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解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三个维度_高中数学讲课视频
 

解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三个维度_高中数学讲课视频

发布时间:2019-04-04 04:53:23 影响了:

  在“减负增效”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建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已成为近年来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然而,在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还存在误区,导致高效课堂并不高效,学生负担并未减轻,教学质量并未明显提高。本文结合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误区,从效度、密度、适切度三个维度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效度
  一节高效的课堂,一定是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的课堂,一定是教学目标能够实现的课堂。如果一节数学课漫无目标,那课堂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比起漫无目标,目标错位似乎更加糟糕。错误的目标可能导致课堂的无效甚至负效。比如数学,目标不只是所教题目的解决办法,更多的是通过解题训练学生的能力。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不仅是要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等,更是要学生理解掌握怎样抓住一些不等式的范式,注重对抛物线位置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方程与函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把课堂目标定位于学生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那么这堂课学生配合再好,难度挖得再大,设计再巧妙,也是低效课堂。
  这里的效度,是指对准教学目标的程度。当然,构建高效课堂不仅要考虑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仅要关注认知、能力目标,而且要关注新课程要求课堂实现的三维目标。对三维目标而言,它们也应该有主次或轻重之分,完全不必“一视同仁”。因为,一维目标较好或很好落实,常常带来或促成其他两维目标的较好或很好实现,抓主带次,照样能上出扎实有效的好课。
  二、密度
  密度,是指课堂容量恰当。许多教师往往按部就班,根据制定的计划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时间多就慢慢讲,进度慢了就加快速度。其实,课堂容量应该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及时地发生变化。教师需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不间断地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潜力,不断地有意识地改变课堂容量。只有能够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容量才是准确的课堂容量。
  许多老师把课堂高效简单等同于课堂信息量大、课堂题量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高密度”要有一定的信息量或题量,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思维量。信息量或训练量过大,学生不消化,课堂也会低效甚至无效。过量的练习只能提高学生的解题熟悉程度,而很难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把握练习的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研究教学过程是在研究一种解题的思路或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带参量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如果举大量的训练习题依葫芦画瓢地解决相似问题,那么没有任何价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一元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是否确定,如果确定了,再看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解,如果有解,根的大小是否确定。在这一过程中引发学生们的思考,理解这种讨论层次的合理性,从而加深对这类问题的印象,掌握简捷有效的方法。再如,讲三角函数图象时,如果能让学生体会三角函数图象的生成过程,动态的效果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印象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适切度
  近一两年来,基础教育界提炼出了一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具有经济高效地为教学服务的优点,是高效课堂建设所必备的。但是模式不是放到哪里都能打造出高效课堂的,它有着是否适切的问题。譬如高中数学“预学,探究,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比较适合需要迅速进入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班级。因为“预学,探究,提升”教学模式,对时间、学生组成、学习内容和学生课下自习方式进行划分,操作简便易行,有利于在该模式的运用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而高中数学“变式”课堂教学模式,则对学生的学力基础、研究品质有基本的要求,对那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还需要规范、提高的班级来说,就不太适用。
  适切度,其实就是指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的适当程度。就课堂教学而言,适切的教学模式才可能打造高效的课堂,否则就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看一堂课是否高效,就应看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合上课的教师和学生、授课的内容和情境。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的主要科目,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建立高效课堂,把学生从题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高效课堂涉及的方方面面,牵扯非常广,具体的构建步骤和方法、实施模式都有待于广大的数学教师和专业教研人员进一步去思考、探讨,以进一步构建、实施、完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