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破除认识误区 确保国企改革顺利推进]国企改革
 

[破除认识误区 确保国企改革顺利推进]国企改革

发布时间:2019-03-30 04:00:51 影响了: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关于对国有企业的认识问题,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一些误区,如产权改革、布局调整、垄断行为、高管薪酬、腐败现象、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澄清认识,确保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
  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不是彻底私有化
  现阶段国企产权改革的目标应是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结构,未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要渐进式的分阶段深入推进,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而不是单纯的“民营化”或“私有化”。
  有观点认为,明晰国企产权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彻底私有化。其理论根据是,国有产权是一种“全民所有,人人都不拥有”的不清晰和低效率的模糊产权,只有私有产权才是清晰和高效的。因而国有产权必定和市场机制不相容,引发“所有者缺位”等委托代理方面的问题。这种观点是较为片面的。其实,市场经济并不等于就是民营经济,由于公益性目标的特殊要求,国有企业也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国有制还是私有制,只要实行股份制都可能会面临着“内部人控制”等委托代理问题,其实质不在于姓“国”或是“私”,而是要看公司是否具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健全的治理机制。
  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目的不是消除国有经济,而是有进有退,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其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而不是单纯的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更不是消除国有经济。所以我们也不应拘泥于所谓的“国退民进”或“国进民退”的争论。
  当然,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应通过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全面扩张来实现,而要着眼于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国有经济在新兴产业和战略竞争性领域应更多地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待其他市场主体发育成熟后可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以尝试部分股份退出后转入社保基金或上交国家财政,或是由社保基金直接持股,享受分红等投资受益,这样也能更好地体现国有资产的全民属性。
  在实际运作中,我们也不能单纯地把国企数量的增减作为布局调整的目标导向。其实比数量更为关键的是国有经济的行业布局,以及民营经济进入门槛的真正消除。国企数量太多确实难以管控,但一味靠企业合并这种做减法的方式带来管理幅度过大或是层级增多,会使企业内部管控的难度大为增加。
  三、国有企业盈利不仅凭借垄断地位,也与宏观环境、加强内部管理等因素相关
  破除垄断、引入竞争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线,如电力体制、民航等行业的改革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垄断仍然是社会舆论对国有企业责难较多的问题。有观点认为,一些国有企业凭借垄断地位,成为特殊利益集团,靠侵害其他市场竞争主体和消费者获得不当得利,甚至有人把垄断看作和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的东西。诚然,当前一些垄断性行业也确实存在诸如“霸王条款”、职工收入偏高、服务质量不好等广受诟病的问题,但现阶段垄断性国企尤其是自然垄断性国企的存在还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设立行业规制机构并健全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垄断企业的行为,防止垄断性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其次,随着行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变化,要适当引入非公有制经济,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垄断行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第三,垄断企业自身也应加强自律和约束,主动维护社会和公众利益。
  另一方面,中国的国有企业并不都是垄断性企业,如中粮、中化等一些央企在强竞争性领域中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改善也并非完全根源于垄断,良好的宏观环境、政策红利、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地说,当前国有企业高盈利的背后也有垄断的因素存在。因此,未来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破除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
  四、审视国企高管薪酬要基于国际竞争视角,且与其贡献挂钩
  经过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已经逐步得到完善,股权激励、绩效考核等办法也在国有企业中有所应用,近年来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从面上看,当前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仍有不合理之处。一方面,不同行业类型企业以及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距较大,垄断行业高薪酬、高福利等问题被广泛关注,经营者薪酬水平与其承担的责任和经营业绩尚未很好地挂钩,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依然不到位;另一方面,对管理层职务消费还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有效的约束。
  审视国企高管的薪酬水平还应基于国际竞争的视角,且充分考虑其实际贡献。全球化趋势下,国内竞争也呈现国际化倾向,很多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有所提升,一些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虽然我国有多家国企进入了世界500强,但当前国有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现阶段国企高管的薪酬远未高到和国际接轨的程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像石油、电信、电力、金融等垄断性或不完全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其盈利能力提升并非全是经营者努力的结果,经营者的薪酬水平过高显然不尽合理。
  为进一步完善国企高管层的薪酬体系,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公平、合理、科学评价并予以相应的奖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五、国企存在并无导致腐败的必然性
  近年来公众对于国企尤其是垄断性国企腐败问题的批评较多,少数国企高管如石油石化、移动通信等垄断行业高管的腐败行为,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国有企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损害。有人甚至断言国有体制就是腐败产生的本质原因。其实这方面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国企存在并不是导致腐败的根本性原因,其他经济成分企业也会有腐败现象发生,关键是应该有好的监督约束机制。
  客观看,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绝大多数管理人员能正确对待职权,从严要求自己,但由于相关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或是没有落实,腐败问题仍时有发生。国企中发生的腐败现象有几种突出表现:一是经营过程的腐败;二是乱用、滥用、无节制地使用公款;三是任人唯亲、唯利、唯顺。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拉帮结派,排斥异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