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社会事件融入教学:价值\流程及其问题]将个人价值融入
 

[社会事件融入教学:价值\流程及其问题]将个人价值融入

发布时间:2019-01-30 04:22:47 影响了:

  摘要:社会事件融入教学是指以真实存在的社会事件为媒介开展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批判反思、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事件融入教学的流程可分为确认教学背景、事件聚焦、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检讨与反思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社会事件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与分享者;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讨论的场域与气氛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社会事件;社会科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9-0035-03
  
  当前我国课程改革面临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单一与多元的冲击,而社会事件的丰沛多元、鲜活及时、发人深省及其核心问题常常与课程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等特性[1],使得社会事件融入社会科学课程成为必要和可行。社会事件融入教学是指以真实存在的社会事件为媒介开展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本文意在分析社会事件融入教学的价值与流程,以及在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注入活力。
  
  一、社会事件融入教学的价值
  
  当前中小学社会科学课程偏重历史的、人文的内容,对于丰沛多元、鲜活及时、发人深省的社会事件却不够重视。在这个媒体无所不在、社会事件传播迅速及时的今天,身为教师,就应该和学生在对社会事件的探索、解读中,在批判意识萌芽、反思不断进行、意识渐进觉醒的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为能批判反思、独立思考的新世纪公民。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当一个人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社会事件融入教学,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发掘教学形式的趣味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效与愉悦。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传统的社会科学课程教材关注的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常识。基本理论是对社会制度与社会实践的理想表达,它使学生了解到社会的积极面,但也会使学生对社会问题缺乏深度认识。而社会事件融入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通过对活生生的社会事件的深度剖析,让学生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社会图像,体会到社会问题的纷繁复杂,看到社会的消极面。透过教学,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压力与挑战,认识到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可能空间,进而萌生为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义务与使命,就会逐步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培养学生批判反思、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强调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并不为学生所信奉。基于此,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学习者只有在认真思考它自己发现的问题,追求符合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力的答案时,才是真正地在学习。”[2]社会事件融入教学,就是要把隐藏在社会事件背后的故事与问题抛出来,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讨中,在师生的检讨与反思中,澄明事件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经过自身的探索与合作获得的。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其批判反思、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会不断增强。
  
  二、社会事件融入教学的流程
  
  1.确认教学背景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认识教学背景。要明晰教学背景,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学生特性。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社会事件融入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动学生参与,引起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与批判。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特性的充分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2)选定与教学目标吻合的社会事件。社会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多元而生动的,要使这些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就应该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社会事件。(3)了解教学环境限制。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需要一定的教学环境支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校以及班级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实力,摸清教学实施条件,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教学。
  2.聚焦社会事件
  教师选择好社会事件后,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呈现给学生,而需要对事件进行组织与加工。组织是将事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材料,确定呈现的先后顺序与重点难点;加工是将事件根据实际需要转化成一定的形式,如文字材料、音频材料、视频材料、图表、记忆信息等[3],以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聚焦社会事件,就是教师在对事件深度把握后,选择将材料以何种结构与形式呈现给学生,使之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科课程的教学。
  3.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教师将社会事件呈现给学生后,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各抒己见,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当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教师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由的智力活动。“假如学校里游荡着权威的幽灵,对此学生也不反抗的话,那么权威的思想将深深地印在他们幼稚可塑的本质里,而几乎不可变更,而这样的学生将来只知道服从与固执,却不知道怎样自由地生活。”[4]学生在经历自主学习与各抒己见之后,他们的见解虽然有些是富有洞见的,但大多数可能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时候就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协作学习,开展相互间的质疑、讨论与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教师应该提炼学生的不同观点,给予归纳、分类,并评价各个观点的可取和不足之处。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硬性强加给学生。
  4.检讨与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进行检讨与反思,尤其要关注课堂教学效果与课堂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由于社会事件融入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发现问题所在,及时加以解决,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批判意识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事件融入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社会事件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
  社会事件融入教学是指以真实存在的社会事件为媒介开展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将其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这样就窄化与异化了社会事件的内涵。社会事件融入教学,应该是一种真实的、自然的、隐性的融入,最终是要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比如,教师在进行关于环保主题的教学时,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解环保知识,而且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做环保,教他们在超市购物多用环保购物袋,教他们如何减少纸张、筷子的浪费,教他们如何让一种新的行为模式持之以恒,最后变成他们内心的信念和一种生活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事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2.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与分享者
  社会事件在真实、自然、隐性地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与分享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操纵者。学生在面对社会事件时,总会有诸多的感悟与困惑,这时候,教师不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更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教师应该在学生困惑的时候给予引导,让他们在引导下思考,感受与经历豁然开朗的喜悦;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受,在分享中进步与成长。总之,教师需要做的是,与学生一起去发现、经历、分享,一起进步与成长。
  3.学生应该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所有的社会事件都是真实的社会现象,虽然不是全部,却是历历在目的真实[5]。在课堂中,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学生逃避社会丑态,对它们熟视无睹,而是让孩子们正视社会百态,学会澄清被混淆的价值,重建几近崩溃的信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他们对社会事件进行讨论与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们在了解社会现状的表层之后,能试着去看背后的成因,进而慢慢积累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判断、对生命的尊重[6]。
  4.讨论的场域与气氛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社会事件融入教学,不是为孩子们呈现社会事件知识,而是要让孩子们积极面对社会事件,分析社会事件所反映的问题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并学会理性地面对和处理。这个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主动思考与探索的过程,应该是不断交流、讨论与澄明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讨论的场域与气氛,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参与教学,才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社会事件融入教学,师生在课前的准备、教学的进程以及课后的检视中,不断与社会事件、文化脉络和自我的意识形态进行对话和碰撞,见证他们在这绵密的交织、探索的历程中[7],寻找着转化社会、批判解放的路径。
  
  参考文献:
  [1][5][6][7]萧又齐.回顾与眺望――重说社会事件融入社会科课程的故事[A]∥�明贞.叙事探究――课程与教学的应用[C].台北:心理出版社,2010.
  [2]弗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50.
  [3]罗祖兵.教育学问题教学:涵义、价值与操作[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6.
  
  Social Event in Teaching: Value, Procedure and Problem
  
  LI Ju-cai
  (School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Social event in teaching indicates that the teaching of social science is done by using really existing social event as the media, which is conducive to arous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developing their competence of critical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he procedure of social event integrated into teaching includes confirmation of teaching background, focusing on event, autonomous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Key words: social event; social science; teaching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