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文本对话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文本对话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发布时间:2019-01-25 05:05:15 影响了:

  时下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对话偏离或脱离文本,教学效率低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缺乏引导学生披文悟情、因文析理的意识和策略无疑是主要的因素。把握语言永远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阅读的一切效用得以实现的基础。
  
  一.因声求气感文韵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古诗文对话时更是不可或缺。文本的节拍和韵律,文本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只有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对话者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才能充分体味。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七组叠字,大多属于开口度极小的齿音,无需过多琢磨,单凭朗读就能感觉到轻细凄清的孤独感。
  林觉民的《与妻书》是一个行将赴死之人留给妻子的绝笔书,字字滴血,句句带泪,具有强烈的情感震撼性。教学时不必过多分析,只需设置阅读情境:“假如你是林觉民的孩子,多年后读到爸爸这封遗书……”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读,来与作者和文本对话,学生朗读这样的文字,即使不是声泪俱下,也足以荡其气回其肠,自然体味了“情感真挚语言真切”的特点。
  朗读能够快捷地唤起形象感,因为声音本身就是一种形象,它通过绘声绘色、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调语气的传达,让感知立体化,使得文本中的情味插上了翅膀,从字词起飞,飞进读者的心中。
  
  二.品词析句赏情味
  
  作家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情思,欣赏者只有咬文嚼字,方能突破语言的外壳,吸吮到情思的果汁。
  进入教材的文本,多为各个时代的经典篇章,字词的选用颇具匠心。平平淡淡的词语一经大师巧用,往往创造出余味无穷的效果,使得全篇生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用得十分精妙,极富表现力,“到”“过”“入”“满”等字无法企及。“绿”字从春风吹过后的奇妙效果入手,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绿”字不仅绘出了春风的精神,还昭示了诗人奉诏回京再获起用的愉悦心情,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希望早日离开政治旋涡,归隐山林的心愿。
  恰当的修辞手法,犹如给语言镶上了花边儿,情采飞扬。人的愁本来是无形无踪的,但李煜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我们看到了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斜;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句式是我们与文本对话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的表达内容若选用不同的句式,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为了取得传情达意的理想效果,作者在遣词造句时非常注意安排合适的语序,选择恰当的句式,或常式或变式、或长句或短句、或整句或散句。
  她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
  鲁迅采用了变式句,将修饰语“空的”置于中心语“破碗”之后,强调破碗里没有半点食物,祥林嫂正在遭受饥饿;将修饰语“下端开了裂”置于中心语“竹竿”之后,强调这根竹竿除因太长不合适外,还是破的。这样祥林嫂一贫如洗的悲惨境况,就凸现在读者面前了。
  标点符号的准确运用也是很有趣味的。《荷花淀》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女人对男人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可引导学生讨论,“我不拦你”后面的句号能否改成逗号。经过朗读品味,学生发现这里的标点符号是不能改动的。句号表示较长停顿,暗含着对水生的理解和支持,表现了女人温柔而又刚毅的性格。但是把句号改为逗号,整句话就变成责问和埋怨。一个标点符号的差异,使得人物形象有天渊之别。
  
  三.熟读精思悟文化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优秀的文本中大都蕴藏着时代和历史的文化气息,富有浓郁的文化韵味。与文本对话时应充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语言中潜藏的文化意味。
  一个意象、一个语言符号,长期在一国家或地区使用,就会形成一些相对固定的意义和情韵,这时候它就成了一个语码。一看到这个语码,一连串的联想会自然出现。在教学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时,可以引导学生互文对照阅读王安石的《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诗词,聆听《梅花三弄》等歌曲,建构起一个梅花的文化图谱。
  作家的精神气质、审美情趣、处境心态等差异,必然造成文本风格上的不同。《荷塘月色》笔触精细,语言绚丽,与其要塑造一个如诗似画、情趣盎然的荷塘分不开。《边城》中朴素、饱满的语言,与边城人古朴自然的生活相和谐。
  儒道佛三种思想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影响最为深远,已深深浸润进中华文化经典之中。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应该细心体味,从而推动文本对话走向更高远的境界。如诗人王维由于受禅宗影响,诗作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情境。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鸟鸣涧》《辛夷坞》两诗,“读之身世两望,万念皆寂”。杜甫在《登高》《兵车行》《阁夜》等系列诗作中,传达出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儒家情怀。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则展示出那种飘逸超脱的道家情怀。
  
  李得升,教师,现居广东清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