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地下战的矛与盾 拓也君矛与盾之战
 

地下战的矛与盾 拓也君矛与盾之战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9:28 影响了:

  [编者按]从这一期起,一个新的栏目――《军事探索》栏目与广大读者朋友见面了。开办这个栏目的宗旨是,和广大读者及作者一道,共同探索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战争与武器方面值得研究而又不太成熟的一些话题,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探索和争论。探索的话题可以是大胆设想,可以是浮想联翩,可以是对过去和现在尚未成熟的军事技术成果的探索等等,但总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给人以启迪,力戒不着边际的胡侃神聊。来稿字数在4千字以内,来稿者须注明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和个人小简历。来稿请寄北京969信箱57号(100072)坦克装甲车辆杂志社(电子信箱:editor@sinotank.com)。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形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A・爱因斯坦
  
  “地下战”的革根时代
  
  天地人,构成了世界万物,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古代中国的思想家认为“天有九天,地有九地”,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嫦娥奔月,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是人们上天愿望的体现,而《封神榜》中的土行孙,则是人们入地愿望的典型代表。如今,人类已经登上月球,人类的使者――“先驱者”和“先锋”号宇宙飞船已经飞出太阳系,奔向茫茫宇宙,而“入地”则未见动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从军事上讲,交战双方征战的疆场一直是以地球表面的陆地为主。即使到了近代,有了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战争的最后胜负,还是要靠地面武装力量的较量。这一点,直到今天仍未改变。攻与守,进攻与防御,仍然是作战的主要样式。在防御作战中,防御的一方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防御的一方通常要构筑掩体和工事,以保存自己和待机退敌。我国军民抗日战争中的地道战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坑道战,便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不过,拿到今天来看,那些只能算是“地下战”的草根时代了。因为,即使是上甘岭战役中的“坑道战”,志愿军一方也是以防御为主的,辅以有限的、有效的进攻。志愿军一方只能在夜间将地面阵地夺回来。如果志愿军只防不攻,坑道战绝对难以持久;如果美国大兵有伊拉克战争中的夜战水平,恐怕坑道战也难以为继。这是后话。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核武器的出现,对核武器的防护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于是,防原子掩蔽部、超强核加固的发射井、遍地开花的人防工程等一大批针对核武器的防护措施应运而生。防原子掩蔽部、核加固发射井和人防工程PK原子弹、氢弹、核钻地弹……,演绎出原子战争条件下矛盾双方争斗的新篇章。
  
  矛盾争斗的新篇章
  
  有矛必有盾,矛利盾更坚。这一点在战争中体现得更是明显。这使我们想起了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的一段精彩而经典的论述:“古代战争,用矛用盾:矛是进攻的,为了消灭敌人;盾是防御的,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还是这二者的继续。轰炸机、机关枪、远射程炮、毒气,是矛的发展;防空掩蔽部、钢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发展。坦克,是矛盾二者结合为一的新式武器。”如今,七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坦克已不再是什么新式武器,但是,毛主席这一段精辟论述并没有过时。
  在原子战争条件下,核聚变和核裂变的能量成千倍、成万倍地增长,使热兵器时代的火药能量相形见绌。“矛”的跨越式的发展,使战争中的矛盾双方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于是,人们感到在核战争条件下无处藏身,核战争的爆发便是世界末日的来临。和这种悲观的论调相反,“天不怕地不怕”者也大有人在。毛泽东同志的“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便是突出的代表。
  从矛盾论的观点看,光有矛没有盾,构不成世界。“矛”长期领先于“盾”也是不现实的。人们总会找出各种办法来对抗原子战争时代的“矛”。于是,防原子掩蔽部和核加固发射井出来了,“星球大战”计划和“战略反导系统”出来了,而核武器从它诞生之日起60多年来一直未敢再次使用。让我们具体地看一看原子战争条件下,“矛”和“盾”双方的新发展吧!
  
  “盾”的应对――防原子掩蔽部
  
  防原子掩蔽部,是防空掩蔽部的强化和发展,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人们既然在地面上无处躲藏,自然会想到向地下发展,“深挖洞”,便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防原子掩蔽部多建在坚硬的山体中或建于超深的地下,靠坚硬的岩石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来抵御核武器的冲击波。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兴建了数以万计的防原子掩蔽部和人防工程,开辟了可观的“地下世界”,连中立国的瑞典和瑞士等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让我们看一看世界上几个典型的防原子掩蔽部吧! 从媒体曝光度来讲,伊拉克萨达姆的“地下宫殿”当属第一。萨达姆当政期间,便在伊拉克各地建造了好几处豪华的“地下宫殿”。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巴格达的会议中心大楼下面的“地下宫殿”。它是老萨的一处地下指挥中心。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这个会议中心大楼曾被3枚巡航导弹击中,地面建筑变成了碎砖烂瓦,而下面的地下指挥中心则安然无恙。据称,这个地下指挥中心是由前南斯拉夫专家设计建造的,掩体上方有减震器,还有16英尺(近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层,能抗2 000千克梯恩梯炸药的直接攻击和2千米以外的核袭击。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老美曾数次发动“斩首”行动,欲置老萨于死地。然而,凭着坚固的“地下宫殿”和老萨东躲西藏的功夫,使“斩首”行动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不过,巴格达陷落后,老萨也不得不逃回他的老巢提克里特。如果老萨仍然赖在“地下宫殿”里,恐怕连一个月也混不下去,等待他的只能是“瓮中捉鳖”的下场。“倾巢之覆,岂有完卵”?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
  
  和美国的“地下五角大楼”以及苏联的地下城相比,萨达姆的“地下宫殿”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美国人就建造了被称为“地下五角大楼”的国家预备指挥中心。这个超大规模、超强结构的地下建筑物,建在坚固的花岗岩下面,位于宾夕法尼亚洲的葛底斯堡附近。光是“地下五角大楼”入口的大铁门就有1.8米厚,出入这个大铁门,要有特别通行证。此外,还在其附近建造了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芒特韦瑟山洞,建在坚固的绿岩山体下,足以抗击核打击。此后的若千年里,美国政府和军方还进行了多次应急状态演练,可谓用心良苦。据称,美国还准备建造另一个“超级指挥中心”,深入地下达1000~2000米。在目前情况下,以核武器来摧毁这样的超深地下工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特定条件下,“盾”又领先于“矛”。
  莫斯科的“地下城”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好几层,最深处达900英尺(约100米)。地下城中还有电影 院和游泳池,贮存有大批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足够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多达3万人的家属过上30年。
  这些超强坚固的防原子地下城,能使防御的一方在敌方的核打击下生存下来,加上“三位一体”的核反击能力,可以对敌方实施有效的二次核打击。近年来,美国相继实施了“星球大战”计划和“战略导弹防御”计划,以主动对抗的方式来消除敌方的核成胁。不过,由于拦截的概率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超强结构的核掩蔽部还是最后的、最可靠的一招。
  
  核掩蔽部的出现,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世界末日论”者见到了曙光,也使挥舞核大棒的家伙不敢轻举妄动,使世界维持在“恐怖的平衡”之中。
  即使是一般的国家,甚至是中立国家(如瑞典和瑞士),也把人民防空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这已不是什么秘密。而越来越多的地下城,则是人防工程的进化和发展。平时是地下商城和地下车库,战时便是有相当防护能力的人防场所。例如,日本东京的地下城遍布全东京,面积1万平米以上的地下街就有17条,东京火车站前的八重洲地下街面积超过10万平米,可见一斑。人类地下建筑的越来越多,也为地下战提出了新的需求。
  
  “矛”的发展
  
  “盾”的进步,反过来又促使了“矛”的发展。最突出的表现便是钻地弹和掩体粉碎机的出现。
  钻地弹,经历了由常规钻地弹到核钻地弹的发展历程。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人们已经领略到一般的钻地弹的厉害。精确打击的钻地弹用于“斩首战”中,很有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味道。不过,当时并没有置萨达姆于死地。除了军事情报上的失误外,一般钻地弹的局限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伊拉克战争之后,老美对核钻地弹的关注又热乎起来。目前,在美军的武器库中,已有可用于实战的核钻地弹。在未来的较大规模的战争中,动用核钻地弹,便是可能的选项之一。这样一来,地下战的争斗便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关核钻地弹的较详细的介绍,请参阅本刊2006年第6期《核钻地弹》一文)
  至于掩体粉碎机,在钻地的本事上比起核钻地弹来还是要略逊一筹。
  
  入地更比上天难
  
  不难看出,即使是超强结构的地下上百米深的防原子掩蔽部,和半径6500千米的地球比起来,只能算是“表面工程”。当前,人类最深的钻井记录为俄国人保持的。他们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实施深钻,到1984年才钻到12千米的深度。后来,由于钻孔崩塌而一度停止掘进,经修理后,于1990年才深钻到13千米的深度。即使是这样的超深钻孔,也只相当于地球半径的五百分之一!说它比鸡蛋壳还薄并不夸张。人类花了10多年的时间还没有钻透地球的“鸡蛋壳”。可见,人地更比上天难上百倍。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介质的不同。上天,需要克服的是空气的阻力,乃至地球的引力。只要有足够的升力并能克服空气阻力,就能让飞机飞上蓝天,若能进一步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则无需进一步提供动力,就能成为围绕地球飞行的卫星。入水,需要克服的是水的阻力。而水的阻力是空气阻力的一千倍,这就是为什么轮船跑不过飞机的道理。不过,水毕竟是流体,水中航行虽然慢点,但毕竟可以破浪前进。那么,入地又怎样呢?
  
  地球表面是坚硬的壳体,有山脉和岩石,有土壤和绿地,也有浩瀚的沙漠,介质的情况十分复杂。即使是到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地球深处的了解十分皮毛,对地球表面的了解也十分肤浅。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航空工程有空气动力学作理论指导,船舶工程有流体力学作为理论指导。有了这两大力学,才有了现代化的空洞和水槽,才有了现代化的飞机和军舰的CAD和CAE。反观地面交通工具,尽管也有个土壤力学,但远不成熟,尽管也有个CAD和CAE,但和前者的CAD和CAE还不是一个档次上的。这还只是地球表面的事。至于深入地下,那更是难上加难。法国作家凡尔纳于1864年所写的科幻小说《地心旅行》中,绘声绘色地描绘出地心处壮丽而诱人的情景,有漫长的地下隧道,有浩瀚的地下海洋,有怪异的史前动物,有远古的原始森林。然而这毕竟是科学幻想。地球中心处的温度达5000摄氏度,自然不会有什么山水林木。而温度的升高,也是人们向地下进军的又一大障碍。当前地球最深钻孔万米处的温度达250摄氏度。也就是说,地表以下,每深入100米,温度就要提高2.5摄氏度,这样,即使是地下5000米处,温度也要超过100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根本无法生存。不过,在1000米的地下,温升只有25摄氏度,人类勉强可以生存,但人类的人工建筑物(地质钻探除外)还远未达到这样的深度。这说明在人类的生存空间上,在0~1000米的地下,还大有潜力可挖。问题的关键又回到钻地手段的技术突破上。
  几十年来,在钻地技术上有哪些突破呢?值得一提的有:盾构机、深孔钻探机,也包括用于军事上的深孔钻地弹和掩体粉碎机等。
  在这里,首先介绍一下鲜为人知的盾构机。一般人是从地铁建设的报道中了解到盾构机的。盾构机,全称叫盾构隧道掘进机,俗称“地老虎”,是一种集光、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身的现代化掘进专用机械。从它的形状看来,有人称它为“超级剃须刀”。由于它是一种重型、高科技产品,世界上只有德、日、美等少数国家的十多家企业能生产,一台盾构机的采购价格高达400万~700万美元,相当于一辆最新式主战坦克的价格。盾构机的直径从0.1米到16米,直径10米以上的盾构机,绝对称得上是庞然大物。由于地下土石层的复杂性,盾构机必须“量身定做”,这也是它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盾构机的掘进速度为每天前进5~7米,最大可达10~20米。这样算下来,1个月可以前进200~300米,1年下来就是2.4~3.6千米,比起“大揭盖”式的地铁建设方式还是要快得多,而且不影响地面上的交通。要知道,在我国北京地铁一、二号线建设时期,平均每年只建成1.3千米,还是在“大揭盖”的情况下。这样一比较,应该说盾构机的施工速度算是够快的了。
  我们所以用一段文字来介绍盾构机,有三层含义,一层是人类在向地下进军中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另一层意思是,即使是最先进的盾构机,也只能“像蜗牛一样爬行”,人类在向地下的进军中,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最后一层意思是,盾构机是加速地铁建设的利器,而地铁又具有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战时人防的双重作用,这是人们心知肚明之事。
  在钻地技术上的另一个突破,便是深孔钻地弹,特别是核钻地弹,尽管目前它只用于军事目的。2003年, 美国军方提出了一个“加强型钻地核弹”(RNEP)计划,利用“深钻者”技术,可获得60米以上的钻地深度。利用钻孔和核爆炸,足以对一般的掩蔽工程以毁灭性打击。
  
  军事上的需求
  
  不难看出,二三十年以后,当各国的地下核掩蔽部都已建成,当各国的“地下城”星罗棋布之时,当各国的地铁像地面交通一样发达之日,“地下战”的军事需求便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目前,尽管国内外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地下”可能是“陆海空天”之外的又一维战场,但是,有关“地下战”的想法,还处于朦胧之中。而一旦地下建筑(包括核掩蔽部之类)成了气候,地下战就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它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包括:如何对地下实施超视侦察(像透视一样)?如何用常规武器(不用核钻地弹)对地下设施进行攻击?如何既能实施“斩首”,又不伤及无辜平民?如何快速构筑应急核掩蔽部?防御的一方如何实施二次打击?机器人能否在地下战中派上用场?像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在若干年后会逐渐明朗起来。
  从目前阶段的“地下战”的矛盾双方的PK来看,在“初级阶段”的矛盾双方各有各的优势。防御的一方可以“用时间换空间”。也就是说,防御的一方可以用隐蔽的方式、日积月累地构筑起超强的核掩蔽部,而进攻的一方要想瞬间毁掉它几乎不可能。再说,地下工事也会采取“隔舱化布置”,即使毁了一部分,其余部分也无大碍。进攻的一方的优势是可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其前提是要选准了攻击的一点,才能事半功倍。
  总体来看,矛盾双方处于大体上平衡的阶段。一旦在新技术上有所突破,将会对地下的争斗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里,不由得使人想起俄罗斯的“超级空化武器”的例子。十多年前,俄罗斯的“暴风雪”鱼雷就达到了200节的惊人水下航速,比地面上的高速列车还要快!十年前美国完成的超级空化弹的水中发射试验中,瞬间更达到超过水中音速(在水温10度、水下1米时,音速为1495米/秒)的极高速度,为1549米/秒,换算成时速,则为5576千米/小时(3011节)!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那么,空化原理能否用于钻地呢?今天的想象,也许在若干年后会变成现实。人们在期待着技术上的突破。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人类的战争已经从陆地打到海洋,打到天空,如果战争再打到外太空,打到地下,那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是人类的悲哀。但愿我的这一“遐想”只是一种瞎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