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台北归来话整合] 南下归来话改革
 

[台北归来话整合] 南下归来话改革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1:46 影响了:

  2006年12月17日,在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的组织下,来自全国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长、教师一行13人前往台北市,参加“2006台北市全球华人资讯教育创新论坛”。我十分有幸成为成员,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台北市中小学一线,了解台北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进程,切身感受台北市同行在教育改革中所作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
  大会组委会十分重视此次活动,对我们一行的吃、住、行、游作了精心安排,在紧张的会议行程中,还安排专人陪同我们观摩了台北市仁爱中学的“创e体育、活力学习”体育课堂教学,参观了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及他们创导开展的“优质学校”评比活动。更具匠心的是,本次会议的地址设在远离城市喧嚣的淡江大学兰阳校区,为参会人员创设了一个淡定与反省,展示与分享的良好平台。本次会议的内容网尽华人世界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将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浓缩成8个专题报告、8场专题演讲、4场沙龙,为来自新加坡、祖国海峡两岸的与会代表展示了各地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图1 该体育课教学基本架构
  
  会议期间,台北方面详细介绍了“无线城市、学习无限”的理念、策略和进程,全面展示了在台北市教育局资讯室策划、推动下,学校创建“无线校园”的目的与意义,其研究成果呈现了“校园无线网络环境的实现与各项学习活动的创新面貌”,充分反映了应用之广泛、研究之深入、成果之丰富,引起了会议代表的高度关注,不仅引发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反思,也促使我们从信息化学习的高度审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是过程
  
  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命题至今已有好几年,教师们开拓性的实践不仅丰富了整合的方式和内容,而且创造了不少新的模式,但是对于为什么整合、需要整合什么,并没有作过细致的研究,更多是为单一教学任务的实现和教学评价的需要而做。不少课例是人为割裂课程系统,展示教学中的一个片断、一个节点,其集中反映了课堂教学“活”啦、教学手段“新”啦、学习方式“变”啦等比较热闹的场面。热闹过后静思审视,又有多少值得借鉴之处?倒常常让人感到牵强而不得要领,甚至感觉是因整合而整合,以致失去学科原有特质。
  
  
  图2 该体育课教学基本流程
  
  在台北市仁爱中学参观时,该校体育组与资讯组教师创造性地将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加以整合,所上的投篮训练观摩课,让我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该校教师认为,传统的投篮体育课堂以“教师示范――徒手模仿――上篮练习――矫正练习”为流程,由于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根本无法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训练中出现的动作错误,难于实现全体学生从动作要领的“知道”向“做到”的推进,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两极分化,长此以往,一部分学生就会对体育失去兴趣。事实上,学生的运动素养与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达到相同的要求,允许学生差异性发展,就成了学校教育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如何缩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知道”到“做到”的错误尝试历程?关键在于让学生知道动作错误所在,激发其矫正动机,从而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为此,该校体育组和资讯组的老师们大胆设想,创造性地改造训练设备,将摄像机、投影机、网络技术引入课堂,嵌入体育训练单元之中,通过课前录制教师示范录像并上传、课堂演示,学生练习、视频矫正、课后交流等环节,不仅将体育学习推至课前,而且延伸到课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起随处可学、随时可学的学习环境,不仅让学生学得更有成效,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更加便利(图1~2)。
  由此可见,授课教师应从学科教学目标达成上反思其教学难点,在教学手段使用和教学环境创设上寻找技术介入的突破口,有效地将技术嵌入常规教学之中,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实现学习更有效率、教学更有成效。
  
  整合是重构
  
  “这节语文课怎么就上成了音乐课?这节数学课怎么看都像是信息技术课又像是科学课?”类似质疑常常来自时下各地精心设计的公开课或比赛课上。由于整合也算是当前课改的时髦词语,自然每每推出一节公开课就免不了要整合一下。但怎么整合,也是各执一词。有的从技术手段入手,有的从资源角度介入,将其他学科资源拿来为本学科服务,希望借助多学科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一种整体视角,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遗憾的是,教师们在整合中多做加法,将各种手段、资源进行简单的累加,牵强地糅合在一起,完成所谓的整合,其后果可想而知,整出来的课自然就成为“四不像”,不仅淡化了学科教学本身,而且失去了支撑学科教学得以发展的内容、方法。这样如何实现本学科所赋予的目标和任务?
  
  
  图3 蝴蝶走廊
  
  台北市大湖小学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在系统化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将学科教学内容、目标与校园环境有机地结合,在红外线定位导览系统的支持下,构建了一个随处可学、随时可学的网络学习环境。他们建设的蝴蝶走廊行动学习区、湿地生态池行动学习园区、童诗花园等符合儿童认知特点,适应时代要求的开放式学习园地,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行动学习场所。在该园地中,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可通过网络即时与同学分享、交流,而且师生共同建设学科资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提供了丰富的动态资源,成为激励后学的不竭源泉。这种成功体验不断激励学生争做学习主人,从而使学习变得快乐、欢愉起来,成为学生自然而然的分内事(图3~4)。
  从此事例可知,整合的实质是在技术的支持下,站在学科的高度将各种因素在解构基础上重构并为我所用,使之更加凸现学科的精神与方法,有效地将学生从繁琐、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在简洁、平实、充满挑战的课堂中,让学习成为享受,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顺利转变。在学生资源对教学贡献最大化的同时,将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促进者,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与学方式的完善与变革。
  
  
  图4 学生在湿地生态池行动学习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峡两岸的更多互动,将会点燃教师们的创造激情,教师的智慧一定会在探索“信息化学习”之路上大放异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