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_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_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19 03:48:50 影响了:

  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的关注。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
   我们学校有2679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1253名,占学生总数的46%。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1 监护现状堪忧。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2 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上世纪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连接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如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3 监督弱化,学校教育独立难支。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来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一是变“留守儿童”为“随行儿童”。这就要求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即随着条件的改善。在民工集中的地区,实行民工“市民待遇”,让夫妻双方均有相对稳定工作的民工,享有子女就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要加快专门学校的建设。在农民工集中地区,鼓励、扶持专门对民工子女进行义务教育的社会办学,适当降低办学条件的“门槛”,并切切实实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倾斜。但从当前来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应从民工输出地人手。
  1 家长应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了解子女的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二人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2 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
  3 地方政府应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对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一起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