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学习与深化:美国校长“走课”再认识:
 

学习与深化:美国校长“走课”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9-02-04 03:59:21 影响了:

  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有力手段和改善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校长“走课”已然成为当前美国教学实践改善的重要工具。实践表明,在学校中校长“走课”通过团队学习环境的创设、必要的培训以及良好氛围营造等手段,能够深刻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有效的教学改革,有力地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作为一项教学改革,美国在实施校长“走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对校长“走课”的有效性产生了干扰。因此,对干扰校长“走课”的因素和问题进行探讨,能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得以深化。
  一、 美国校长“走课”兴起的背景
  自《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报告发表以来,美国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在20世纪70~80年代改革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实施和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这些改革主要是确立新世纪教育发展目标,进一步推进教育市场化进程,提高教育质量,增进教育公平[1]。1993年颁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于是在1998年前后,借鉴兴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领域内的“走动式管理”,路易斯安那州7个学区利用“走课”来提高校长的教学观察能力[2]。2001年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确立了较高的学习“绩效”标准以及严格的问责制度,使得“基于学生学习的改革与提高”这一国家目标几乎成为所有学校改革的核心目标与紧箍咒。为达成政府为学校设定的教育目标,学校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来提高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水平,确保所有学生的学业成功[3]。而今“走课”已经被美国各地的学区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而普遍运用。
  与一般意义的“听课”不同,“走课”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改进教学效果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是指校长或学校行政人员为了改善教学实践,对学习环境、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师及学生的课堂行为等进行频繁的(一天一次或一周三至四次)、短暂的(10分钟以内)、有焦点的、不带威胁性的巡视[4]。“走课”为校长或行政人员与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提供机会,加深了彼此的感情,使全校成为更为紧密的学习共同体。
  二、 美国校长“走课”的特征及实施成效
  1.美国校长“走课”的特征
  (1)时间较短。通常在教室停留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分钟,且边走边看,即“走动听课”。这也是“走课”一词的由来。
  (2)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走课”的目的就是要考察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了什么,是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3)不带有威胁性,是非评价性教学活动。进行走课就是让教师对校长在课堂上的存在感到习以为常,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课堂观察,实质是“在课堂环境中,校长以不具威胁性的方式观察学生学习情况”[2]。所以,“走课”也称为“学习走访”、“短暂访问”、“搜集资料的走访”[5]。
  2.美国校长“走课”的实践成效
  在美国,校长“走课”活动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校长“走课”有效地促进了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角色的变革。在传统的学校文化中,由于校长公务繁杂,时间有限,人们一直把校长视为学校行政领导者,忽视了校长的教学领导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学校效能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校长通过“走课”,了解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能根据时代发展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去思考如何来改进课堂教学。以此去帮助、支持、指导教师们完成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能的艰巨任务[4]。更多地走进课堂,有效地提升了校长作为行政领导与教学领导的双重角色。
  (2)校长“走课”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校的改善。校长“走课”对教师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强化了校长对学校日常教学的重视程度,使教师真正了解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增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能促使工作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校长“走课”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支持性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了学校的全面改善。
  (3)校长“走课”显著地改善了学习结果。它增加了校长与教师及学生之间的沟通途径。有利于改善校长与学生的关系,解决课堂上的纪律问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运用“有效的教学法”,即更高质量地思考、实质性而非空泛地对话以及更多地将书本知识与课外生活世界相联系。有利于为讨论学生、课程、学习成绩与学生行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校长与日常的教学活动保持亲密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学业达到更高的水平。
  三、 校长“走课”实践中的问题
  尽管校长“走课”被美国各地的学区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而普遍运用,但在洛杉矶联合学区的新版教师工会合同中,走课却被明文禁止了。在校长“走课”的实践中,以下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1.校长“走课”并未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
  关注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校长“走课”的核心任务。有效的校长“走课”活动应将重心放在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上,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在校长“走课”实践中,有些校长对是否将教师的教视作学校改进的关键因素这一问题犹豫不决,不把重点放在对学的关注上,这样,短时间的“走课”活动对学校的教学就毫无裨益。
  2.在出入教室时分散师生的注意力
  由于受传统的校长“听课”的影响,听课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手段,也作为班级学风的重点了解,这种评价、测量性的指向,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师生普遍会担心校长“走课”会成为评价他们的依据,因而在实践中会分散师生的注意力。
  3.校长“走课”后缺乏及时给教师反馈问题的意识
  交流、反思与实践分享是校长“走课”的主要目的。通常要在“走课”结束后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若是个别化的信息,应当场留给教师他所发现的问题;若是一般性的信息,应在全体教师会议上陈述,为构建教学策略和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然而,在实施“走课”过程中,不少校长只关注行动,不重视及时对观察到的行动结果的交流与分享,使教师们普遍担心校长“走课”的意图和效果,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四、 有效的校长“走课”活动的构建与实施之道
  针对校长“走课”实践过程中的上述问题,我们在深入实践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减轻或消除美国校长“走课”的不少问题,提高校长“走课”的效能和质量。
  1.创建积极的学习文化
  如果忽视学校文化的建设,任何改进和提升学校的努力都注定是短视行为。创建积极的学习文化是实践校长“走课”的核心任务。积极的学习文化包括:促进校长和教师进行持续不断的专业学习;高度聚焦学生的学习等。
  (1)重视校长的专业学习。第一,要改变评教理念,要从“挑错”性的评教活动转化为“建设”性的评教活动,尽量寻找教学中的闪光点,以此加强彼此的感情[6]。第二,要提升教学分析技能。明确“走课”时候看什么,如何看,如何运用在课堂上所获得的一线教学信息安排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以此来改进学生的学习[7]。
  (2)注重教师对校长“走课”活动的理解。彼此建立信任感。校长信任教师,真正将“走课”时的注意力从对教师的个人评价中转移出来,从挑错中转移出来;教师信任校长,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感到舒服自在,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技能。让教师认识到“走课”是没有威胁性的,“走课”并不打算评估个别教师,更不是通过走课对教师评论高低。“走课”的目的是协助管理者和教师更多地了解教学并确定哪些培训适合教师的需要,以此改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5]。
  (3)高度聚焦学生的学习。积极的学校文化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即教师必须将他们注意的焦点从教给学生什么转向学生正在学习什么。从对教的关注转向对学的关注,以此确保学生的学习。这是校长“走课”走向深入的标志。
  2.切实深化“走课”的程序
  (1)确定焦点问题。由于走课时间短暂,因此,在走课之前要有具体的观察焦点,使“走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更有效。问题可以是全校教师普遍存在的,也可以是针对个别教师的教学实践;可以是一周、一月一个主题,也可以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一个主题。为更好地确立焦点问题,校长要持续了解课程目标、班级进度、教学内容、不同教法等。焦点问题一般围绕着课堂上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等问题而设计。如:课程目标对学生而言是否清楚,教学是否与课程目标相关联,教师用了何种教学策略,所用策略是否合适,学生是否投入学习之中[2]。焦点问题的确立也可以和教师一起商讨,了解存在的问题。
  (2)全面的课堂观察和记录。校长初进课堂应立即观察学生是否投入到学习上,如是否专心听讲,是否参与互动等。接下来,校长要确认教师授课的内容与目标,观察集中在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具体方法上,如教师正在使用基于研究的教学策略吗?学生的分组模式有利于学习吗?教师和学生正在使用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学习吗?学生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吗?学生正在学习基础和更高层次的知识吗?通过全面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此了解他们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同时,还要将观察结果如实及时地记载,以备后续考查检证。校长可用各种方法来记录,如设计一种课堂观察表格进行教学观察,要求表格记录的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还可以用来考察教师教学的认知深度。
  (3)后续交流、反思与实践分享。每次活动结束校长需要对走课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中模糊、不确定或不一致的信息单独找教师沟通、确认,然后把他所发现的问题当场留给教师,以引发教师对课堂与教学策略的深入思考。如:您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解题,怎么才能知道有多少学生把题目做正确了?我今天在教室里看见了张贴的学生写作范文。您是以何种标准来选范文的?通常教师会立即回答,也可不回答,第二天递交一份回馈。实际上,这些问题并不真的需要回答,只是给教师们提供一个反思自己教学的机会[4]。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校长能找出与全体教师讨论的内容,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科或跨学科的教学方法、跨年级的知识衔接等[8]。通过彼此的讨论,厘清观念、澄清可能的误解,同时,校长可表扬“走课”时发现的针对焦点问题的最有效的教学实践,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手段、师生间的互动形式及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方法等,这样探讨的议题为最佳的教学实践在各班的推行营造了氛围,使校长和教师均能成为自我分析与自我批判的学习者,持续不断成长,也能推进学校整体教学的改进。提供给教师具体、详尽的教学回馈信息,进而能对教学的改进产生实质性影响。
  3.营造互助学习的氛围
  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共同研讨、共同进步的互助学习氛围,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3]。并使这一专业共同体齐心协力,彼此之间渐渐产生相互依赖和信任的气氛。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在其乐融融中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学习,学校及其中的每个成员才会有更大的提升。
  其次,要实施全开放交流。校长室的门永远向教师和学生敞开着。教师和学生可以带着各自关心的问题或对学校发展的建设性想法随时跟校长沟通和交流,以达成合作式愿景。校长要让教师和学生相信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会得到校长的重视,并成为学校决策的重要依据[3]。
  参考文献
  [1] 项贤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比较教育研究,2003(5):23-28.
  [2] 李茂.“走课”――美国校长的管理硬功.中国教师报,2006-02-08(A04).
  [3] 周俊.障碍与超越:美国学校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0(7):81-84.
  [4] 聂琴. 走课――美国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的新举措.基础教育,2008(09):56-58.
  [5] Jane L.David.Classroom Walk-Throughs.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8,65(4):81-82.
  [6] 魏宏聚,韩伟东. 美国校长“走课”评析及其借鉴.比较教育研究,2010(6):86-89.
  [7] 陈振国.美国校长“走课”制及相关启示.中国基础教育,2008(2):12-13.
  [8] 罗生全.论“课堂走课”及其应用.中国教育学刊,2010(11)::47-50.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