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吴石】
 

【吴石】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7:26 影响了:

  吴石(1894-1950),抗战前在国民党陆军大学任教官多年,抗战中任第四战区参谋长、军政部主任参谋兼部长,抗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开始倾向革命。1948年参加民联,与中共华东局直接建立联系,提供重要军事情报;1948年底调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6月去台湾,后任“国防部”参谋次长;1950年,因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而被秘密逮捕;同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遇害。
  海峡风雨护英灵
  如果说吴石将军英勇殉国是极具悲壮色彩的话,那么,之后发生的事情也颇为离奇曲折,英雄的骨灰搜寻过程的一个个故事感人至深。
  最早去收尸的是吴石将军的族人吴荫先,其过人胆识令人钦佩。吴石将军就义的消息见报后,吴石将军夫人王碧奎仍陷囹圄之中,只是到了1950年秋,经吴石故旧营救,王碧奎得以出狱。尽管吴石在军界有着较为深厚的人际关系,迫于当时的环境,许多人只能心存同情、怜悯,但不敢公开出面。面对令人发怵的“白色恐怖”,就连不少亲属都不敢公开出面领取亲人的尸体。这时,热心好义的吴石在台同族吴荫先闻讯后,不顾受牵连的危险,携吴石在台的子女到台“军法局”申请领取遗骨。得到台“军法局”的首肯后,他们取回骨灰。在居无定所的情况下,吴荫先决定将骨灰暂时安放在台北郊外的寺庙中,不曾想到骨灰一放就是三十多年。王碧奎女士在每年清明的时候,都要早早带着在台的子女赶到寺庙为亡夫上香,以表达不尽的哀思,告慰亡灵。
  随父母去台湾的吴健成于1980年赴美留学,王碧奎老人随后带着自己丈夫的亲笔遗书也赴美定居。至此,吴石烈士狱中遗物从台湾辗转到了美国。但吴石的骨灰仍留在台北郊外的寺庙中,由在台湾的女儿打理。之后,留在大陆的吴韶成、吴兰成于1982年4月赴美探亲,在台湾的吴学成得到消息后也从台湾赶到美国,经过几十年的骨肉分离,吴家的四个子女——留在大陆的吴韶成、吴兰成,留在台湾的吴学成、吴健成与母亲相聚洛杉矶,实现了团聚。家人相聚,抱头痛哭,感慨万端。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直到1990年,吴石烈士的骨灰盒才由在台湾的亲属从台湾千里迢迢带回,送到留在大陆的吴家长子吴韶成的手中。
  从吴荫先冒死领尸,到偏安寺庙,到最终离台,进而送归大陆,经历了整整四十年,一家人之间的遗骨大接力有了圆满的结局。此后,王碧奎老人一直期待着择期让自己丈夫入土归葬。但由于种种缘故,在她90岁仙逝时也未了却心愿。但她的子女们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于1994年了却了她的心愿。
  紧接着取回骨灰的是与吴石一起遇害的陈宝仓的家人。噩耗传到香港,陈宝仓家人悲愤欲绝、痛哭失声。陈宝仓的结发妻子师文通是一名基督教教徒。她历尽曲折,通过教会的关系在台湾找到两名教友唐辉麟、陈克敏,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回丈夫的尸体。既是因受教友的重托,又感佩陈宝仓将军一生光明磊落,两位教友冒死到刑场寻找陈宝仓将军遗体。时值盛夏,尸体已腐烂,他们根据陈宝仓将军身穿的衣服和旧伤的特征终于找回尸体,并加以火化。而把英烈骨灰安全转交到陈家人手里则又成了一项艰险的任务。陈宝仓之女陈禹方在台湾上学时的同窗好友殷晓霞,出于对陈宝仓将军的景仰和对陈家人的同情,毅然承担转送骨灰的拜托。1950年7月的一天,她乘船直奔香港。快要抵达时,由于没有搞到入港证,而港方又查验甚严。情急之下,殷晓霞扔掉随身携带的所有行李和物品,只将骨灰包好并牢牢绑在身上,乘着夜色跳入茫茫大海,冒险偷渡登岸。当师文通拿到丈夫的骨灰时,里面还是潮的。三位好友的义举让陈宝仓家人深为感动,陈母出资帮助陈克敏去了美国。之后,师文通克制住悲痛,振作起精神,携带六个子女(其中年龄最大的为24岁,最小的为12岁),由香港奔赴大陆生活。陈宝仓将军夫人师文通于1954年在京病逝。
  1951年7月30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书面证明:陈宝仓系到台湾从事祖国统一工作而牺牲。陈宝仓将军牺牲两年之后,国家主席毛泽东签署颁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陈宝仓革命烈士称号。1953年9月举行隆重公祭,国家副主席李济深主祭,宣读长篇祭文《悼念陈宝仓同志》,李济深在祭文中写道:“古人云:‘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陈宝仓同志之死,是重于泰山,是光荣的!我们的同志和祖国的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陈宝仓同志的英灵永远不朽!”经过千辛万苦寻取回来的骨灰被安葬于八宝山烈士陵园。
  与吴石一起遇害的朱枫烈士骨骸的搜寻一波三折,在她就义50年后成为海峡两岸的一段佳话。1950年6月10日,朱枫被枪杀后即由台北市“卫生局”火葬管理处派人送去火化,然后埋在台北某处。三个月后,朱枫在台的女儿陈莲芳(即“阿菊”)写了一封信向台“军法局”陈情,希望领回继母的遗物。从此,朱枫安息在宝岛的土地上。由于这段隐情从未公开,50年后便出现了跨越海峡追寻的感人一幕。
  2001年,朱枫在大陆的女儿朱晓枫看到山东画报出版的《老照片》第16辑刊出母亲临刑前的影像,寻找回母亲遗骸的愿望变得更加迫切和强烈了。2002年,《老照片》的编者收到朱晓枫的来信:“一年前,我看到了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第16辑中的一幅照片,照片真实地记载了我母亲朱枫(朱谌之)1950年在台湾临刑前受审的场景。这是我在50年后第一次看到当时的情景,一时间感慨万分……照片中的母亲,穿着一件在上海家中经常穿的小花旗袍,上身加了一件毛线背心,面庞仍然是那样的消瘦,身影仍是那么熟悉。照片中的母亲已面临死神,但她是那么镇定自若……她长期做着时刻有生命危险的地下工作,曾两次被捕,经受了严刑拷打以致拇指伤残,但信念始终坚定如初……母亲在全国大陆即将解放、为执行任务赴台前,在书信中盼望同家人团聚;在给我的三封信中,第一封信要我寄照片给她(因为工作,母亲已与我几年未见);第二封信要我近期到广州,等她从香港来见上一面;第三封信说她已要出发赴台,个人的事先放一放……母亲重感情,但能为了事业牺牲个人的一切。母亲牺牲在全国大陆已经解放的1950年,她一天也没有享受过解放后的幸福生活,更没有盼到与家人团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