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初中文言文怎么教_今天,初中文言文该怎样教
 

初中文言文怎么教_今天,初中文言文该怎样教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0:20 影响了: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兴趣;    自读;复述;讨论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A)―0017―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来临,许多语文教师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教了。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有人认为应该教字词,增进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也有人认为应该教文章的组织结构,还有人认为应该教文章的思想内容、教文化背景……各种各样的教法、学法,到底该听谁的?在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把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了课文内容的分析、写法的学习、文章中人文精神的领会中去。把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文言知识积累、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丢到一边去了、一味地强调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表现。在许多情况下,课堂气氛的确是活跃了,学生也高兴了,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却收获很少,他们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文言文教学的革新重点放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上,如何提高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中的主动性,如何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上。
  明确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后,接着要做的是如何使传统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东西在新的教法中变得有趣生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受教主体自主、积极的参与。
  
  要让学生“爱”起来
  
  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因此,文言文教学也最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怎么办呢?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不再讨厌文言文。最好的做法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如在讲解儒家经典《论语》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则语录的深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观察周围的同学,有没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有优点的同学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学到什么,有缺点的同学我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不该做什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在活动中使学生有一种真实的体验。这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要让学生“动”起来
  
  文言文教学同样也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它是一门工具类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今后能够在学习中应用的一种能力。一种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练”的。这也是我们在新改革教法时忽视了的,然而这恰恰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语言工具课既然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就应从这几个方面去设计教案,切中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1. 放手自读,激发兴趣。就是要让学生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自己读,初步感受课文,激发求知欲。在学生自读之前,教师要明确交代学习的要求、目的,简介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况等。
  2. 复述课文,锻炼思维。在读和听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在全班说,也可以在小组当中说。进行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也可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
  3. 展开讨论,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让学生动手,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指出来,先分组讨论,交流解决,剩下不能解决的部分,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些内容教师也要通过点拨、引导、启发、讲解来和学生一起解决。这样教师教的内容少了,也“精”了,学生理解得也就会更透彻一些。同时注意,教师也要参与讨论,但不能把结论强加给学生,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教师再准确讲解,或者作为课外途径解决的作业。另一方面,就课文内容、句段的含义、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动机、独特风格、人物形象等展开讨论。在这个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信任学生,适时引导,善于点拨。
  4. 加强诵读,培养情感。“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是对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诵读、背诵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其他任何教学活动都无法取代的。教师在学生诵读时,应加以引导。读的次数多了,学生常会感到厌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外在的一些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摇头晃脑是一种读法,悄声细气是一种读法,一人一句是一种读法,你问我答是一种读法,分组读,全班读……让外在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