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过去的教授》读后感:听了教授的讲座读后感
 

《过去的教授》读后感:听了教授的讲座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2-02 03:47:19 影响了:

  《教师博览》2007第10期上刊登了《过去的教授》一文,看了之后,对过去的教授是敬佩有加。但过了一段时间再看,则有了更多的想法。   首先想到的是,对比今昔教授之差异,除了教授自身的文化功底、人格素养的差异之外,我认为文章本身也对差异的原因做出了一些解读。一是自由流动的问题。现在哪个学校有自主用人权?特别是自主不用人的权?一个人被分配到一个学校之后,户口办过来了,人事关系办过来了,于是他就是这个单位的不可分离的一分子,除非调动或判刑!户口本成了一个人身份确定的基本要素,能在国内自由流动并求职,当下只有农民工。学者被禁锢于一地生存,不能不合则去,便少不得有了许多顾忌。一则是言论问题。张奚若可以叫蒋介石滚蛋,但现在的哪个教授可以叫某个官员滚蛋?只有他自己滚蛋的。
  再思考后想到的是:有个现象,要讲中国文人的意气风发,必定是民国时期。之前之后均不足取。之前,不过是封建文人的风骨而已,之后,新政权下的文人成了新政权的附和者。唯此新旧交替之际,旧纲沦陷,了无权威;新政未立,群起指划。此时之文人上承五千年仅遇之国难,下负启民智于蒙昧之重任,内秉千年文化之根骨,外受自由民主之主义,于是意气飞扬,指陈时事,无不以“天下唯我”自视,遂成古今未遇之奇观。
  新政既立,外脱百年之耻辱,内立千秋之大计。于是朝野安靖,政出一门。一党之思为兆民之思,兆民之愿共一党之愿,同心同德,共建宏图。而后一人之误成一党之误,一党之误成一国之灾。文人在其中大受打击、于是就有了听命之文学、无骨之文人。更兼新时代物欲横流,体制掣肘,文人学既不固,挥洒自无底气,品又不佳,言语即露俗相。所谓学人意气与我们渐行渐远,遂成慨叹!
  往者已矣,岂不知来者可追。今日之繁华乃立基于文明之进步,若无备受诟病之中国教育,岂有现下的中国时代?若无奋斗之学者,岂有嫦娥之飞天?处时代之中则见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心痛无已。待时光老去,大浪淘沙,岂不知后人之推崇亦必有今人。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慕先人之长风固无可厚非,何以于今人中积淀出国之栋梁更为务实。断层需要弥补,前路更要开拓,汲汲于浩叹今不如昔,则连夜之星空也将错过。
  ( 插图:陈罡)
  ■责编:薛农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