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的启示【浅论科学发展观对于辅导员职业内容之启示】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的启示【浅论科学发展观对于辅导员职业内容之启示】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3:53 影响了:

  [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一直以来是高校面对学生的第一条战线。然而在实践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往往容易陷于各种困惑和事务性工作而不能自拔。而当前中央提出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方法则是“协调发展”。除去宏观层面上的意义,在微观层面上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组成也是有着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思政教育 辅导员工作 工作转变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各个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举行了多项活动,开展了多次讲座,并创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站。这一系列的活动得到了中央督导组的高度肯定。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也明确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书记的这一论述指明了我国我党今后的工作目的――保持发展;工作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工作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工作方法――统筹兼顾。这一论述解决了“为谁发展”、“如何发展”、“发展方法”等具有哲学价值的问题。因此“科学发展观”这一命题对于国家民族今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总是为社会的发展指引方向、开辟道路、制定原则、提供方法,使社会不断地得到改造和变革。哲学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领域都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具有哲学意义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仅只有宏观意义,对于我们实践工作是有着很大指导意义,有助于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近年来成为了各个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党中央对此也予以了极大的重视。辅导员成为了各个高校党政工作、学生稳定工作、思想德育工作的最前线,也是党和政府各项高教政策方针落实到位的最基层保障。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对辅导员的职责进行了描述,指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富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此,高校辅导员必然要在自己的工作内容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将其落实到高校面对学生的第一线,否则理论指导实践则必然沦为一句空话,这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我曾经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时候,会主动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对于辅导员大都不抱有太大的戒心,谈及与个人相关的各种问题也是毫不避讳,相互之间不存在很大的隔阂。但是进入大三、大四高年级之后,这种情形开始出线了变化。有些同学开始将问题深埋在自己的心中,不再像过去那样愿意与辅导员进行坦诚的交流。更有甚者,在某些外界因素,如升学就业的压力、个人情感等问题的作用之下,对于辅导员老师的态度,开始出现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变化。这一点往往使辅导员感到迷惑不已。
  但是如果我们以科学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便会发现根结所在。一方面,大三大四的学生大都参加过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时代和社会已具备了个人一定的理解。此外,高年级的学生还面临着就业、感情等等诸多方面的困惑。这些外在因素,加快了学生心理成熟的进程。大三大四的学生们自然不再像刚刚踏入校园时那般稚嫩了,诸多问题开始内向思考,向自身提问,寻求答案。
  而另一方面,从主体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最为关键的还是在于主体心理发展变化。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形成后推理能力(即辨证思维能力)的发展,取决于通过有力的自我调节来不断实现人生目标这种日渐加深的目的感的发展。心理学高校学生年龄跨度一般是18~22岁,这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速度极快的一个阶段。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已经从过去形式逻辑思维的水平,走向更高一层的辨证思维。而辨证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对问题的思考不限于寻求原因与结果的逻辑关系,而是把由经验决定的合理性判断也引入思考过程中,并把它当作重要的标准来使用。外化的表现就是开始对于他人的建议表现出疑虑和思考。对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多的保护和隐藏。
  我们的学生内心世界已经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辅导员却还是依然保留着大一、大二年级事无巨细、处处留心的“保姆”式工作方式,没有随着学生的心理变化而更新发展,没有做到“与学生俱进”。这样的工作方法很显然是不科学,没有发展的。因此,当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之后,我们的辅导员处理完繁杂的学生事务工作之后,不应当像以往那样,事无巨细地关注着身边学生的一举一动,而是应该“抓大放小”:平日里的点点滴滴,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有能力能够自己处理好,这也是他们人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环节;大原则上,则是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引导,排解不良的思想倾向,疏堵结合,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采取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
  同时,从“保姆”式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之后,辅导员应当总结自己所带的这一届学生的种种问题,积累必要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学生思想变化中哪些是偶然现象,哪些是必然现象。并将这些积累为自己的科研材料,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其消化为自己的理论储备,一是化实践为理论,二是为后来的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只有在工作中采取这种科学发展的方式方法,我们的辅导员才能完成从“保姆老师”到具有相当科研能力的高校思政战线核心力量的转变。这对于学生和辅导员双方面都是有益的,从而实现了“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要求。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我们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必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解决好问题。也只有这么做,才是真正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了“科学发展观”,而非仅仅是停留于空泛的口号和文件。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2007-10-15.
  [2]徐思云.雏鹰展翅会有时,直击苍穹九万里.中国校外教育,2008,(12).
  [3]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石秀光.高校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及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08,(24).
  [5]熊哲宏.皮亚杰哲学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