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以职业教育为龙头培养新型农民】职业教育龙头股
 

【以职业教育为龙头培养新型农民】职业教育龙头股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0:15 影响了: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广大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而职业教育培训则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最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民”的定义分析,具体阐述了如何以职业教育为龙头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胡娟(1981-)。女,湖北恩施人,土家族,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6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7-0040-03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九亿是农民,而耕地逐年减少。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点。在中国这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很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7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文件中就明确提到用新型农民来发展农业。要培养新型农民。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素质,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教育培训,以职业教育为龙头来引领新一代农民。由此看来。“农村职业教育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要着重推进产业革命,又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当前还要注意适应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着眼于造就现代新型农民。”
  
  一、“新型农民”概念阐释
  
  关于“新型农民”。学术界有各种表述。学者巫继学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新型农民就是‘农商’。传统的农民是农夫,农夫与自然经济相契合,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而农商则不同,是一个新的范畴,它是现代农民的经济学意义表述。农商反映了一个新的经济关系,一个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又以新产品引导市场,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四川省副省长郭永祥在谈到新农村建设时说:“新型农民包含三个方面,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学者们各抒己见,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新型农民”也有明确表述:“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和成败。所以,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
  
  二、“新型农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型农民”究竟“新”在何处,“新型农民”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李少元在其《农村教育论》中具体提到了“新型农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笔者通过整理如下:“从发展的眼光看,农村职业教育从总体上必须着眼于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需要的现代新型农民。这种现代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具有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美化农村的主体意识,较高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经得起金钱诱惑,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致富的思想品德;具有较高的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能较快地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地提高生产劳动的效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已致职业岗位的转换能力:具有经得起艰苦和挫折考验的身体心理素质和扎实能干的劳动技能素质,能胜任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所必需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具有现代商品经济意识: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具有现代民主政治意识:具有现代开放意识和市场观念:具有不失高尚人格的做人准则而又灵活多变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现代文化意识和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只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重视智力投资。”这种表述清晰地表明了新型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需求,也是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三、如何以职业教育为龙头来培养新型农民
  
  有效的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结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培养新型农民。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农村适用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种基本教育形式。它能够培养手脑并用的农村建设者。有利于造就现代新型农民。“这种现代新型农民,显然是要在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基础上。经由必要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才能造就的。”所以,笔者认为,要造就新一代农民。应该以职业教育为龙头,按照“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宗旨,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把职业教育摆到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一)崇尚科学,提高素质――培养“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1 崇尚科学,抵制迷信。传统的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对科学缺乏一定的认识,甚至很多偏远贫困山区的农民思想意识里天生就带着浓厚的迷信色彩,对一些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识,导致思想封建,贫穷落后。例如在某些山区本来是由于天气恶劣或者病虫害导致自然农作物大面积死亡,而一些迷信的农民便认为是他们没有给土地爷烧香拜佛,是老天爷在惩罚他们。于是他们既不去找农作物死亡原因。也不从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而是静静等候老天的裁决,直至农作物颗粒无收,本来就生活贫困的农民更加贫困。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这种愚昧落后的思想是导致农民贫困的直接原因,这也是传统农民思想意识所存在的弊端。所以,新型农民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并且相信科学,能抵制迷信,能用科学的头脑来致富。而要使农民减少对自然现象迷信的认识,就要通过职业教育切实加强“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的宣传力度。各级职业学校和各级职业培训部门可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让“科学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
  2 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好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国外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这也为我国农民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当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结构显然不适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如何提高农民素质,不仅需要通过接受道德思想教育,提高自身讲文明、守信用的能力,还需要扎实认真实施农民基本文化素质教育,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首先,搞好职业院校或者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配备有专长、懂教学的专、兼职教师,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新技术。精心备课、上课注重培训效果。其次,职业院校要鼓励农民多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的积极性,职业学校每举行一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对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民依据 路程的远近可以一次性发放5―10元的交通补助费。一方面让农民通过学习农业培训知识切实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还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最后,积极参与国家“阳光工程”。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及农业培训机构应该积极申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积极争取成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这样不仅扩大了职业教育在农村的影响,也有力地促进了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
  
  (二)服务农民,创新技术――培养“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1 构建县市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如何使农村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关键在于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要培养“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首先应该构建县市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何谓技术素质,比如说很多农民知道如何用现代化机器来收割稻谷,实际操作能力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让他们说出这种操作的具体原理,他们却说不上来,这就需要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新型农民是需要综合性素质的农民,否则只会使用现代化农业机器,而不懂得使用原理,机器坏了怎么办,如果请人来修理肯定会耽误农作物的收割时间,如果农民自身能够掌握这些农业技术原理,那么既节省了农作物收割时间,也会为农民的增收创造必要的条件。所以,新型农民的培养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县市职教中心建设,整合县市范围内的各类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拥有的职教资源,以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或者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以其他职业培训机构为骨干,以乡镇农校为基础,通过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来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提高农民对各项农业技术的科学认识,从整体上提高传统农民的技术素质。
  2 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实用技能。提高劳动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发展高效农业的关键是发展农业科技技术和农村实用技术,包括耕作的、养殖的、农产品加工的这一些具体的实用技术。通过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自身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就业本领,使他们成为真正懂得运用技术、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新型农民,职教培训机构或者农广校应该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列为重点。通过广泛宣传。增强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和掌握致富技能的自觉性。根据各地实际。围绕主导产业,针对特色产业,认真筛选农业技术培训内容。购置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购买新型实用技术光碟,针对培训的内容不同,编印适合各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资料,利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给农民进行培训,例如可使用投影仪给农民进行培训,或者农业技术员亲自下乡到田间给农民进行实际指导,使农民培训的方式更为先进和直观。增加农民对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兴趣,实实在在的将最新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突出培训工作实际、实用的原则。并且还可以“产业定向培训”、“订单培训”为主。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培训成果转化率。
  
  (三)打造品牌。灵活经营――培养“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 打造劳务品牌。突出特色。要想科技兴农,促进农民增收,其最根本方法就是打造特色劳务品牌。为什么名牌衣服和普通牌子衣服的价格相差那么远,就是因为“品牌效应”。品牌有了。其身价就上来了,那么使农民脱贫致富就是很简单的事情。四川省的农民就有其特色劳务品牌:“我省打造了‘川妹子’、‘巴山妹’、‘柠都汉子’等省内外知名的农民工品牌,增强了我省外出务工农民的竞争力,使农民工收入提高了50%,通过培训就业的农民工无不感到‘身有一技之长,胜过万贯家财’。如国家星火培训基地――四川科技职工大学联合北京海育合家政服务公司,开展高级家政服务培训,经过四川、北京2次培训,首批30多名学员很快在北京就业,塑造了“川妹子”品牌。”江苏省农民也有其独有的特色劳务品牌:“根据江苏劳动力的资源特色、人文历史优势和已经形成的就业特点,目前可着重培育五大主打品牌:江苏技术蓝领、江苏建筑铁军、扬泰‘三把刀’、里下河水乡‘智家型’保姆、江苏海外劳务。”当然,打造一个成熟的劳务品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人力、财力投入及全社会的支持,不同地方政府应该针对其不同地域特点打造地方品牌,充分显示地方特色。
  2 转变思维模式,灵活经营。“会经营”就是要求新型农民应该能够通过参与市场活动,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掌握一定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能力,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培养新型农民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而农民的思维模式相对城镇居民的思维模式却古板、守旧、传统得多,那么当他们因为生活所需而到外地打工或者经商时,他们旧的思维模式要转变为新的思维模式也就要缓慢得多。正因为这样,所以即使他们到了发展空间较大的地区脱贫致富的也不多。所以这就要求新型农民思维模式的转变。新型农民必须有较快适应外界陌生环境的能力,能够准确的判断农业市场的变化,在经营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密切观察市场行情,提高自己的行业感悟力,学会灵活经营。过去我们国家的农民强调和保证的是自给自足,新型农民则强调的是市场意识,不但自己要会种植农作物,还要有能力拿到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这点很重要,这是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的关键,是农民从计划经济经营转向市场经济经营。从传统农夫转型为现代农商的标志。
  “穷则思变”,为使农民从传统的耕作方式转变为熟练的产业技术工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苦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我们应该按照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经济发展的要求,采取以职业教育为龙头,形式多样的分类培训方式推动现代化新型农村建设。加快新型农民的培训步伐,为新农村工作服务。这也是对广大农民的最大实惠。所以,“公平地看待和对待农民,把农民的教育纳入国家未来需要实施的‘人力资源质量提高目标’、‘人力资本增值’目标、‘第一资源’目标,这是国家振兴的重要战略选择。制度决定发展。政策决定发展,让农民享受共和国公民平等教育权、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