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梦幻五开忽略的活动【“有效”在活动中被忽略了】
 

梦幻五开忽略的活动【“有效”在活动中被忽略了】

发布时间:2019-01-23 04:15:39 影响了:

  当前数学课堂呈现了一派“生动活泼”的景象,极具观赏性。但在这样的形式下,也折射出一些应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几个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1、重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而忽略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描述:单个学生用11分钟做了一道口算题!
  一位老师在教“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时,在学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口算方法后,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老师用小黑板出示了两组口算题,各22道,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计算接力赛。此时,教室里真正出现了运动场上的接力赛场面,学生一个接一个跑着上台计算,教室里只听见一片“加油”声,没有参加接力的同学都在为本组同学鼓劲。活动持续了11分钟,结束后,老师公布答案,并宣布比赛结果。
  反思:在这个案例中,将练习富于游戏之中,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形式的活动不宜倡导,原因是它无视课堂教学效率,活动持续了11分钟,占据了课堂中巩固、深化、拓展的宝贵的11分钟。而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11分钟仅仅做了一道口算题。如此无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活动,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另外,笔者在听课中还发现,一些老师的时间观念比以前淡化了,出现了“上不完”现象,究其原因大多是课中活动占时太多,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上不完”也是忽略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表现。
  2、重视学生的参与和经历,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过程。
  案例描述:仅仅是买了什么、卖了什么吗?
  一位老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在让学生学会了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后,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各人给自己的玩具标好价(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玩具作商品),摆在桌上出售,另外给每人发了一些钱,让他们去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也可以卖掉自己的商品。此时,教室里真正成了一个热闹的市场,小朋友都兴奋地钻来钻去,认真地交易着。活动后,老师叫了几个学生汇报:你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你卖了什么?收了多少钱?
  反思:这个案例中,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加深了体验。通过购物活动,学生进一步体会了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但是笔者以为,不足之处就在于老师要求学生汇报的一连串问题(你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你卖了什么?收了多少钱?),似乎让人感觉到教师只关注了学生是否参与了,是否经历了,而忽视了学生在买卖中所需要的数学思维。仅有活动的过程是不够的,活动应服务于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理解、掌握和应用,这才是活动中和活动后最有效的教学信息。比如在这个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收钱或付钱的,并边说边演示,以此来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过程。这样就可防止学习被外在的非本质因素干扰,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3、重视学生的求异和创新,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案例描述:展示给谁看?
  一位老师在教“找规律”时,在学生学会了辨认简单的几何图形规律后,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纸,让他们自己设计并画出有规律的图案。此时,教室里成了一个设计的工作室。小朋友把自己构思的图案画在纸上,涂上各种颜色。几分钟后,老师要求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非常踊跃,大约有30多位学生走上了讲台,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作品。之后,老师问:这些作品漂亮吗?学生齐答:漂亮!然后就这样下课了。
  反思:在这个案例中,老师为学生的创新求异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所展示的作品,图案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在让学生欣赏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图形的规律美及数学美。但是笔者以为,不足之处在于:其一,30多位学生走上了讲台。下面只有10多位学生(还有20多位听课老师)。试问,是让学生欣赏,还是让听课的老师欣赏呢?其二,展示的作品太多,不利于学生进行辨析。因为设计图案的必要条件是要有规律,所以展示的作品在选择时要有针对性。在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更要侧重于组织学生进行辨析。如让他们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否有规律?你是按怎样的规律设计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转向为对知识的内化,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简而言之,对于课堂活动我们不能停留于表面上的热闹、表面上的参与,而应实现活动的内化,包括思维中的重构和知识的内化,还要避免开展一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活动,从而使课堂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徐 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