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数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
 

【数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1 03:50:15 影响了: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着眼于学生在知、情、意等方面的发展,着眼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探讨课堂教学中数学问题设计与呈现方式的有效性策略。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设计才算“有效”?笔者认为,除了依据教学目标、数学学科特点,具有必要的形式外,至少应满足以下几个特征:
  1.问题设计的生活性
  问题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以教师买衣服和裤子为例,这样设计问题和提问:1.(教师指着身上穿的衣服和裤子)老师买这件98元的衣服和这条53元的裤子,大约需要多少钱?让学生解答。这样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作为例子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估算,易于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方法,感受估算的价值与作用。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后,设计这样的问题:“王老师家的客厅长60分米,宽40分米。现在要用正方形瓷砖铺地,店里有边长4分米、边长5分米、边长8分米的三种瓷砖。你认为应选用哪种瓷砖好?并算一算要用多少块这样的瓷砖?”让学生解答。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选择、设计,变枯燥乏味的知识为生活中看得见、听得到、有价值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设计的情境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其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的首位。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和提出具有一定思考难度,但学生又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认知冲突状态,能使学生产生探索未知、发现求证的内心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学习。
  例如,数学“通分”这一节课,让学生复习旧知“比较9/12和10/12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后,采用漫画的形式导入,用拟人手法让3/4和5/6这两个分数争大小(图略),教师提问:“3/4说自己较大,5/6说自己较大,请同学们想一想,评一评,谁说的对?”(引导学生通分,把3/4和5/6分别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探求数学问题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设计的衔接性
  问题设计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要有坡度,层层递进,以点带面,逐渐扩展和深入,使学生从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有层次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可以这样分步设问:(1)1厘米+0.3分米=?(2)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3)+=?(4)什么叫做通分?第一问复习整数、小数在单位不同时的计算方法(必须先统一单位),为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做了铺垫。再通过“分数单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通分”等旧知的再现,为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搭桥铺路。这样设计问题,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层层深入,易于探究,学生在此铺垫基础上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就相对容易了很多。
  4.问题设计的探究性
  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和公式并进行基本练习后,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个底面周长是6.28分米的圆柱形玻璃杯内盛有一些水,恰好占杯子容量的2/5。现将两个同样大小的铁球沉入水中,这时水面上升了6厘米,刚好与杯口平齐。一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让学生解答,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新学知识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5.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设计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和开放性,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开放性问题有条件开放、结论开放、方法开放等。
  例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后,设计这样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花生糖每千克12元,水果糖每千克6.8元,奶糖每千克15元,酥糖每千克10元。任选3种糖各5千克配成什锦糖,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让学生解决,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6.问题设计的挑战性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具挑战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数学“可能性大小”这一节课,教师这样设计问题和提问:“用4个黄球和1个白球分男同学和女同学2队做摸球的比赛。让女同学选黄球,男同学选白球,摸20次,如果摸到黄球次数多的算女同学赢,如果摸到白球次数多的算男同学赢,这样选球,你们都同意吗?”这个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一提出来,男同学马上跳出来表示不同意,并说出了这样选球不公平的理由。这样设计问题和提问,就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7.问题设计的激励性
  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成功体验。
  例如,教学“比较3/4和5/6的大小”这一例题,教师以亲切、激励的语言提问:你们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比较3/4和5/6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试一试,看谁想得多!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和老师指点,得到了6种不同的比较方法:①化成小数比;②化成同分母分数比;③化成同分子分数比;④画线段图比;⑤与1进行比较;⑥交叉相乘比。对能想出与课本不同方法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学习活动和学习成功的愉悦。
  8.问题设计的体验性
  问题设计能给学生提供深刻体验,获得包括操作、探究的机会或其他数学体验。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在巩固练习中设计这样的问题:“用18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让学生解决。学生通过动手摆拼操作,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摆拼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答案,既体验到了动手操作学习的乐趣,又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数学问题设计与呈现方式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如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可及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赘述。只要我们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认真组织实施,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既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仙湖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校:扬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