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无痕监控”:职业教育教学监控的理想境界]踏天无痕写的都是什么啊
 

[“无痕监控”:职业教育教学监控的理想境界]踏天无痕写的都是什么啊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3:20 影响了:

  摘 要:职业教育教学监控的理想境界是“无痕监控”,无痕监控是教师全部学养、能力、智慧的展现,它的实现不但要以教师卓越的个人魅力、民主的教育观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为基础,而且要求教师必须保持一种非功利的自由的审美态度,为学生提供宽松的课堂氛围、广泛的参与机会和张驰有致的教学节奏。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监控;理想境界
  作者简介:吴晓义(1962-),男,吉林省长春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主要研究方向: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论,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能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6-001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校扩招的不断升温,职业技术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据一些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反映,现在的教学问题不是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能不能听明白,而是教师能不能掌控住课堂的局面,让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一份有关职业技术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课堂秩序等教室管理问题,是引起教师专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而且因为浪费太多的时间在维持课堂纪律上,教师们普遍缺乏成就感。为什么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却听之藐藐?为什么教师三令五申,学生却无动于衷?这里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更应该从教师身上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监控如同其他管理活动一样,以“无痕”为行动的最高境界。监控的手段该如抚面的春风,能绽放学生心灵最娇艳的花朵,但去留无迹;监控的方式应似连绵的春雨,能滋养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却润物无声。
  
  一、无痕监控的特征
  
  就目前职业技术院校的总体情况看,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课堂纪律不好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即使是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却又确实存在着有的老师上课时秩序不好,有的老师上课时却秩序井然,甚至根本不用花时间维持课堂纪律的情况。这使我们不能不去探索和思考:对于老师们的教学,学生们的反应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那些无为而治的老师有什么奇招妙计,他们的“无痕监控”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一)富于美感
  对那些无为而治的教师们的专门研究发现,其“无痕监控”的最突出特征是具有美感和风韵。它使得教学监控不再是师生不得不忍受的苦难和劳累,而是其乐于品尝和享受的人生经历,是师生共同成长和经验分享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凝固僵滞的,而是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种动态生成的美。在无痕监控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进行教学,把教学艺术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有机地统一起来。其中内在美是指教学内容富有的科学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而外在美则主要是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的形式美,包括明亮舒适的学习环境、民主的教学氛围、灵活的教学组织、抑扬顿挫的口语表达、清晰明快的板书设计、丰富细腻的手势体态,以及天衣无缝的过渡衔接、起伏有致的教学节奏等。“无痕监控”的境界是教师全部学养、能力、智慧的展现,也是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它把活化的知识通过师生分享的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财富,并使师生在教学监控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到达了一个充满愉悦的美的境界。
  (二)蕴涵创造
  要使教学监控达到如行云流水般的“无痕”境界,靠生搬硬套或墨守成规是行不通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灵活机动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类型学生、不同课堂事件进行设计和操作,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无痕监控”蕴涵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不懈探索和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学情境千姿百态、教学内容千变万化,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接受其影响,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工作。在教学监控过程中,无论是周密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设计,还是意料之外或紧急状况下教师看似信手拈来却恰当有效的处理措施,都是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全面把握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表现。“无痕监控”蕴涵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发展的呼唤,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应这一要求。因此,教师不可能再沿袭过去的教学套路,而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要求创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既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同时也需要其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无痕监控”蕴涵的创造性,也表现在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教育影响上。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如何在各种影响中扬其益而化其弊,需要教师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去分辨和筛选,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桥梁。
  (三)暗示作用
  “无痕监控”的特征还体现在,它并非通过直来直去的“命令与服从”式的沟通方式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教学场景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安排等不易为人发觉的技巧,对学生和教学进程本身产生潜移默化,但却是具有震撼性的影响,即心理学所说的“暗示作用”。在职业技术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神情兴奋、目含期待而又迟迟不动手开始做演示实验时,有哪一个学生不心怀疑惑和企盼,瞪大双眼注视老师,急于知晓实验的结果?当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使得学生群情激奋、课堂气氛空前高涨时,又有哪个学生会置身事外、无动于衷、昏昏欲睡?没有声嘶力竭的大声命令,可学生的注意力却不约而同地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而你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你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你富有深情的一眼凝望;你不露痕迹的一点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会荡漾起学生心中的涟漪。这就是“无痕监控”的魅力所在。
  
  二、无痕监控的基础
  
  “无痕监控”的实现,是以教师卓越的个人魅力,民主的教学观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为基础的。在无痕监控过程中,教师内心深处萌发出积极的审美体验,他感到自己远离陈腐平庸,不再束手束脚,优美的感情和优雅的风度浑然一体。这时“他的行为已经变成了自我肯定的行为、终极行为,而不再是手段行为。他的体验已经成了终极体验,而不再是手段体验。”而教师的这种审美体验,又具有极强的弥漫性和感染力,它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并在这种师爱中滋养身心,与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一)卓越的个人魅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卓越的个人魅力,是实现“无痕监控”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人格魅力会不自觉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甚至会教化其一生。正因如此,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才深有感触地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教师的个人魅力除取决于其人格因素外,还受制于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等。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不应只是益友,更应为良师。而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而言,良师不仅要具有一流的教学水平、严谨的治学作风、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诲人不倦的爱心与耐心,而且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要有应用自己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领”,要能从专业师的角度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民主的教育观念
  自古以来,我国教师的地位虽然不高,但却特别讲究尊严,收入不丰,但却特别崇尚斯文,举手投足总带着“人师”味儿,半点也苟且不得。庄重严肃,凛然可畏,仿佛是教师永恒的标准形象。久而久之,教师似乎就有了一个放不下的“架子”。大概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就端居圣坛之上,学生就匍匐在讲台之下。于是乎我们的教育就没有了民主平等,失去了亲近自由,缺少了和谐欢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而民主平等的意识又是创设这种环境的思想基础。我们的脸上不要总是写满庄重严肃,要适当地带些笑意随和;我们的要求不要总是冷冰冰的纪律约束,不妨渗透一点温暖的人情;我们的举动也不必做太多的修饰,大可以裸露人性的本真。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作为教师只有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使学校成为乐园。
  (三)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结构完美,布局合理,浓淡相宜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进而形成能力和提高素质。润物无声的教学监控不但要靠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而且要靠其课上行云流水般的执行。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唤起自身情感全部投入教学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应变艺术。因为在课堂上学生常常会突然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灵活机智地回答;常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引起的混乱喧哗,需要教师快速而冷静地妥善处理;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于应付的干扰,需要教师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迅速摆脱。教师在课堂教学监控中经常会用到的应变艺术有:化被动为主动的应变艺术,顺水推舟式应变艺术,悬念化解式应变艺术,灵活转移式应变艺术等。
  三、无痕监控的实现
  要实现“无痕”的境界,教师还必须保持一种非功利的自由的审美态度,将监控的理性目的纳入监控的过程之中,全神贯注于教学活动本身,并在活动中娱己娱人。这里说的娱己是指其自身将从活动中获得的情感的激发、智慧的启迪、发现的欢愉和收获的宽慰。这里说的娱人是指要使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利,并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愉快。“无痕监控”的理想境界是游戏精神的充分体现,它强调润物无声的课堂氛围,广泛充分的学生参与,要求教师通过活动去了解学生、激励学生、唤醒学生,并以此来加强师生的沟通、融洽师生的感情、促进师生的交流。
  (一)润物无声的课堂氛围
  许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课堂气氛沉闷、一切悄无声息时,学生也就学得无精打采、有气无力;而当他们能够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见解、大声争论时,即使不发言的同学也会精神抖擞、神采奕奕。这时的课堂,根本不需要老师再挖空心思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会在学生高昂的情绪中保持欢快、热烈的气氛。此时,教师的职责是牵引论题的方向、引导争论的深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切实达到。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其著作《学习自由》中指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潜能,在适当的条件下,想学习、想发现、想扩展知识经验的潜能和愿望就能够释放出来。而这种“适当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从外部减少对个体“自我”的威胁,为他们提供理解和支持的学习环境,创造开放宽松的课堂气氛,而不是让他们感到紧张、压抑,或是遭受来自老师、同学的嘲笑、讥讽、轻视等。课堂氛围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它是由师生的知觉、注意、思维、情绪、意志以及定势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统一,是课堂监控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我国学者黄希庭从心理学的角度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消极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并认为只有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纪律良好。而积极的课堂气氛的最主要标志,便是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交往和张弛有致的教学节奏。
  (二)广泛充分的参与机会
  实现“无痕监控”的理想境界,不但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润物无声的课堂氛围,而且要求其尽量为学生提供广泛充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把可能出现的违纪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课堂教学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阵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社会发展和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机会。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课后及时讲解,对大胆进行创新或有独特见解的同学进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学生毕竟只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他们对教学的参与,也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的情境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三)张弛有致的教学节奏
  所谓教学的节奏,是指教学的速度及其规律性的变化。教学节奏是教学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把握好教学节奏,提高教学节奏操作的艺术性,课堂教学就可以充满趣味和生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实现“无痕监控”,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学会控制教学的节奏。那么,怎样实现对教学节奏的控制呢?首先,可根据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教师授课的大忌之一是面面俱到,像一首“催眠曲”,单调无味。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和重要程度来安排教学节奏。一般说来,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要“重锤敲打”,从细从慢,节奏宜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材中的浅易内容,次要部分,则“轻轻扣击”,节奏宜快,有的内容甚至可以跳过不讲。第二,可通过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控制教学节奏。一堂课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读法、讲练法、讨论法、质疑法、悬念法、发现法等。方法不同,师生交往的方式和教学的节奏自然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三,可通过语言的变化来控制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信息传输的主要渠道,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师的语言节奏平淡没有变化,课堂必将是一潭死水,缺少生气、没有活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变化,努力形成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错落有致、起伏得当的课堂教学节奏。第四,要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使课堂气氛由动到静,变成思维的驿站。这时的静不是教师无能为力的冷场,而是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标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寂静无声,同学们在静静地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候。”此时表面上课堂“冷”了,但此刻的“冷”正蕴含着不久的“热”。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第61-74页.
  [2]张向葵,吴晓义主编.课堂教学监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32-45页.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第130页.
  [4]刘庆华等.课堂组织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第7-11页.
  [5](美)马斯洛著,许金声.刘锋等译.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258页.
  [6]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第35-46页.
  [7]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第56-73页.
  [8]罗杰斯教育心理学专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第97页.
  [9]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第397页.
  [10]斯苗儿.教师该怎样营造学生喜欢的氛围――读钱金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有感[J].教学月刊,2002(4).
  [1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王义高译.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第72-79.
  
  本文是作者承担的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情境―达标”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FJB011590)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