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组成【透过SECI模型看教师隐显知识的转化】
 

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组成【透过SECI模型看教师隐显知识的转化】

发布时间:2019-05-11 03:53:48 影响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知识管理首先被应用于企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英特尔、惠普公司。后来,知识管理被引入到学校。学校知识管理是在原有的校本管理理论基础之上,为满足知识经济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发展,社会服务功能的加强,组织内外信息的多样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的加大都要求学校进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学校管理模式。
  一、知识管理中隐显知识转化的意义
  学校的知识管理是指以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环境应对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通过创造一定的环境,借助一定的技术,运用集体的智慧,对学校的内外部知识进行获取、整理、共享和创新的一种管理过程。在知识管理中,隐显知识转化和共享对学校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首先,隐显知识转化有利于学校内外部知识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次,隐显知识转化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地位的提高。最后,隐显知识转化有利于集体智慧的有效利用和学校竞争力的提高。
  二、SECI模型下隐显知识转化的问题
  学校隐性知识是指学校知识主体所拥有的或通过流动、共享等方式从学校外部有效获取的难以言明和模仿、不宜交流与共享、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内隐性知识。[1]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是关键也是难点。
  1. SECI模型
  知识管理的实质是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日本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等提出SECI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模型。[2]分析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SECI转化模型,熟悉转化流程,可以使我们在实际知识管理中更容易克服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如图1所示,SECI模型包括四个主要环节,分别是社会化、外化、综合化和内化。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知识主体通过在对话中进行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交流、指导以及模仿,产生出内心的灵感与启发,并进一步创新出隐性知识的环节。外化(externalization)是指知识主体通过对话和交流,将隐含在自身的模糊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表达、交流和共享的显性知识的环节。综合化(combination)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将所获取的显性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系统化,实现原有组织知识库更新的环节。内化(internalization)是指将前面三个环节得到的系统化了的显性知识通过做中学转变为个人和组织隐性知识的过程,最终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从图1可以看出SECI模型涵盖了知识管理的获取、整理、共享、使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开放和螺旋上升的系统。它始终与外界保持联系,并且这种运行模式在不断的对话和交流中不断旋转上升。知识在这种不断的交流和转换中,价值获得提升,而且知识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并为组织服务。
  2. 阻碍隐显知识转化的主要问题
  在知识循环上升的过程中,尤其是对话过程中,存在许多主客观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知识的外化和社会化环节,最终影响整个系统的循环。
  (1)主观方面
  第一,思想观念落后。因为知识主体知识水平与在组织中地位的不同,有些知识主体认为知识共享意味着知识主体独特的个人资产的消失和组织中地位的下降。第二,知识主体个体所具有的隐性知识是知识主体在长期的、反复的实践活动中辛苦学习和创造的,它是知识主体的非语言智慧结晶。[3]知识主体不能心甘情愿地贡献知识。第三,隐性知识因为比较模糊、没有系统,并且难以表达,因此交流存在困难。
  (2)客观方面
  第一,传统组织结构的禁锢。高窄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上下沟通存在弊端。知识主体的工作被定格在自己的任务范围之内,不利于知识主体间的沟通交流。第二,“场域”的局限。野中郁次郎所谓的“场”(Ba)概念是指“共同拥有的知识的语境”[4],在“场域”这样一种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中,知识才得以分享、创生、积累和运用。[5]知识主体在日常交往中不仅缺少现实的场所和活动机会进行知识的流通和共享,而且知识库的建立需要借助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许多学校并不具备相关的物质基础。[6]
  三、促进隐显知识转化的策略
  针对隐显知识转化中存在的主客观方面的问题,结合SECI模型,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来着重探索隐显知识转化的策略。
  1. 进行知识定位,建构知识地图
  西门子公司主要运用知识地图来进行知识管理。[7]所谓知识地图是指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如GIS,绘制一种包括所有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有关的学校内外已有显性知识资源和尚待挖掘的隐性知识资源以及各种资源之间联系的,一种可视化的便于搜索和导航的地图。本文以某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的知识管理地图(节选)(图2)为例,分析在建构知识地图时要注意的问题。
  (1)找准隐显知识的定位
  显性知识资源不仅包括传统上认为的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等,还包括学校的刊物、墙报等,另外曾经贡献过隐性知识或显性知识的教职员工、学生、部门以及学校外部的图书馆、有交流的专家学者等也是显性知识的存储地点。[8]隐性知识则主要存在于拥有知识的知识主体中。进行知识定位还要注意构建知识主体所处的主要社会和科研合作网络。
  (2)严格知识的整理分类
  对各种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除重复知识资料。其次,对支离破碎的知识进行整理,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分类时要界定它的使用对象,并根据使用对象选择统一的分类标准,逐层细分,以便于知识主体对知识的快速定位和搜索。例如,面向学校本身要注重细节知识的标注,而面向学校的合作伙伴则主要倾向于合作项目知识的标注。
  (3)关注隐性知识地图的建构
  虚拟团队是一种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设备而构建的运作团队。虚拟知识主体团队相对于实体知识主体团队有很多的优势,如节约成本、知识集中速度快。利用QQ等网络交流工具构建虚拟团队,进行知识的利用和管理,需要绘制虚拟知识地图。构筑虚拟知识地图要以特定专家为中心,借助合著、博客等,分析其社会、科研合作网,然后进行知识定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