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情商低的人的10个特征【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预意义及模式构建研究】
 

情商低的人的10个特征【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预意义及模式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6:44 影响了:

  摘要:良好的情商,是一个人能否度过心理危机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基于心理干预的大学生情商教育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预意义进行解析,进一步对大学生情商教育体系进行现状分析,并基于心理干预提出了大学生情商体系构建要素。
  关键词:心理干预 大学生 情商教育
  
  情商(EmotionalQuotien简称EQ)是情绪商数的简称,它是评价一个人做人的能力的重要参数。所谓情商是一个人把握与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了解、疏导与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对逆境与挫折的承受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不断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情商在大学生成才中有超过智商的作用,良好的情商,更是一个人能否度过心理危机的决定性条件。当前,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案例层出不穷,充分认识基于心理干预的大学生情商教育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预意义解析
  1.情绪驾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保持心境平衡
  大学生由于处于自我意识急速增长的时期,情绪、情感特别丰富,更多的情绪感知放在自身,较少去关注他人的情绪,活跃、浪漫、热情,并富有创造性。情商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了解、疏导与驾驭他人情绪的能力,能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感知他人情绪,进一步疏导与驾驭他人情绪,对情绪中肯定与否定、积极及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的两极性可以更好地掌控,平稳度过心理危机。
  2.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保持健康心态
  大学生会面临许多现实压力,压力源于时代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来自学业、家庭、感情等各方面的冲突,而在青年时期多持有非理性想法,超我、本我和自我之间经常产生矛盾,缺乏自信,自我中心。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能力是积极心理学一直倡导的思想,能使人言出必行,不断学习,有助于不被压力击垮,找寻生命的意义,达到显著的心理干预效果。
  3.承受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忍耐挫折
  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呈日益增长趋势,其中相当一部分比例是关于应激事件后压力应对不当或者情绪控制能力低下等原因造成。许多大学生是计划生育实施后的独生子女,从小较受宠溺,经受不了困难和挫折的磨练,缺乏应有的意志和毅力,经不起感情和利益的诱惑,致使心理危机在高校校园屡屡发生。提高面对逆境与挫折的承受能力,可以使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危机事件时的忍耐力,往往对痛苦的忍耐程度决定了能否顺利度过危机。
  4.人际处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增强社会支持
  处理不好各种人际关系,是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主要烦恼来源。不少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生活激情,与同学相处困难,不合群,胆小自卑、嫉妒或狂妄自大。因此,出现了有的同学仅因学习压力或烦闷便想退学;有的同学竟因一点小事便大打出手;有的同学只因一时误会或失恋便精神失常甚至自杀。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减轻烦恼,减少心理危机的产生。
  5.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塑造积极心理
  成长期的青年情绪具有其特殊性,具有强烈的冲突性、爆发性和不稳定性,自控力远不及成年人。因此,大学生更需要对情绪引导、控制和调节。当前在危机干预过程中,体现出的大学生情商的缺乏实属堪忧。对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如何结合大学生情商的培养,使其面对挫折、抉择等境遇时发挥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实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
  二、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预模式现状分析
  1.传统教育模式导致大学生情商教育滞后
  传统的学校教育比较重视学生智力水平的培养,因此学生能力的发展多侧重于记忆、分析、思维等方面,造成学生的发展不全面、不科学。在大学之前的教育由于受到高考的局限,一直强调的素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学生创新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当代大学生都是通过知识教育后进入大学,智力水平在同龄人中已属上等,但却被忽视了情商的培养,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2.大学生情商教育体系缺乏整体性与长期性
  我国一些高校把情商界定为非智力因素,使得这个概念变得含糊、浅俗,把诸如个人性格、动机、爱好等都归到情商的范畴,导致在实践中情商教育无从入手。大学生情商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教育内容不明确以及时间分布不均。大学生教学主体为专业教师队伍,在行使教育任务时大多集中在本专业知识范围内,而辅导员等行政人员形成的教育队伍缺乏系统有效的情商教育,因此很难去设计并实施完整的大学生情商教育体系。
  3.大学生情商教育缺乏心理干预意义
  情商教育在高校教育的实践中被严重忽视,具体操作较为薄弱,尤其忽视了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预意义,没有结合我国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来理解情商的内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被设计为课程的教育目标难免落空,只有重视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预意义,才能有效地调节情绪,优化情感质,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理解人生意义,实现个体的价值和生活的圆满。
  三、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预模式构建
  1.提高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视,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应切实重视大学生情商教育,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对学生情绪、情感问题的鉴别能力,采取及时对策,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情绪调节和干预失控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问题。要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检验教育效果的标准和手段,对大学生及时地进行情商评价,通过鉴定、诊断、激励和监督,推动大学生自觉、努力和严格地控制并调节自己的情绪,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从而促进其成才。
  2.探索情商教育多种实施形式,缓解情绪情感等应激冲突
  高校应积极尝试多种情商教育实施模式,抓住大学生情商发展的独特视角,围绕大学生的情商特征、心理干预体系建设特点等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情商教育在心理干预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心理情景剧活动,通过对情绪情感等应激冲突的产生、发展、解决的亲身体验,帮助大学生体验生活、锻炼意志、调整心态,缓解情绪情感中易见的矛盾,更好地走向和适应社会。积极推动朋辈辅导活动,以学生互助等接受度高的活动方式,从大学生的发展要求出发,结合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阶段性特征,发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开设大学生情商成长研讨小组,及时解决情商养成过程中的问题,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大学生充分参与满足情商成长的活动,满足其乐观向上、注重情感、追求真善美的心理需要。
  3.开展情商教育的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检验活动的开展
  将情商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中,增设情商教育类课程。教育理念要实现从以发展智力为中心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转变,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形式上加大改革力度,使自尊自强自爱教育、自制力教育、善待他人教育、公平竞争教育、挫折教育等情商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由专门教师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辩论、情景模拟教学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情绪认知和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程体系中,注重开展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情商素养。实践课能有效地树立学生的实践观念,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情绪控制、合作精神、受挫承受能力等情商素养。
  4.合理分配情商教育阶段,推广大学生情商教育心理干预模式
  从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来看,大学生情商教育的时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入学后的第一年的胆商提高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最强,以教师实施形象化的培训和讨论为主,主要是结合始业教育计划学习和体验,以帮助提高胆量,接触大学里的多样化事物。第二个阶段是入学后的1~2年的情商理念的巩固和传播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设计和组织一些锻炼项目,训练学生的沟通、团结、协调、忍让、宽容、合作、责任、抗挫折等能力与品质,也可以放手由学生们承担大型活动组织和社会实践工作。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最后一年的职商应用阶段,此时的学生已经比较成熟了,锻炼他们运用情商的理念提高职商,一方面,为找工作等毕业出路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弟学妹们。
  重视大学生情商教育,一方面,可以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避免恶性危机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是促使大学生迈向成功的有效途径。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渗透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以开创大学生情商教育体系建设新格局为目的,坚持以心理干预为先导,以提升大学生情商为重点,对大学生情商教育主体项目模块与带动功能发挥等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研究,努力解决大学生情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注重培养情绪控制能力、驾驭别人情绪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的提升,在互动模式中带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情商教育的重要育人功能,使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情商素养,培养严于律己、诚实正直、言行如一的高尚品德,丰富而健康的情感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情商素质。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37-138.
  本文系2010年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