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实现教育、就业、收入、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之我见】
 

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实现教育、就业、收入、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2:57 影响了:

  摘 要:发展教育不仅是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不断扩大就业,使劳动者获取就业的机会,并通过就业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且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启动消费,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才能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教育 就业 收入 消费 经济发展 良性互动
  
  发展教育不仅是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不断扩大就业,使劳动者获取就业的机会,并通过就业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且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启动消费,改变需求难以有效启动的局面,平衡投资消费关系,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才能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教育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政府要真正重视教育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教育收费,尤其是要保证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通过教育的发展不断促进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过分强调,既可能影响到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原来以投资与廉价劳动力为支撑的经济发展将逐步被创新、知识和技术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所取代。而只有通过发展教育,大力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才既可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促进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就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如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实现充分就业,是未来一段时期尤其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就业权是每位公民应有的权利,对确保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人实现就业,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应尽的责任。受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状况与就业体制改革等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与未来一段时期仍存在较为突出的就业问题,就业总量问题与结构矛盾并存,就业结构有待优化,尤其是包括大学生、青年与农民工等在内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亟待解决。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有待进一步发育,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待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健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对GDP的过分偏好,不断通过发展制造业与加大投资以发展经济,形成投资对就业的替代,快速的经济增长未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岗位的增加,导致就业问题解决困难。在就业总量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劳动力素质不高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通过扩大就业提升居民收入,尤其是扭转因失业或就业不足导致的贫困,既是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必要前提。
  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既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有效启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总的来讲,城乡居民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城镇与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而且使消费难以启动。
  消费需求不仅是满足居民需要,提升生活质量,更是促进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力量,而改革开放以来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目前已到了最终消费率的最低点。虽然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主要靠投资支撑的经济发展不但终将难以为继,而且也蕴涵了极大的风险。受收入水平增长缓慢,消费升级困难,消费环境不佳以及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预期不稳,以及由于为子女教育与养老而不得不进行储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消费需求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提高。
  教育、就业、收入、消费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在教育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的基础上,劳动者既容易找到工作也可提升收入水平,在提升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才可扩大消费,而消费的启动可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虽然中间具有非常复杂的传导机制,但是努力实现教育发展、就业扩大、收入提高、消费启动与经济发展间的良性循环,既是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我国目前已基本具备实现上述良性循环的能力,关键是否能真正下决心去做。而当前教育、就业、收入与消费领域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教育收费过高不仅影响到中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更有许多家庭因为子女教育储蓄而直接影响到了消费。就业困难应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最大难题,而在目前主要靠投资支撑的经济增长的情况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不高是导致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而经济发展中的某些政策也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核心所在。希望在收入水平难以有效提高的情况下提高消费水平自是空中楼阁。而在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也蕴含了相当的风险。
  目前,有必要以努力发展教育为突破口,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切实降低教育收费,加大向贫困家庭资助,真正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确保不断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以为解决其他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努力实现向较充分就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扩大就业,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及时出台积极有效的市场化宏观经济政策,尽量消除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性,改善居民预期,完善消费信贷,创造利于扩大消费的环境,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有效降低因教育与养老而进行的储蓄,真正启动内需,努力平衡投资消费比例关系。
  教育与职业培训体系滞后,影响到了劳动力就业、创业与职业转换能力的提升。就业立法滞后,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阻碍。所以,只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实现教育发展、就业扩大、收入提高、消费启动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既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为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志刚.中国就业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刘迎秋.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编.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能定位.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
  [4]侯亚非.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