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谈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19-02-03 04:18:21 影响了: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实例讨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141-02
  
  根据研究表明,人脑左右两边在功能上具有高度的专门化或特异化,主要表现为:左半脑是抽象逻辑、集中思维的中枢;右半脑是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它们各司其职,协调统一,从中不难发现右脑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极其重要。然而,我们现今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多数教育活动都围绕开发左脑功能,从而严重阻碍了对右脑的开发,不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启导结合”的教学原则,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以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数学教学特点,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创造教学情境,营造宽松创新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播,也是情感的交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活动与感知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有设疑法、观察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操作法、知识迁移法、辩论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角度的性质时,老师说:“我画了60°的角在纸上,在黑板上画了个60°角,又在篮球场上画了一个60°角,三个角,哪个角大呢?”接着问:“我把一个20°角放到10倍放大镜下看,你猜,看到的角度是多少呢?”学生有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和实际测量,学生自己发现角度的大小和所画边长的长短、粗细无关,而角的大小只取决于夹角的大小,老师设立了这样一个质疑、猜想、论证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获得探索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
  二 创设现实探索情境,开发创新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局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归纳、启发学生多角度地分析、解答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我教完求体积知识以后,要求学生下节复习课每人准备一个水果,在复习课的尾声,我拿出准备的水果,问学生是否能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觉得非常新奇,但又不知所措。我鼓励他们:只要肯动脑,一定可以想出办法来。学生受到鼓舞,开始积极思考。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联想到“乌鸦喝水”的故事,得到启发,借“他山之石”,解决了这个目前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接着,有人又提出改变形状为长、正方体的办法。于是,课结束前又一次掀起了新的高潮。学生的思维的创新是一种心智活动,内在且隐性的,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语言、动作这些显性的活动的帮助。因此,操作实验、小组学习等教学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先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把准备好的三个直径不相等的圆分别沿着直尺滚动一周。学生观察后,组织小组讨论,滚动一周长度与直径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尽情地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最后自我归纳出:不论圆的大小如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由此得出: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的值,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在此过程中,学生步入了创新的世界,分享了创新成功的喜悦。
  三 重现论证过程,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需要重视结论的证明与应用,更应重视发现探索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索,在探索中寻找规律,再设法去加以印证。作为教学内容的广义知识体系,不仅是前人对自然、社会等认识程度的揭示与概括,而且也是对前人创新过程的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对前人创新过程的了解是一种间接的创新体验。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把抽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当对学生再现前人的创新活动及其过程,让学生得到启发。以往常有我国培养出来的“尖子生”,一出国留学,便因动手操作能力的明显不足,成了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教学中就要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材料及机会。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知识后,可出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让学生先进行合理猜测,再动手操作。由于各人的剪法不同,就得出了不同的答案:5个角、4个角、3个角。通过实践,学生就不会想当然,错误地认为只可能剩下3个角。同样,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可让学生用橡皮泥或萝卜,动手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然后,教师可以发问:“要是将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棱角,还剩余几个棱角?”留给学生课后实践,寻求答案。由于学生截法各有不同,结果也各不相同,有剩10个棱角的,有剩9个棱角的,有剩8个棱角的,还有剩7个棱角的。老师再让学生从所有的不同截法中发现规律:截面不过顶点,还剩10个棱角;截面经过1个顶点,就剩9个棱角;截面经过2个顶点,就剩下8个棱角;截面经过3个顶点,就只剩下7个棱角。通过进行一些操作训练,能不断增强手脑的协调性,生出种种奇思妙想。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在题目的设计、制作材料、活动方式等方面有意留出一定的“空白”,多为学生提供创新“资源”,让学生因地制宜地去进行选择、创造。通过实际操作和思维加工,学生获得了对事物的多方面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这样,既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四 鼓励直接联想猜想
  伟大的数学家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联想和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联想和大胆猜想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问,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进行讨论,允许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寻找各种方法,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对途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鉴别真伪,最后和学生共同小结得出最佳结论。在反证法、开放型题求解等教学过程中,通过联想、猜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根据结论,大胆想象,运用假设、转化、逆推等推理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推断、反思能力,启发和鼓励他们跳出思维定势,进一步探索求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跳跃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通过大家的努力,作为教者,应更新教学观念,一切教都应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多给学生创造的机会、活动的空间、表现的机会、创造的信心与成功的体会,一定会有好的效果。没有创新,学生能力得不到发展。数学教学从灌输教育到应试教育、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等经历了无数的探索和总结。并非只有天才才能创新,创新人人都会、个个可为,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去挖掘、开发、培养。同时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业务进修、接受新的教学观点、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拔尖的人才。
  〔责任编辑:陈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