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意思_豪华落尽见真淳
 

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意思_豪华落尽见真淳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7:26 影响了:

  【摘要】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的效率,必须做到:制订明确可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用好新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大力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有效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制订明确可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语文教学要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就必须要让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清晰起来。新课程三维目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一方面参照教参,一方面依据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计划,真正做到面向实际,面向学生,因地制宜。
  比如教参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①知识目标:领悟词的主题和意境,理解词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②能力目标:运用所学文学知识评价豪放派词的特征;联系作品,评价作者,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改写成自己喜欢的文体。2.过程与方法。①过程目标:通过诵读,联系苏轼的生平,细细品味词中作者抒发的感情。②方法目标:A.解决重点的方法,如形象显示法、对比分析法、总结归纳法。B.突破难点的方法,如背景展示法、讨论法。C.研究创新的方法,如技巧指导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态度: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②情感:使学生体味山川的壮美、人物的俊杰,受到美的熏陶。③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此教学目标看上去很美,“三维”目标面面俱到,但是不太切合学生实际。“三维目标整合”指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以“过程与方法”为桥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在一起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完整地作用于学生。
  经过一番思考,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训练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最后把《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整合为:能把握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的脉络,感受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体会周瑜豪放潇洒的风度,结合苏轼的身世遭际阐述自己对“多情应笑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所蕴涵的词人复杂情感的理解,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诵读这首词。这样修改后的目标简单、明确、切实可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二、用好新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要“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课堂上讲什么,学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反过来,不要讲什么,学什么,语文老师心里都要有一杆秤,清清楚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所不为,才会有所为”。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量体裁衣”地进行课堂设计,而这其中备教材很重要。
  备教材首先应学习教学大纲,系统地研究全学期的教材,明确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其次对于每一课从作者、写作背景、课文内容等方面尽可能地收集材料、占有信息,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力争把教材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现今的苏教版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地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语文教师要“用教材教”,语文教师要在对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系统、全面、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对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用好、用活、用实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比如针对教材单元讲读篇目过多的不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实际重新科学规划,适当压缩讲读篇目,精读精讲一些不可不讲的典范篇目,以求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收到以少胜多、举一反三之效。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采用“一课一得”的教法,课课重点突出,最后进行单元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汇总,以求讲精学透,事半功倍。例如,“慢慢走,欣赏啊”这个单元(见必修二),我们只需精讲《荷塘月色》、《祝福》、《林黛玉进贾府》三篇典范课文,将原讲读篇目《听听那冷雨》处理为能力迁移篇目,供师生合作交流。精讲篇目《荷塘月色》侧重讲析景物描写、语言艺术,《祝福》侧重讲析肖像描写、烘托艺术,《林黛玉进贾府》侧重讲语言描写、环境描写;迁移篇目《听听那冷雨》侧重学习情景交融;自读篇目《边城》侧重学习心理描写;其他自读篇目落实能力迁移。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基,而讲读课文的教学则是根基的根基,事关听说读写思的全局。讲读篇目的教学,是所有语文能力的起点;起点夯实了,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培养和迁移也就有了根基。落实自读篇目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回顾讲读课所学,进行比较阅读,提出问题,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突出师生平等交流合作,突出教师的“搀扶”作用。教学实践中,不妨把某个专题的自读篇目合并在一起让学生读,而后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进行归纳整理,以求省时高效。
  在反复推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有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要正确地感知编者的意图,弄清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从文本语言入手,引导学生阅读、感悟、表达。只有用好新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才能节省学生的宝贵时间,真正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
  三、大力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内容的保证。教者要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选定合适的教学模式,注重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选定切入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案。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现有教学模式,狠抓课堂教学中的单位时间效率,合理设计作业,优化评价机制,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语文老师应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抓住重点、难点的问题引导,从文本语言入手,把“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避免课堂上的随意发问、无效提问,同时也很好地体现出课堂内在逻辑而避免不科学的跳跃。老师在语文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还能挤出时间让学生多读一些相关文章,引导学生随文练笔。这些课堂上的阅读和写作,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相得益彰,练习的内容也因为紧扣课文思想情感的主线而变得有意义。对于那些与课程标准要求不相关的、非文本的、非语文的教学活动都尽量地删减了、“砍掉”了,这就“省时”了。
  合作式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前,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只有自己有了疑问或答案时,才能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要只问“是什么”,而应重在思考,回答“为什么”。这样,在合作小组中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就能帮助、带动其他同学有激情地学习,真正地还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要激活学生,要采取变式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每堂课给学生一个新鲜感,不过于追求课堂的结构形式,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教学方法力求多一些新颖性和灵活性。一篇课文,有的重点分析一段,有的欣赏几遍即可,有的要求通篇背诵,有的由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自学,有的让同学介绍作者,有的让学生来备课、来讲解,有的讲完课后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大胆想象。允许学生争论,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质疑、创新。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关键,要优化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魅力语文,课堂第一,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内容合理”,按照“关注学情、因学定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力构建“朴实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大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获得必备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