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做新时期的“懒”老师】 新时期四有老师的标准
 

【做新时期的“懒”老师】 新时期四有老师的标准

发布时间:2019-01-14 04:01:07 影响了:

  摘要:80后接近90后的学生,个性强烈。对他人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宽松。凡是都站在自己角度上看问题,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当他们之间出现问题时,总想让别人动脑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积累了一些素材,通过“授之以渔”“同舟共济”“置身事外”三个小故事,阐述怎样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合作的精神。
  关键词:无为而治 授人以渔 合作 创新
  
  老子的无为而治理论在很多管理学的书中经常看到。在做了几年班主任后,才深刻体会无为而治的“无为”。绝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作。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主要的原因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必须自己去创造争取。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多数生活能力很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育教学中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教师的任务已不是仅仅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怎么学会做人、学习知识、学会合作。因此,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要学会“懒”。只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而教师只需给予点拨。特别是担任班主任工作,效果尤为明显。
  一、授人以渔
  学生素质的提高是长时间的工作,要想培养学生的某方面能力,老师必须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探索,而老师,画龙点睛即可。
  又是一年初一新生入校时,在经过了军训、体检、评选班委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之后,终于迎来了新学期。第一周下来,卫生委员带着内疚和委屈来到办公室。
  学生:“老师,咱班的卫生在量化评比中分数最低。”
  老师:“哦,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他们值日的时候拖拖拉拉,总是扎堆聊天,还有人迟到。每次说他们,他们就说忘了,或者说没事儿干。”
  老师:“那你打算怎么办?”
  学生:“我不知道。要不……老师你说说他们吧。”
  老师:“行啊。不过你可是咱班的卫生委员,这事儿是我替你去办的,会不会使你的威信下降啊?”
  学生:“……”
  老师:“要不,我先替你分析分析,咱们再看该怎么办。你想想这几个问题:(1)咱们每天值日是哪些时间段,分别可能多少时间?(2)你觉得咱班的卫生区可用多少人,才不会出现聊天现象?(3)现在每天轮一组,人多,你也控制不过来,免不了有些人会偷懒。怎么才能让他们没办法偷懒呢?”
  学生:“噢,噢,老师,我知道了,我先回去想想,回头再告诉你我的办法。”
  第二周,周一下午的班会之前。卫生委员高高兴兴地送给我一张大表,表上详细地划分了全班共有几个组,每个组的组长和组员及值日时间。我细看发现每组的人数有原来的10人压缩到了6人,而且每个人都职责明确,轮值时间也换成了每周。表下的一行字是这样写的:组长负责在每周值日前提醒每个组员值日时间。我赞许地看看她,并让她在班会上自己宣布了值日调整方案。这个方案到现在也一直在实施,效果显著。而且,这位卫生委员也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现在,我的学生尤其是班委都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碰到难题都主动地去分析原因,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样做,不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当然,这一条规矩也同样适应于学习知识方面。
  好的老师不是给学生金子,而是教给学生点金术。在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的应该是一把钥匙,让学生自己去找方法开启解决问题的大门。
  我的“偷懒”,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学的能力。
  二、同舟共济
  初一下半学期,学校派我们外出参加劳动培训活动。白天参加基地的劳动活动,晚上大家再各自学习。
  学生A:“老师,这个问题怎么答?”
  老师:“先问问你们组长吧。如果他解决不了,再来找我。”
  学生B:“老师,老师,这个东西要怎么弄才好?”
  老师:“先跟你们组同学商量商量吧。实在找不到办法再来找我”
  学生A:“老师,老师,刚才那个问题我做完了,你帮我看看对不对。”
  学生B:“老师,老师,我们组的地瓜煮熟了,你快来尝尝……这可是我们6个人一起弄的。好吃吧?!”
  现在的孩子有普遍的一个特点:依赖性特别强,竞争意识也很强,合作意识又特别弱。抓住学生的这一个特点,我把我们班的学生宿舍分为8个小组,每组6人,分别有8个组长带领,并帮助平日行为有偏差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同学之间互现引导行为、学知识,比老师单纯的说教要有效的多。各组之间有明确的评比制度,包括班内卫生、班级课间是否大声喧哗,每周值日工作、小组活动的整体工作情况等,并且一天一总结,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都不愿给自己的小组抹黑。
  生活需要合作。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社会分工更趋向细化,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我的“偷懒”,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的能力。
  三、置身事外
  学生:“老师,这次的手抄报我不做了。”
  老师:“为什么?你能说说原因嘛?”
  学生:“我说的建议,张×都不听,她那样弄一点都不好看。”说到这,她竟然委屈地哭了。
  老师:“你们俩个是咱班宣传方面的主要骨干,老师和同学都很信任你们。你们的想法和目的也都是为了班级工作会更好。这个老师很感谢你们。另外,这次的宣传活动参与的人除了你们俩个之外,还有其他的几个同学。你们不妨把自己的建议说出来让大家听听,看看怎么办最好,你觉得怎么样?”
  两个学生争论、吵架,双方都会请老师帮忙解决,或是请他评理。老师在对峙的双方眼里,既是仲裁者,又盼望成为共同对敌的友军。这种现象,古今相同。
  作为学生的管理者――班主任,很多时候也需要一种置身事外的艺术。如果班级中的两个同学为了小事儿发生了争执,你已经明显感到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一个错的,现在他们就在你的对面,要求你判定谁对谁错,你该怎么办?其实,我觉得,聪明的班主任在这时候不会直接说任何一个下属的不是。因为他们是为了工作发生的争执,而影响他们做出判断的因素有很多,不管对错,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人才。当面说一个学生的不是,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积极性,让他在竞争对手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很可能你会因此失去一个得力助手,而得到表扬的那个下属会更加趾高气扬,也不利于你的管理。
  学会了置身事外,你的管理水平当然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档次。
  综上实践证明,当老师合理地“偷懒”之后,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这样更能体现出教师的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独特风格。
  古人有云:严师出高徒。而我要说:“懒”师更能出高徒。新时代的教师们,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孩子能养成好习惯,该懒的时候就得懒!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