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数学课堂的交流艺术_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
 

数学课堂的交流艺术_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8:37 影响了:

  数学课堂的交流艺术   李晓露      小组交流能力弱往往导致小组交流水平低。在平日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有些孩子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需要协作时小组成员“各自为政”,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言语流利,因此更乐于表达,而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只听不言;在交流中,纪律失控,当问题简单化时,学生抢着参与,导致学习秩序混乱;当问题有难度时,孩子们易产生从众心理,人云亦云。
  教学镜头(一年级《统计》):教师出示一幅图――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给大象庆祝生日。让孩子们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统计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教师在让孩子们交流之前提了一个问题:“谁知道什么叫交流?我们应该怎样交流?”学生们说:“交流就是几个人在一起商量。”“我们要有一个组长。…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数数。”……我认为在这里适时的提出问题很有必要,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交流,通过教师提的这个问题,他们对交流有了自己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小组交流奠定了基础。所以,作为引导者我们应多层面地研究孩子们在交流中应掌握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孩子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
  
  再创造与再发现
  赵斯宝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数学学习过程中应极力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活动中去,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生活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让学生运用这些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了两位数整数乘法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小明拿着1 00元钱买商品,商品分别为4元、5元、8元、15元,怎样买才能把1 00元钱正好用完?教学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讨论交流,学生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方法。买一种商品4×25=100(元),5×20=100(元)。买两种商品4×5+5×1 6=1 00(元),8×5+15×4=100(元)等;买三种商品4×5+5×4+15×4=100(元),4×4+5×12+8×5=100(元)等;买四种商品:4×4+5×6+8×5+1 5×2=100(元),4×5+5×2+8×5+15×2=100(元)等。
  由于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题,学生较为熟悉,学生通过思考、合作很快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想出了多种解法,不
  孩子们在交流时有话可说,有助于问题的深入和讨论,而且也可以使个别学生不至于因从众心理,产生误导性发言造成群体认识偏差,同时为那些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所以,交流前的独立思考不是“空白”,而恰是思维的涌动期。在交流过程中,思考是不间断的,学生不断地从中获取他人给予的信息和各种不同的方法。这时孩子们的思路会越来越明晰,并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
  语言表述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交流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向他人表述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各自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并相互交流探究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忽视语言艺术,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小组交流学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虽然影响交流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对交流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我们不能只浮于交流的形式,应当意识到“交流学习”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的创设交流学习的情境,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在“数学生活”中施展了才华,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注重创造性思考,拓展创新潜能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头脑越来越聪明,想法越来越奇特,思维也越来越灵敏。教学时,要将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过程,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尝试、思考,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有这样一道习题:学校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 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经过试做,大部分同学是这样做的:3.14×(1 8.84+5.14+2)。小括号里求的是圆的半径,然后利用圆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但是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解法:(1 8.84+2)×(1 8.84÷3.14÷2),先采用上一节学习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将这个圆剪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18.84+2),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圆半径(1 8.84+3.1 4÷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x宽,所以圆的面积就是(1 8.84+2)×(1 8.84+3.1 4÷2)。
  让学生发现问题去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实现数学“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这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理解是最深的,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