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刍议]视唱练耳入门教学视频
 

[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刍议]视唱练耳入门教学视频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4:05 影响了:

  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音乐技能基础课,“视唱练耳”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视唱视奏能力、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对乐曲的理解能力,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其它相关音乐课程的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者的音乐素养。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骤增,视唱练耳教学课堂中出现的人数已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保证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传统模式的视唱练耳教学已不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和教学对象了。
  我国高校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是在前苏联的音乐理论和教学方法影响下的教学模式。在经济与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音乐文化与数字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改变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改进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如何将数字化教学引入视唱练耳课堂;如何使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是每一位从事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视唱”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视谱即唱的能力。它要求借助视觉以及内心听觉将乐谱用人声加以准确的再现。在传统的教学中,基本上是由教师用钢琴伴奏带领学生完成视唱;教材中所选的视唱曲风格较为单一,且多为单声部旋律。如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状况将会大为不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利用一些音乐创作软件为视唱曲制作各种风格形式的伴奏、用各种乐器音色演奏视唱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视唱曲目的选择余地也增加了:既可以选择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各个时期风格的音乐作品,也可以选择现代风格的音乐作品(如摇滚乐、乡村音乐、爵士乐等等),让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去感知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进行编程与自动播放,减轻重复劳动,并利用这个空隙与学生作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不同音色、节奏、风格的视唱伴奏,让学生在视唱时注意体会各种音高、音色、节奏、和声、旋律等音乐要素,达到全方位地理解与表现音乐。
   “练耳”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与记忆能力,从而丰富和提高其内在听觉,加深对乐谱的实际理解能力和对音响效果的想象能力。练耳教学包括模唱、听辨、构唱、听记各种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传统的练耳教学,多由教师通过口述或弹奏钢琴来帮助学生完成以上内容。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在这种模式中训练出来的学生,其听觉实践能力与当下丰富多彩的音乐环境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学生在各种纷繁的音乐实践中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如果运用数字化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则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片新的天地。如练耳软件《Ear Master Professional》(“练耳大师”)就包含了许多内容:它既有各种听辨练习,也有不同风格的节奏与旋律练习,具有互动、随机、开放等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教学与练习内容;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自主进行各种构唱、听辨等练习;还可以对多段体、多乐章的乐曲进行听觉分析;可以合成听辨所需的各种谱例……将训练融入到实际音乐作品中,师生在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较为直观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避免了训练的盲目性与枯燥性,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地感知音乐。
  随着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利用多媒体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已势在必行。数字化教学具有广博的信息量和崭新的知识传输方式。它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它可以将听觉训练融入到丰富的音乐环境中,帮助学生适应当下多重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音乐语言要素,提高其对音乐的综合听辨、感受与分析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缩短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以适应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发展需要。
  当然,运用数字化软件进行教学,并非彻底地弃掘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方式。我们既要注意扩展并延伸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部分,又要善于充分开启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优势。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必须注意不断加强学习,随时进行知识更新。运用数字化软件进行教学,是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熟练地运用多媒体音乐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充分了解数字化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能力,随时关注国内外相关软件的信息并能有效地加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让视唱练耳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视唱练耳教学实现技能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杨 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