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高中语文教材
 

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高中语文教材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0:27 影响了:

   [摘要] 美育是培养人们的正确审美观,提高人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文章就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1)让学生感悟作品的语言美;(2)让学生领略作品的情感美;(3)让学生把握作品的形象美;(4)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美;(5)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哲理美。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材 审美因素
  
  美育是培养人们的正确审美观,提高人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以陶冶情感,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通过富有个性爱好的自由形式,潜移默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直接相关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更是一座文学艺术的宝库,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它蕴涵着无比丰富的美育因素,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已经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课文中或生动鲜明的形象,或真挚美好的情感,或丰富神奇的想象,或精美的结构,或优美的语言,无一不是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丰富源泉。那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呢?
  一、让学生感悟作品的语言美
  文学美首先表现为语言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高雅、隽永、绘声、绘色、绘形,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里的月色能让学生学得如痴如醉。文章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此外,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语言清新、典雅。从开篇到结尾,这里没有文字的雕饰痕迹,但每个词语、句式,却又好像未经“炉火”而已到了“纯青”的程度。在选择词语的搭配上,作者似乎是很洒脱地从生活中信手拈来的,平凡极了;可是它们又是那样精当,搭配在一起就再也无法拆开似的。这篇散文让读者品味到的是一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滋味,创造出生动和谐和优美的秋的意境。
  二、让学生领略作品的情感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获得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审美教育成功的关键。如李密的《陈情表》,感情真挚,悲恻动人,配合着我班设计的“我为父母洗一次脚”的活动,学生能真切地体验人间至浓的亲情,也懂得了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除了学习作者精练形象的语言外,更要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感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作者想到了夜游荷塘,面对幽静迷人的景色,心中升起了淡淡喜悦,但内心深处的忧愁却无法挥去。“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述诸于含蓄优美的文字造就了全篇的耐人寻味与意犹味尽。孙犁的《荷花淀》,是一曲反映抗日根据地人民战斗生活的颂歌,通过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等几个感人的片断,学生能领悟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的情感之美。
  三、让学生把握作品的形象美
  “形象在美的领域占有主要地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两段关于荷塘与月色的脍炙人口的描写,就因为语言的生动形象而让人产生无限想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作者从形态、颜色、神态、动态、静态、视觉、嗅觉等各个角度对荷加以形象化的描写,从而展现出一幅美妙动人的画面。所以在教这类美文时,应当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形象美中去感受文章的魅力,以此获得敏锐的感知力。《离骚》中的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志向高洁、绝不同流合污,情系黎民、心忧祖国,持正道为理想而献身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而陆游在《书愤》中叹息“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壮志未酬,都能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思,在作品所营造的美妙意境中升华美感。
  四、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美
  《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以感情作文章主题思想的根基,又作其内在联系的纽带,构结了一幅淡雅恬静的“荷塘月色”图,融进了他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抒写了他微妙难达的心绪,塑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鲁迅的《拿来主义》,深刻地论述了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是“拿来”,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让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借助朴素、真挚的语言,阐发了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对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从而激发他们珍爱生命、积极进取、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五、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哲理美
  如果说情感丰富、真挚感人的文章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那么带有一定哲理的文章则能开启学生智慧的闸门,让他们得到思想的飞跃和人生的启迪。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对文章语言的体会、情感的体验、形象的把握、思想的理解,而更渴望能同时获得启迪心智的火花,用它去照亮人生之路。所以当学到一篇既文字优美、情感丰富又充满着哲理亮点的好文章时,学生们的兴趣都高涨许多。这时教师则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感受思想,感悟哲理、感悟人生。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应在学生了解作者生平,感受语言,感受心情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写地坛?为什么会对地坛有如此之深的感情?地坛为什么会令作者感动?当学生丛中体会到是地坛那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意识给了作者心灵强烈的震撼和支撑自己生命的信念时,自己也便能感悟到关于生命存在的哲理。除此之外,作者对生死的态度、对人生的价值意义、对命运的看法都弥漫着沉郁的人生况味,闪耀着澄明的智慧之光。这些都可作为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形成的好契机。
  总而言之,美育的突出特点是能给人带来愉快,带来美的享受。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经说过:“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审美是有教育作用的,但这种作用往往是在轻松愉快中实现的。高中语文教材是美的世界,蕴含了众多的审美因素,深挖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能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学生是审美因素的主体,学生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审美过程,是审美教育实效优绩的关键;教师是审美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审美的重要因素,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会对学生会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正确剖析教材,有助于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领略美的魅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