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服务为首 培养为本] 中国志愿服务网(官网)
 

[服务为首 培养为本] 中国志愿服务网(官网)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2:55 影响了:

  〔关键词〕 寄宿制学校;管理机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A)―0008―01
  
  一、突出主线,探索方法,科学管理
  
  规范、科学的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寄宿制学校在育人上要突出三条主线,即突出管理育人主线,在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师生行为;突出环境育人主线,寄宿生的“家”在学校,为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环境的优美、生活的快乐,我们积极探索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使校园的每一幅标语都能激励人奋进,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建设“会说话的墙壁”;突出活动渗透德育主线,充分利用课内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在方法上,建立健全寄宿生档案,落实有效的教育措施,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如建立成长档案,详细记载学生入学以来的思想、学习变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反省中成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排除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障碍,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为使学校德育工作序列化,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明确,分级目标要清楚,使学校德育工作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不断优化。通过具体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自立、自理的能力。另外,还要抓课堂教学,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不论什么学科,课堂内容必须渗透德育,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改革评价体系,开展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评语改革,改变以往班主任老师一人写评语的模式,让学生、任课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写评语,有效地监督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分工负责,养成习惯,培养美德
  
  1. 分工负责,落实责任。由于寄宿生的吃、住都在学校,因此要动员教职员工“全员关心学生、全程服务学生”。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全力协作,形成“爱心加耐心”的服务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心理及生理健康教育。第一班主任负责班风、学风建设,第二班主任担任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琐事,从而构建起强劲的管理与服务合力。
  2. 养成习惯,引导自立。初中学生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好多事情看起来是小困难,但他们有时会束手无策。生活指导老师必须经常进教室进宿舍,手把手地帮助他们,亲自教学生洗衣服、钉纽扣,教他们叠被子、整理衣物,逐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3. 树立新风,培养美德。在当前,如何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学校要不断开展“三礼”教育活动,即“礼貌”、“礼节”、“礼仪”教育,培养学生“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从而树立语言文明、举止文雅、精神饱满、仪表端庄的学生形象。结合开展“创普通话示范学校”、“创绿色示范学校”活动,让广大师生不论课堂、课外一律使用普通话,促使师生文明交际,优化育人环境,净化学生心灵。栽植花草树木,使校园绿树成阴,鲜花争艳,为师生提供优美而又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拥有学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意识。通过制定《文明班级标准》《文明宿舍标准》和《文明学生标准》,从细节上引导学生热爱集体,学会做人。通过实施这些活动,构建校园文化,使文明集体不断涌现,文明学生层出不穷,文明新风吹遍整个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使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真正成为一代新型人才。
  4. 培养兴趣,活跃生活,发展特长。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学校要成立体育、写作、英语、书画、摄影、计算机、舞蹈、音乐等兴趣小组。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至少参加一项活动,以达到乐中求知、多元发展的目的。
  另外,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这不但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创建“读书声,声声入耳;天下事,事事皆知”的书香校园,营造一种“人人有藏书、时时在阅读,天天爱写作、生生有作品”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三、家校联动,构建网络,形成合力
  
  1. 定期召开家长会,形成家校联动的教育氛围。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有效渠道。家长会上,家长们能听取学校、班级的工作汇报,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还能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2. 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开放日里,家长可以到教室听课,可以到办公室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情况,可以到学生宿舍查看饮食及住宿状况,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从而关心和支持孩子专心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另外,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拉近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