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学会比教会更重要 浅谈教会学生什么是学比读书更重要
 

学会比教会更重要 浅谈教会学生什么是学比读书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2:59 影响了:

  〔关键词〕 计算机操作水平;自主学习;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6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B)―0057―01
  
   21世纪知识经济最大的需求是对人才的需求,是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成果实践转化能力” 的人才需求。在这里我仅就现代信息技术,从课堂教育的角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在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学科,已被列为必修课。信息技术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尤其是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教材,以计算机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Word的使用、网络基础知识等内容。每周1课时,除去期中、期末考试,全年最多也就是30多节课的时间,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这些计算机应用知识呢?
   首先,我在所教的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学习过,还有一部分学生家中有电脑,他们对于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比较熟悉,还有的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参加过培训,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可以说一个班的同学计算机应用水平悬殊很大。事实上,信息技术课最终教学目标是什么?是要求学生掌握纯计算机技术吗?不!我认为应该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始终是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如果明确了这一点,信息技术课就不该是简单教会学生几个按钮的操作和几款软件的使用,而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遇到技术困难,再去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
   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采取了“提出任务,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归纳问题集中讲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教材的内容较浅,并且配有大量的图片,通俗易懂。要求学生在每次上课前预习,事先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个大致的计划和安排,上课时充分利用40分种的时间实践,同时主动地对照课本检测自己的成果并与同学交流。我则在教室里展开辅导,总结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讲授,要求同学们结合教师的总结、自己的反思,尽力去查漏补缺,提高自己。
   在学习“游览Internet”这一节时,如果按常规教学,一般是先讲一节因特网基础知识课,向学生灌输什么是浏览器?什么是IP地址和域名?什么是……?几个名词解释下来,学生可能早就厌烦了。而对没有上网基础的同学,也吓得不知如何着手了。如果接下来再讲搜索、下载等操作,已经上过网的同学不用老师讲,他也早已会操作了,而没有上过网的同学,看着那么多的内容,怎么也掌握不了。学生对这种讲课自然会感到索然无味。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主题内容。然后让学生欣赏围绕这些主题制作出来的电脑文档。这时学生自然会问这些材料从哪里来?教师则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去网上查阅资料了,并向学生传授如何“打开浏览器”、“在浏览器的地址中输入网址”和“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这三点主要操作技术,让学生围绕自己的主题去搜查资料,学生很快会提出如何将好的资料保存下来。这时老师就可以讲解下载并保存文字、图形的技术操作,传授如何下载自己喜欢的内容等方法。课后要求学生最终确定自己的学习主题,并以书面形式上交给老师。
   学生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体,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组,在组内合理安排在学习上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可操作性,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协作。小组成员中的学生可共同完成保存主页、下载文件、保存图片、收集相关信息等。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独立完成任务意识,又为个体发展提供了空间。
   对于从未操作过电脑的同学,通过一对一的指导,他们也能很快地掌握建立一个文件夹、复制与粘贴、保存一个文件这些基本操作。而对于上网、搜索、下载及Word制作上的操作,即使这些同学当时未掌握,但当他要用到的时候自然会去问周围的同学,因此这些同学如果在主题内容的策划上下点功夫,也能取得不错的单元成绩。
   学生在围绕自己学习主题的制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当学生掌握了这种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后,那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学科学习时, 也会对其他学科有所促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