没有做音乐家而做了军人,是因为信服了希特勒的话:“最美的音乐,就是刀。”——达加娜脸立刻白了,好像在森林里迎面遇到了一条狼;想到她的孩子维克多尔要是听到了这样毫无人性的话是多亏可怕。高赫又说:“不对。刀还不是音乐。真的音乐,那是黄金。为了黄金许不许杀人?那当然可以。”达加娜在高赫抽开的抽屉面前完全楞了;那里面摆列着金牙、戒指、各式各样的表……而高赫还说,他已经把二十件包里寄给柏林他的母亲了。——达加娜几乎支持不住了,她想起高赫吹着狐步舞曲子去吊死耶高尔·庞克拉杰维奇……就是这种人侵占了全欧洲……。
  你看,“刀、黄金,是最美的音乐”;或更准确地说:“最美的音乐,是用刀夺得黄金”。这就是高赫的哲学,也是一切法西斯强盗的哲学;美国的杜勒斯和走狗李承晚之流所以碰得头破血流而还不肯放弃发动侵略战争的阴谋,就是因为死抱着这种希特勒式的丑恶哲学当传家宝。高赫以为向达加娜显示出他那许多肮脏“财产”以后,就能够换得达加娜的心;而站在这个强盗面前的达加娜内心激动到怎样无可忍耐的地步呵!高赫对于达加娜是不能理解的;法西斯哲学既然把人变成了野兽,他怎么还能再懂得人的心里所有的善良的东西呢?他怎么知道达加娜心里所不能容忍的就正是他这条狼呢?高赫又拿出贴满杀人照像的“书册”给达加娜看,说这些照像到柏林去也可以赚马克;达加娜忍不住在心里说:“杀他!杀他!杀他!”作者从达加娜的反映里揭露了高赫的灵魂里的丑恶,这对于人们深刻地认识法西斯匪徒是有益的贡献。
  三
  现在我们回到故事的主要内容——哥拉勃列夫和他的职工们在乌拉尔区为了重新建厂,制造发动机,及时参加对侵略者的斗争,在天灾人祸面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严重斗争。年轻的工程师哥拉勃列
  夫接受了国家的重要委托以后,带着非成功不可的心情到达了乌拉尔。摆在他面前的是人生地不熟,他深入当地群众调查研究,从各方面配备人力,亲自勘察工地……但从施工开始,问题不断发生,他的全部心思都花在各种困难的解决上:因为总工程师妄大粗心而没有向本地人学习,没有听总技师的话,以致掘坑掘到地下湖上面,湖水从崩裂的山缝里爆发出来,淹没了工地;暴风雪严重地阻碍了工作的进行,工人们又缺乏足够的粮食;官僚主义对工作造成极大的危害;因为对战争形势估计不足,中断了原料器材的供应等等。这些,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由于工人们百倍地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哥拉勃列夫又能和职工们一起,一个一个地解决实际困难,一个发动机制造厂神话似地出现在乌拉尔的荒野上,而且发动机一部一部从运转带上输送出来,并超额完成了四百多部发动机的生产。这里,没有工人们自觉性的劳动和无限的毅力是不行的,没有好的领导也无法成功。
  只要看看工人们在暴风雪中卸机器的场面,就足够说明工人们生产的战斗热情了。来自各地的受战争迫害的工人们,住在木板房里受着冻,醒来时有的呻吟,有的叹息,有的怒骂,有的唱歌……食品又经常缺乏,饥一顿饱一顿,特务还烧了食堂,必须吃冷的……可是在暴风雪中卸机器的时候,他们是那样的奋不顾身。作者说:“说来也真难理解,究竟是什么动机在鼓舞着这些半饥饿的、衣服破烂的、多夜失眠、疲劳不堪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奋斗呢?不知是他们的高贵的爱国主义呢,还是再加上俄罗斯的勇敢使他们这样说:‘暴风雪,你虽然狂暴,但我们总会战胜你的!’”这自然是对于工人们的浪漫主义的赞美。答案就是:他们对于扰乱了“全人类的伟大梦想“——共产主义建设的法西斯强盗,充满仇恨呵!
  作者生动地刻划了工厂里的各种人物:工人、技师、工程师,党团工作者,视察团员等等。但是作者所歌颂的中心,是哥拉勃列夫对于工厂的领导。
  哥拉勃列夫,这是一位很懂得“巧妙地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的领导者。在他所指挥的工地上,各种工作以一种摸范的秩序进行着,外面看来并不轰轰烈烈,以至官僚主义者耶德郎吉诺在调查时认为不是一个工地。他从鲁加维士尼哥夫手里接办了工厂以后,以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改造了工厂的官僚主义领导。他深入地了解情况,冷静地考虑问题,耐心细致地解决了一些迫切的实际问题:恢复被无理辞退的技师们的工作;坚决地缩减非生产人员;解决工人们的吃饭问题、睡觉问题;派青年团的书记负责组成故障防备队,以关照因体力不支、临时倒在机器旁边的工人,同时接替空了的位置;把秽土场似的工厂里里外外清除、修整得明光四净,使工厂焕然一新……他是一贯关心工人群众的生活的,甚至特为乌兹别克和哥萨克工人换上矮桌,让他们能够按照生活习惯,坐在地上吃饭。工人们对他感到亲切而又信服,“在他面前能开心地跳舞,同时也甘心投入狂海怒潮”(老工人高罗诺夫的话)。在把工厂整顿好以后,他又把生产的责任给总技师,而自己集中研究工人们的合理化建议。而在遇到困难时(例如原料忽然中断,各部门接连停工),他从不失望,而是学习列宁的范例,更加热烈起来。他的工作作风是踏实的,果断的,开动脑筋和深入群众的,并能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环节,勇敢前进……对待敌视他的官僚主义分子鲁加维士尼哥夫,他仍能不记私仇,不采取惩罚的办法,而是耐心地扶持和改造。所有这些,是一套保障工作胜利的正确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和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恰好相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