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反读法”化解课堂冷场 一句话化解冷场
 

“反读法”化解课堂冷场 一句话化解冷场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1:25 影响了:

  古代文章因年代久远和缺少古代的语言环境而使学生畏惧,古文教学一直在教师逐字句地讲解,学生机械地记背的“怪圈”上打转。为了改变就古文讲古文的呆板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加快教学进度,我采取了新做法:先让学生对照注解预习文章,记下问题;上课时我归结并回答学生的问题后让学生翻译,并在他们的翻译中查找遗漏的问题进行讲解或指导。实验的第一课是《触龙说赵太后》,课堂上学生低头缄口。被叫到的说不会,少数看着书上注释翻译的也是断断续续,有时还“言不达意”。课堂冷场破灭了我的希望。我虽然知道改变学生习惯的记解释背译文的做法学生会不适应,但没想到结果竟是这样。为了不浪费时间并贯彻我的古文教学改革做法,我说“你们的问题在于怕古文,其实只要找到好的方法,学习起来就不难了。语言是相通的,你们可以尝试联系现代语言来理解古文,说不定还可以发现书中注释等错误呢”。鼓励学生之后,我停下课文教学,先通过“求同”让学生看到古今语言的一致性:古代词语除了少数词义转移(如古代的“床”相当于今天的茶几)或死亡的(辇――皇帝坐的车),绝大部分都在延续使用着。如单音的山、吃、大、十;双音的成败、美丽、暴露、奔走;沿用本义的(如“救”用本义“止”)和用引申义的(如“除去”是由“除”的本义“更替”、“变易”引申出来的);虚词如古代的连词“则”和介词“以”今天都继续使用着,词的活用也被继承着……之后我又讲了以现代汉语为“抓手”的阅读理解古文的方法――反读法,即根据现代汉语词义推读古文的方法。我以“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中“治”字为例说明反读过程――组词、选词、替换解读:第一步,以需解的“治”配上其他字组成治安、治理、治疗、统治、管治等现代汉语词;第二步,在所组词中选一个能够贯通句义的词以备替换(这里选“治理”做替换词);第三步,以“治理”替换句中“治”字并以“治理”的意思理解原句的“治”。当需解字组出的现代汉语词中找不到能够直接进行替换的词时,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句中“攻”字组出的攻击、攻势、攻占、进攻、反攻等均不能直接替换解读时,可依句意要求先选出“进攻”,再由它联系出相近的意思――“研究”即可。虚词一般也是这样反读……通过这些讲解引导,学生对古文认识正确了,也有了简便的学习方法,学古文的信心增强了。第二天,课堂上出现了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情况,教学异常顺利。学生兴奋地说“老师,你讲的方法真是灵,学古文并不难”,我问他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说“今天的语言好像钥匙,可以用它打开古代语言的门,比如‘持其踵,为之泣’中的‘其’‘为’‘之’这些虚词在今天的‘自圆其说’‘为人民服务’和‘决不能听之任之’等语言中都还使用”。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翻译,学生你一段我一段,文章翻译既快又顺畅。
  课堂出现冷场总是有原因的,要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就应该调整“支点”。如果批评、讽刺或挖苦学生,非但不能够解决问题,还会拉大师生距离,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后患。这次古文教学之所以能够“阳光总在风雨后,雨过天晴见彩虹”,一方面是自己变“导游”为“红娘”,更主要的是按照联系发展的观点和由易而难的教学原则,及时合理地利用了“反读法”这一支点进行了及时调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