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孔雀东南飞》同名热播剧疑问辨析|孔雀东南飞朗诵
 

《孔雀东南飞》同名热播剧疑问辨析|孔雀东南飞朗诵

发布时间:2019-01-27 03:50:12 影响了:

  实在不能不说《孔雀东南飞》是一部传奇,是一部经典。不管高中语文教材怎样改版,多少年多少版次的中学语文教材都一直保留了《孔雀东南飞》。笔者上学的时候学《孔雀东南飞》,现在作为教师又教《孔雀东南飞》。
  笔者作为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为给学生讲好《孔雀东南飞》,专门把央视同名热播剧《孔雀东南飞》下载下来看了一遍。整体来看,该剧给人的感觉是剧组还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比如:给焦仲卿派个哥哥叫焦伯卿。还有那个“云有第五郎”的并要为儿子娶刘兰芝的太守姓李,都不像胡诌的。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佩服剧组的下工夫。
  但还是有些许问题需要澄清。
  第一,关于“纸”的问题。剧中多次出现竹简,这是符合当时的现实的。但剧中还多次出现了纸。纸的出现时间,在中学历史课本上明确记载是东汉末年,汉末建安中正符合这个时间。但是,地位贵如曹操,都没有明确记载他用纸,更多的是用帛。那么当时一个的低级官吏焦仲卿休妻的休书哪里来的纸?此是《孔雀东南飞》剧的一可怀疑之处。
  第二,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具体时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选文《孔雀东南飞》文下注释明确解释:
  “奄奄黄昏后”中的“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xū)时(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从《孔雀东南飞》的原文“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及以上的解释来看,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时间应该是晚上21时之后。也就是和太守的“第五郎”举行完婚礼的当天晚上,而不是《孔雀东南飞》剧中的白天,且是举行婚礼之前。此是为《孔雀东南飞》剧的第二个不忠于原文之处。
  不过话又说回来,该剧组下了那么大一番工夫,这个错讹之处,想必也是有原因的,甚至于可能是故意的。如果说上文第一点指出的“纸”的问题算是比较隐蔽的错讹,那如此明显的时间错讹应该说再不负责任的剧组也不会出现如此大的纰漏。
  说直接些,《孔雀东南飞》本身就是文学创作,带有很多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思。或许,该剧组认为,这是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那么自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者说为了收视率对《孔雀东南飞》原诗文进行加工。
  因为从中国人的审美角度来说,人们不愿意让刘兰芝这样一个美好的形象有些许的污点。那么美好的一个形象怎么可以在和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一个人举行完带有宗教般感觉的婚礼仪式之后才**呢?绝对不可以!
  与此相比,可能更多的人愿意刘兰芝如剧中那般在举行婚礼前就毅然决然的死去,以此表示自己的决心和清白。这样以后,刘兰芝这个形象绝无一丁点儿的瑕疵。
  或许会有人振振有词的批判,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大男子主义”。但是说归说,批判归批判,但是没有人否认这种思想。
  但是,我认为所有人,包括《孔雀东南飞》剧组的人在维护刘兰芝圣洁形象的时候或者说追求收视率的时候,没有人再去认真思考《孔雀东南飞》原诗文作者的写实原因。或者说忽略了刘兰芝她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她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被世俗所左右。
  那么,她是什么想法呢?我想那应该是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人对一个字的恐惧,那就是死!我们每个人都惧怕死亡,那么刘兰芝当然可以怕死,当然可以对死产生理所当然的恐惧,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一个弱女子对死的恐惧呢?
  一个人不是无奈的承受死亡,而是主动的接近死亡,简单的说就是“自杀”,只有理由是不行的,还要有真正的勇气!杀身成仁好说出口,却是不容易做到。一个人会选择自杀,可以想象,她所承受的痛苦一定很大,大到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
  我想如此说来,刘兰芝用一天的时间(从娘家一早被接出门到夜晚“举身赴清池”)来思考是生还是死,或者说她用更长的时间(从被休回家后知道自己又被安排再嫁到“举身赴清池”这几天时间)来选择生与死,是千百年来的读者可以原谅的。千百年来的读者并没有因为刘兰芝在婚礼之后的夜晚自杀而非在婚礼之前就死掉而讨厌她,唾骂她!
  所以,《孔雀东南飞》千百年来被人们一直传诵;所以,刘兰芝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尊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