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为推行素质教育服务,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为推行素质教育服务,体育教学中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0:16 影响了: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符合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需要。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要求。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会凝聚人心,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4.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5.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而体育课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都有积极的训练作用,尤其是对数学学科帮助很大。例如,在体育器材的使用上,学生可以别出心裁、创新使用,这对数学中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有极好的辅助作用。
  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在课上的各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提问不仅可以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和引导学生的思路,出色的课堂提问可引起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功能,也往往会成为一节体育课是否出彩的点睛之笔,换言之即提高课堂效益。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就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要抓住这个重点,就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能动优化身心的技能是其主要任务。“能动优化身心”本身就包含着创造和创造性思维品质――这就规定了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责任和义务。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量的心理调查表明,广大中小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并不都是心理疾病,而主要属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些心理现象。因此中小学培养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谐全面发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2.充分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不自负。
  3.积极交友,宽容待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4.积极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5.多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6.学会思考,爱动脑筋,学会全面分析复杂问题,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7.要积极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吸取教训,接受艰苦的磨炼。
  8.学生首先从尊敬长辈、尊敬教师做起,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护财物,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体育具有整体性与多功能性,它包括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具有教育、健身与娱乐功能,并通过体育活动发挥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作用。体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和造就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为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