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法途径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追求及实现途径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法途径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追求及实现途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2:27 影响了: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通过知识传授达成教化,养成智慧,化智成德,转德成行,应是课程终极的价值追求。为此,可以通过突出理论创立者的人格魅力、联系历史、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等几个途径,实现其育人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价值追求 实现途径
  [作者简介]李新萍(1969- ),女,山东菏泽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陕西 渭南 71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第三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90后’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陕教工宣[2011]8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27-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坚持主导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导性原则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中心内容;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突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因此,教育者一定要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能用某些世俗的观念去迎合学生的心理,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方向。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紧紧抓住人的发展这一根本问题,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发现个人的价值,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以逐步完善自我,使人成为人自己。当代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没有天然的隔阂,“不是青年学生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脱离了青年学生的实际,在形式上过于传统和单调。”①
  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追求,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体系进行创新。
  一、以经典作家的人格魅力提升理论,培养青少年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科学理论具有真理和人格的双重彰显,使我们不仅获得真理性感悟,而且获得人格性感悟。伟人不仅以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世人,同时也以他们的人格垂范世人,因此,必须首先关注理论的创立者。如在讲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要突出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风范、生平事迹的介绍,突出他们的卓越贡献,表现他们的优秀品质、伟大人格,以此来感染、教育当代的青年学生。现阶段的青年学生都出生在改革开放时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不全面,尤其是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甚至有些学生由于个人生活环境、经历的一些曲折坎坷,对有些问题没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而且把问题全部归咎于一些领导人身上。有些带有极端个人倾向和片面性认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对理论的学习,也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学习的开端,一定要先向学生介绍理论创立者的生平,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如邓小平同志的生平,他的三起三落的传奇经历,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务实“管用”的思考特点,精辟朴实的理论风格,这些真实的历史再现无不在学生的心灵上引起震撼。人们常说,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但谁也没有像邓小平一生那样崎岖不平,没有像邓小平一生那样传奇色彩浓烈。人的一生可以“过五关斩六将”,也可能“走麦城”。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人不仅要适应顺境,而且要经受逆境的考验,同时也使大家开始认识这位伟人——一个新时代的开拓者,让学生感受到伟人是可信的,也是可敬的。学习伟人的崇高风范和伟人人格,进而确立一种坚定的信念,懂得只有具备坚强的品格和意志,才能在大风大浪中,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由此激发学生追求知识、奋发向上的动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提升理论,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俗话说,政史不分家,要提高理论的魅力,讲出理论的可信度,一定要对重要的理论观点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讲述它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的必然性,以及它的发展过程,凸显理论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科学的理论,构建了一个较为宏大的理论体系,应当充分挖掘这门理论与社会历史、社会实践的关系,论寓于史,史融于论。向学生突出展示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实践是怎样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是怎样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些难题,从而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里,教育者可以动态地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具体理论的发展完善,使学生在理论与历史实践的结合的意义上,去感受理论的创新意识与无穷魅力,去感受这一理论的丰富内涵。这样,才能使理论真实可信,乐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在讲授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以及精神实质时,既要联系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逻辑体系,也要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通过成功和失败的实践对比,摆事实、讲道理,层层递进地说明问题。在“左”和“右”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危害问题上,“左”可以联系革命时期的挫折,“右”可以联系1989年的政治风波,再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对比,展现3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通过这些回顾,以历史的沉痛感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这样,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必然。在提高理论本身的可信度的同时,使学生体会、感受这一理论的魅力所在。
  三、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提升理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理论,重在学以致用,贵在指导行动。理论不能回避现实问题,否则就难以服众。由于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理论只有联系实际特别是变化发展了的新的实践,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也就是邓小平同志说的,要“管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底蕴在于它具有伟大的实践品格。而学生生活在改革的实践之中,每时每刻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能否用理论做指导加以分析说明,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的接受程度,也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的可信度。把学生生活中感受到的东西,用理论加以说明,是一项很富有理性的活动,更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理论宣传指导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使他们既感到理论是亲切易懂的,又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这样就能使这个科学的理论内化为接受主体即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外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个人道德品质。立足于此,依据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特点和规律,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结合所学理论开展社会调查,用事实教育学生,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增强了理论本身的说服力。
  四、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提升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无限创造力的根本之所在。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立足于时代、根植于实践的伟大理论创新,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而其中最大的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于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的广大青年学生,必须要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深刻领会与时俱进的实质,教育我们的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勇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开拓进取,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进而通过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个人的价值,实现民族腾飞、社会发展。
  [注释]
  ①王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综述[J].求实,2006(7):78.
  ②潘绍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N].解放军报,2002-11-2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