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多瑙河地图_多瑙河源头的惆怅
 

多瑙河地图_多瑙河源头的惆怅

发布时间:2019-04-02 04:14:24 影响了:

  从布加勒斯特飞往慕尼黑的航班准时着陆,我登上了前往帕骚(Passau)的火车。  帕骚的老城建在一座小岛上,多瑙河在这里和Inn与Ilf河汇合。这里是多瑙河上游最大的港口,再往上游,河水的深度就无法支持大型轮船了。因此,大部分多瑙河的邮轮从这里启航。
  汇聚三河的老城
  13世纪的帕骚主教是一个极其有权势的人物,在山顶修建了他的住宅和堡垒,在三河交汇处修建了向来往船只抽税的碉堡。那是一个控制了河流就控制了财路的年代,主教发了大财。从主教在山顶的住宅看帕骚,果然有些如在画中的感觉。帕骚17世纪中叶经历了一场大火,目前的建筑大多是重建的,以红瓦为顶,间或有满是铜绿的教堂装饰。
  帕骚最有名的建筑,是位于岛中心制高点的圣斯蒂芬教堂。经历了无数朝代的风雨和多次重修、改建,在外观上,这座教堂融合了几乎所有著名的建筑风格,巴洛克的圆弧和哥特的尖拱交替出现着。走进教堂内部,极度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和雕塑让我目瞪口呆。更让人吃惊的,是祷告开始的时候,回旋在教堂雕梁画栋间的乐声。圣斯蒂芬教堂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系统,有着17974根风管,既可以从分布在教堂5个不同部位的键盘分别演奏,也可以由一位乐师从主键盘统一控制。演奏结束,余音绕梁,不知所终,全场安静无声。当乐师起身鞠躬致谢时,人们才开始忘我地热烈鼓掌,或许因为这终究是宗教仪式的一个部分,才没有加上通常音乐会结束时的那种欢呼。
  帕骚是三河汇流之地,但帕骚人似乎更在乎Inn和Ilf这两条之流。Ilf河全长60公里,充其量是一道比较长的山溪,但所经的山谷中鲜花芬芳、绿树成荫,是居住和散步的天堂。Inn河是一条标准的冰川河流,说是多瑙河的支流,其实流量比多瑙河要大,水也清澈得多,长度只比多瑙河短20公里。多瑙河之所以成为主流,完全是历史一个偶然的决策——当年,因为多瑙河的可通航性比Inn河更大,罗马人选择了前者为主航线河流。
  去往河边的路上,可以看到房屋的墙头刻着一道道标有年份的横线,这是历次洪水爆发时淹没的高度。每当雨季山洪暴发,多瑙河泛滥成灾,水经常会淹到河边房屋的三层。而习惯了山洪的帕骚人有很简单的对策:所有沿河的建筑都用巨大的石块建造底层结构,当山洪到来时,把底层车库里的车开到高地,自己就在楼上的窗户里安然欣赏洪水横流的壮观场景。因为三道江水的不同来源,水面竟然有很清楚的清浊交界。
  追踪多瑙河源头
  多瑙河自下而上回溯,河面越来越窄,在下游还是无比浩瀚,到达雷根斯堡的时候,已经成了不足百米宽的一条普通河流。但雷根斯堡可不是座普通的城市,这里曾是十字军三次东征的誓师出发之地,12?13世纪是它最辉煌的时期。城中有一座1135年奠基的罗马石桥,至今桥墩依然完好站立,是世界造桥史上的一座丰碑。罗马的工程师们在水中建立了远大于桥墩、形如破水之船的基础,再在其上建造桥墩,这一聪明设计使得顺水而下的冰流、木材或船只无法对桥墩构成威胁。著名的布拉格查尔斯大桥和伦敦塔桥,先后模仿了这一设计。
  当年,雷根斯堡的商人南下威尼斯,北及基辅,给城市带来了滚滚财源,至今老城里依然可以看到中世纪留下的大批罗马和歌特式建筑。然而,这颗“巴伐利亚珍珠”的经济繁荣只是如昙花一现,中世纪后,雷根斯堡经济状况急转直下,穷到了没钱修建新建筑的地步,欧洲建筑史上著名的巴洛克以及其后的各种建筑风格,在这个小城竟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也正是因为经济和战略上的不重要性,雷根斯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侥幸躲过了重创。于是,鬼使神差地,今天的雷根斯堡成了欧洲中世纪建筑保留最完美的地方。昨天的辉煌,因为贫穷而得以在今天重新灿烂,历史像是和雷根斯堡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在雷根斯堡,类似的矛盾不仅仅反映在建筑上,也反映在生活在这里的德国人的心态上。从中世纪的街道上穿过,在离城中大教堂不远的小巷里,可以见到一块铭牌——这里是辛德勒的故居,他在二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舍弃了自己的全部财富,救护了大批犹太人。而不远处的Neupfarrplatz博物馆,却是同一时期纳粹德国对犹太教堂残酷破坏的见证。
  从雷根斯堡开始,多瑙河上已经不再有商业航船。一路寻找着多瑙河之源的我,乘坐通行德国的ICE火车继续逆流而上。在地图上不怎么起眼的Ulm镇,由中世纪建造的城墙护卫着,站在城墙上,脚下是一道不足50米宽的水流,很难相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多瑙河,用住在附近的中国朋友阿丹的话说:这和咱们家乡随处可见的河流没什么区别啊。在河畔随意走去,恍然有漫步在江南水乡的感觉。骑着车的大学生,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年轻父母,相互扶持着的老夫妇,在河面的小路上来往着,相互微笑着点头致意。
  Ulm大部分的房子用砖头砌成,乡村的房子没有统一的设计,每一栋都有些许变化,尤其是屋顶,高低错落,如园里自然生长的草木般参差,让人想起中国江南水乡那些用了几个朝代才经营起来的变化。也有正在建造中的新小区,黄色的吊车组装着一批批同样设计的小楼,一色鲜艳的土红色屋顶,一样的高度。
  走过河边的城门,踏上方石块铺设的小路,街道两侧都是有着浓郁德国半木梁风格的中世纪建筑。城内有条槽河,河边排列着当年手工皮匠们住的小屋。我试图去想象这地方曾经的臭气熏天,却总是被眼前的精美景色打断思路。Ulm人很会安排生活,也很会解释生活。小城中心有中世纪的太阳钟,小河边的建筑里有二次大战后用不同废墟中拣来的建筑材料重新修建起来的房屋。走过小石桥,眼前是一座因为建筑师的疏忽而在建成后不久就开始疯狂倾斜的旅馆。荒唐的是,这旅馆在建成后的几百年间一直扭曲而安然地站立着,因为怪异,反而成了游客们热衷预订的住处。据说在这个仅有十一间客房的小旅馆里,所有家具的四条腿都是长长短短的,以保持水平;万一你失手掉落了什么,总能在屋子低落的一角找到。
  最让Ulm人自豪的,是这里孕育了爱因斯坦。作为一个伟人,他不但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也为众多地方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出生地,到相对论诞生的公寓,再到普林斯顿的办公室,凡夫俗子们得以瞻仰巨人曾经的生活轨迹。旅行欧洲,在一个城镇至少能发现一座教堂,Ulm当然也不例外。当地的朋友Cathy带我走进教堂的门厅,指着地上的一个圆圈说:站在里面。我站在圆圈上仰面往上看,Cathy笑道:现在你可以说,你曾经站在世界最高的教堂尖塔下了——的确,这座教堂不仅能容纳3万人同时做礼拜,同时更是世界最高教堂的记录保持者(161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