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析袖窿深和袖山高的合理确定]袖笼和袖山
 

[浅析袖窿深和袖山高的合理确定]袖笼和袖山

发布时间:2019-01-26 04:08:49 影响了:

  袖窿的形状受前胸宽、后背宽和胸围大小的影响,袖窿深也要随着袖子的变化而变化。在衣袖结构中,袖山高决定了袖肥,与之相匹配的袖窿、肩线、衣身的加放量,以至整体造型风格也相应地随之变化。这一切的变化都必须使袖窿成为袖山的最佳配比,也就是袖窿弧线是袖山弧线的最佳配比。笔者在此主要阐述怎样解决袖窿与袖山的配合,以达到装袖的外观造型与舒适性的统一。
  一、袖窿的大小与形状
  袖窿的结构对袖子的造型起着重要的作用,袖窿的面积越小越有利于手臂的运动,袖窿的最小面积,是当手臂下垂服帖在衣身时,腋窝的底部不触及袖窿缝头为宜。袖窿的面积由袖窿深和袖窿宽决定。袖窿宽度由人体侧面厚度与手臂上端的围度决定。袖窿深随款式的变化而变化,服装的宽松度越大,袖窿深就越大。
  袖窿的形状一方面取决于袖窿的深度,袖窿深越大袖窿弧线的弯曲程度越小,则有利于手臂的活动。反之袖窿深越小,袖窿弧线弯曲程度越大,手臂活动范围越小。另一方面又受外观造型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宽松型服装中。这类服装的袖窿形状经常处理成方形、圆形或直线与曲线所构成的多种形状。而一些适体的服装的袖窿则处理成肩部凸起两侧凹进的形状。
  二、袖窿深的确定
  通过对正常人体的抽样测量和数据分析可知,袖窿是根据人体腋窝的截面形状设计的。衣服的前片、后片和腋窝尺寸与胸围的比例关系如图1所示。即:前胸宽=紧胸围的18%;后背宽=紧胸围的18%;腋窝宽=紧胸围的14%;腋窝深=紧胸围的13.7%;腋窝围=紧胸围的44.3%。
   图1衣服的前片、后片和腋窝尺寸与胸围的比例关系
  以上这些比例是根据人体紧胸围来计算的,不能直接用于服装制图。服装与人体之间总是保持一定的间隙,胸围需要一定的放松量,通常采用公式加定数的方法来计算。
  1.四开身上装
  前胸宽:1.5/10胸围+3cm;后背宽;1.5/10胸围+4cm;袖窿深:1/10胸围+8~10cm。
  2.三开身上装
  前胸宽:1/6胸围+1.5~2cm;后背宽:1/6胸围+2~3cm;袖窿深:1/6胸围+2cm。
  袖窿深应随款式不同而变化,夏天单衣可设定为B/6+1;春秋上衣为B/6+3;冬季大衣为B/6+5。
  正常体型的袖窿深是多少呢?举个例子:如果胸围是100cm,那么以1/6胸围计算,袖窿深=100 6=16.6cm,要加上肩上走平的部分需要2cm宽,腋下松量2.5~3cm,总计是16.6+2+2.5=21.5cm高。公式表达就是B/6+4.5~5cm。
  三、袖山高的确定
  1.袖山高对袖子造型与舒适性的影响
  袖子装配的依据是衣身的袖窿,也就是说衣身袖窿的造型决定了袖山的造型。虽然袖子的造型千变万化,但其结构原理基本相同。如图2和表1所示:
   图2袖山的设计原理
  表1袖斜线倾角与运动舒适性和造型性的关系
  袖斜线 倾斜角 袖山高度 袖肥度 贴体性 运动舒适性 造型性
  斜角 大 高 瘦 紧 弱 美观
  斜角 小 低 肥 松 强 不美观
  
  从图2和表1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运动舒适性随着袖山高的减小而增加,袖子的造型美观性随袖山高的增高而增强,这样就形成了美观与舒适之间的矛盾。确定袖窿和袖山的关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从图2中可以看到,随着袖子A、B、C、D袖山高的不断变小,袖子袖山与袖窿之间的空隙逐步减少,也就是牵掣手臂运动的影响减少。当袖山高减少到零时,袖子袖山与袖窿之间的空隙减少到最低限度,所以运动舒适性最好的衣袖是袖山高为零。
  从图2中可以看到,随着袖子A、B、C、D与水平线夹角的减小,袖山高逐渐减小,袖身逐渐远离人体手臂,手臂下垂时,根部余褶越多,成型后的造型美观性愈差。随着袖子A、B、C、D与水平线的夹角不断加大,袖子的袖身越来越贴近人体手臂,成型后的造型也越美观,所以造型最贴体美观的衣袖是与水平线成60°角的衣袖。
  2.确定袖山高
  当袖窿弧线的长度(AH)确定后,袖山弧线的长度就等于袖窿弧线的长度加上袖山的吃势量,吃势量的大小要根据袖子的造型、面料的性能等因素决定,一般为0~4cm左右。结构制图时采用袖山斜线来裁配袖子比较合理,袖山斜线应为袖窿弧长的1/2左右,即AH/2左右。
  从图3中可知,袖山斜线AC与袖山高AB、袖肥BC之间的关系是:AC =AB +BC,如果确定了袖山斜线AC以后,只要定出袖山高或袖山肥中的一个尺寸,便可得出另一个尺寸,一般袖山高为B/10+定数,这时袖肥约为B/5左右。当袖山越深,袖肥就越小,袖子较贴体合身,但手臂的活动量较小;反之,袖山越浅,袖肥就越大,袖子就较宽松,但袖窿部位有较多的余量。
   图3袖山斜线AC与袖山高AB、袖肥BC之间的关系
  第一种:先确定袖肥,如袖肥B/5-0.3,再根据袖窿弧线的长度AH/2+0.3定袖山高度。制作出的西服袖子,袖的弧线一般比袖窿线长3.5cm左右,吃势可根据面料的厚薄作相应的调节(如AH/2±x),吃势的量:薄型面料一般为1.5~2.5cm,普通型面料为2.5~3.5cm,厚型面料一般为3.5~5cm。
  优点是袖肥确定好以后,袖山高就会随着AH的长度变化而变化,确定袖山高就无需公式。缺点是当胸围增大时,AH不断增长,就会出现袖山高度太深的情况。
  第二种:先确定袖山高度,再根据袖窿弧线的长度AH/2±x确定袖肥。这种方法,既快又方便。我们知道,袖山越高,袖肥越小;袖山越低,袖肥越大。制板的时候,可根据穿着对象的要求,调节出最佳的袖山高度,但不能满足高质量的制板要求。
  第三种:从上平线直接确定袖山的高度,可用公式:B/10+5,6,7,再定袖肥,用公式B/5±x。根据面料的性能,再调节出最佳的吃势量。一般面料的吃势量,可用AH/10-(1.5~2cm)来确定。这种方法,兼顾袖山的高度与袖肥的大小,还注意袖山弧线的长度变化,是比较合理。
  这几种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在一定范围内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亦也存在缺点。制板时,根据不同的体型,不同的袖长,不同的要求,选择最佳的方法,加以调节,才能制作出最佳的袖子板型。
  四、袖窿与袖山的配合
  1.袖窿形状和袖山形状的配合
  合体袖袖窿呈现出一个不完全规则的椭圆形,袖山的水平投影也呈现出与之近似的椭圆形,其宽度比袖窿的椭圆形宽度大,但高度要小。袖山比袖窿椭圆略扁一些实际上是给衣袖和衣身之间一个角度。图4是从合体袖到宽松袖袖山与袖窿关系的渐变过程。如取合体和宽松的衣袖和袖窿,宽松的袖窿呈现出一个比较窄的椭圆,袖山的水平投影呈现出更扁的椭圆。宽松的袖窿已成为一个竖放着的橄榄形状,袖山成为一个横放着的橄榄形状。袖窿和袖山的形状差异越大,说明衣袖和衣身之间的夹角越大,衣袖越宽松。两个不同形状的椭圆由于长度是相吻合的,虽然形状不同,但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图4合体袖到宽松袖袖山与袖窿的关系
  2.袖窿弧线和袖山弧线的配合
  随着衣袖合体度的变化,袖窿弧线和袖山弧线的弧度也在变化,它们均随着衣袖宽松度的加大而变得越来越平缓。贴体袖和合体袖的袖山弧线凹凸非常明显,是由于自身形成的椭圆形状决定的,相对应的袖窿也应是一条曲度较大的弧线,见图4。宽松袖的袖山弧线已变成了一个很平滑的曲线,相对于这条弧线的袖窿也应变得很平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袖窿与袖山弧线的曲度呈正比,如果一个弯曲度很大的袖窿,配一个曲度很小的袖山,或者相反,这样的结果是袖肩处缺量出现绷拽现象,或者袖肩处产生多余的量而不平服。
  解决问题,不仅要从整体角度以及部位的相互关系上分析原因,也要从结构、体形及缝制工艺等方面综合分析,立足于抓住本质,提高成衣质量,以达到装袖的外观造型与运动舒适性的完美统一。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