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魔术”实验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化学魔术实验
 

【“魔术”实验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化学魔术实验

发布时间:2019-01-14 03:47:58 影响了:

  摘要:学生的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外界的东西进入心理所必须经过的一扇门。而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神奇莫测,它赋予了化学魔幻般的独特魅力。因此,我们应该借助其独有的魅力打开学生注意的大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境界。
  关键词:“魔术”实验 高效课堂 心理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组织好实验教学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求知欲,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本文就以常见的“魔术”实验为例,谈一谈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用“魔术”实验,点燃思维火花
  新课的引入,教师可有意地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出新奇、玄妙的化学魔术作为课堂的开始,这样可使学生在惊奇与困惑中将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好奇心扉砰然开启,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始终以极大的热情、主动思考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讲授SO2的性质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先出示一朵用滤纸做成的白花,将花染成红色后,放入一个洁净的空瓶,学生会惊奇的发现红花褪色。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教师可顺势质疑:导致这一奇妙现象的主角藏在哪了呢?学生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和讨论之后,确定这个主角就藏在空瓶内。然后,教师揭示“空”瓶内装着SO2气体,便很自然地引入新课。通过这个“鲜花三变”的化学魔术,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本节课的重点之一――SO2的漂白性,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如,在讲授《硫酸》的内容前可以做一个“魔棒点灯”实验。具体操作方法:在蒸发皿上,放些研细的高锰酸钾晶体,向晶体上滴几滴浓硫酸,轻轻用玻璃棒将其混合均匀,取一根长玻璃棒或金属棒,蘸上述混合物,用蘸药的一端去接触灯芯,灯芯便会着火。这时候作为教师的你可以告诉你的学生,这是一根有魔力的玻璃棒,进而把学生求知欲激起,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在讲授《乙醇》《氨》等内容时,也可以分别用“烧不坏的手帕”或“变色喷泉”等方法导入新课。
  二、用“魔术”实验,巩固相关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讲述完某一知识点之后,再通过“化学魔术”加以验证,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感性刺激,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强烈愿望,激励其科学志向。例如,在学习了“碘升华”之后,可通过“滴水生烟”这样一个趣味实验来加以强化。具体操作方法:取一只蒸发皿,放入2克锌粉和2克碎碘片,搅拌均匀,在蒸发皿的正上方吊一朵白花,白花上涂上面粉浆糊;滴水于混合粉上,立即有紫烟和白雾腾空而起,团团彩云升起白花变紫花,重复两次,效果更佳。即“滴水生紫烟,紫烟造蓝花”。原理是干燥的锌和碘在常温下不易直接化合,加入微量水作为催化剂后,立即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锌,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未反应的碘升华为紫烟,水受热汽化,在空中冷凝为白雾,碘和白花上的面粉接触显蓝色。于是,紫烟造出蓝花。这样,在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之余,既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为紧接着学习碘的化学性质做了铺垫。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创设好的提问情景,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巧妙的、精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有吸引力的问题,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边际区,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
  又如,在学习了“磷的性质”之后,则可人造“鬼火”,从而戳穿“鬼火”的秘密;在学习了NaHCO3性质之后,制造一个简单的“泡沫灭火器”,让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化学;在学习了乙炔制取和性质后,又可玩一下“冰块燃烧”等。
  三、用“魔术”实验,划上圆满句号
  在新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若用“魔术”为本节课划上精彩句号,那留下的不只是回味,更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理清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进入更深刻的思索之中。例如,在讲授完原电池的原理以后,可设计一个西红柿与音乐的趣味实验。具体操作是:先拿出一张音乐卡,打开贺卡,传出优美悦耳的旋律。请一位同学拿出组装在贺卡上的音乐能源(钮扣电池),音乐即刻中断了。教师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西红柿中,铜片和锌片不能接触,用导线连接铜片和锌片,并分别与曾和钮扣电池接触的两个端点相连,这时同样传出了优美的音乐。此时,大多数学生可联想到刚学过的原电池的原理,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它和电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还有,在讲授完焰色反应的知识以后,可以联系一下生活中的烟花,让学生顿悟,化学不光是美的,而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理解学习它的重要性。这样的结尾,既新颖别致,又为下一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四、用“魔术”实验,纠正错误观念
  有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之掌握模棱两可,而且反复做题和强调,学生仍然是一错再错,此时可以通过实验巩固。例如,讲解“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1)当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用小烧杯罩住――则熄灭,拿开――则燃烧,更好地说明燃烧必须和氧气接触;(2)把热水中的白磷用漏斗罩住再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即燃烧起来,火光闪烁(注意是在水底),烟雾弥漫并发出“扑扑”的响声,出现“水火相溶”的美妙奇观。学生惊呼:“水底也能燃烧!真的太惊奇了!”
  此实验现象明显,直观性强,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有特别深刻的认识。
  再如,在讲浓硫酸稀释实验时,尽管反复强调: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且边倒边搅拌,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可仍有不少学生半信半疑,认为不会那么严重,不必当真。百闻不如一见,为此可以补做如下实验:在一小烧杯中先倒入浓硫酸,再用一个带橡皮塞的玻璃钟罩罩住,橡皮塞上装有一支有水的大号胶头滴管。实验开始时,挤压橡胶头,将水射入小烧杯中,瞬间就可以看到小烧杯中酸液四溅、雾气腾腾。学生们惊呼:“太危险了!”此时,学生对教师的话真是太信服了!几分钟的实验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以后再做到有关的题目时,学生自然印象深刻!
  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善于挖掘并展示化学教材中所蕴含的魔力,便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爱因斯坦所说的“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美好的礼物来接受。”如此,何愁没有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叶孝仁.自然导入法.实验教学与仪器,1999,(4):25.
  [2]郑欣.重视演示实验,提高实验效果.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1):6.
  [3]赖元霞.学周刊・A.200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