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将课堂导入和提升语文课堂实效结合起来]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将课堂导入和提升语文课堂实效结合起来]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发布时间:2019-02-03 04:19:13 影响了:

  【摘 要】本文从提升语文课堂有效性的角度对初中语文课的导入进行了探讨,认为好的导语能紧扣学生心弦,使学生围绕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渐入学习佳境。一般来说,教师在备课时应在情境导入上精心设计,如前联后贯,系统导入;以情动情,感化导入;借用史料,有据导入;巧用诗歌,激情导入;启发诱导,以问导入。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导入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105-0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来说,精彩合理的导入也能成为这堂课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紧扣学生心弦,使学生围绕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渐入学习佳境,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在情境导入上精心设计。下面就语文起始课的情境导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前联后贯,系统导入
  语文一单元的起始教学,可就整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作简单概括,让学生对单元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对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可这样导入:本单元的框题是“江山多娇”。我们访名山游大川,把所见所闻所感真切地写下来,是一大乐事。西双版纳的密林里,神奇秀丽;海峡那边的阿里山,风光如画;古人笔下的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黄州承天寺,积水空明;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别具魅力,自有神韵。一山一林,一潭一溪,莫不使你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想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吗?请跟我一起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运用前联后贯的方式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又能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二 以情动情,感化导入
  这种导入方式也叫抒情式。它是用抒情的语句或感人的场面或深情的片段,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进入课文学习。如在教学萧乾的《枣核》一文时可这样导入: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深深的爱国热情,这种深情有时集中表现在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上,无论身在何地,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总是萦绕在心头,《枣核》一文写的就是远在大洋彼岸的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思乡越切,总是想起故乡院子里的那棵小树,当作者将去美国时,再三托付为她带去几颗枣核,并在花园里试种。几颗枣核寄寓着深深的思乡之情,一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意。
  三 借用史料,有据导入
  这种方式适用于和历史有关的一些文章。这种文章的导入,可让学生在了解有关史料的基础上进入新课学习。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时可这样进行: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之间发生过一场战争――普法战争。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法国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忘记祖国,永远维持他们的殖民统治,要求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不屈的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当时的历史为题材,创作了这篇小说,小说通过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这篇小说表达的是爱国主义主题,因此许多国家都将它列入教材供学生学习。
  四 巧用诗歌,激情导入
  好的诗歌或能引发激情、催人奋进,或能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因此,巧用一些诗歌导入新课,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甜甜的泥土》一文时可采用这样的导入语:人间至爱有亲情,唐代大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吟出了一代又一代父母的情,唱暖了一代又一代儿女的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让我们在甜甜的泥土中感悟人间的第一情。又如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可这样导入展开:毛主席的《长征》诗唱得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4~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20世纪80年代,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着十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今天我们要学的《老山界》一文将带着我们重走一段长征路,引领我们感受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
  五 启发诱导,以问导入
  采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促进学生思考,课程刚开始就以问题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在问题中产生求知欲,在问题中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可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缤纷世界里,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那么问题的正确答案有几个呢?(学生答)其实,很多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就需要启动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将帮助我们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又如在教学《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时可这样导入: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一颗鱼卵能长成千斤大鱼,自然界的所有生物,每天都在生长、活动和发展。那么,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何处?它们所需要的食物又从何处来?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跟我一起来学习课文《食物从何处来》。
  一篇课文导入的方法很多,方式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与方法,都要做到以生为本、以课堂为本。其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配合,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达到有效的最佳课堂教学效果。对于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文体也应该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导入。如何把课上好?这就要求教师上课之前精心备课。只要我们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以好的开端吸引住学生,从而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进入美妙的学习佳境。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