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成才:十年不衰的兴奋点(1978~1988中国青年思想录(之一))】兴奋拼音
 

【成才:十年不衰的兴奋点(1978~1988中国青年思想录(之一))】兴奋拼音

发布时间:2019-04-08 03:58:48 影响了:

  编者的话  《1978~1988中国青年思想录》,是我们献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0周年的一份礼物。  整整10年,没有人不惊异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转机和巨变,也没有人不注意到中国青年其间努力而艰辛的探索和奋斗。
  历史赋予了这一代人特有的曲折和使命,这一代人经历了这一代人特有的幸福、骄傲和悲壮。我们试图为这一代人的10年之路留下忠实的文字记录。也许,只有后人的“盖棺论定”才会更公正和不失偏颇,但是,我们自信,我们比后人熟悉同代人的经历和坎坷,理解同代人的希冀和梦寻。于是,我们承担起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成才:十年不衰的兴奋点》为这个栏目的首篇,随之,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其他篇目。
  历史将在频频回首中启示今天与未来。
  成才,中国青年用整整一代人的青春换回的权利。
  成才,中国青年用整整一代人的磨难找回的希望。
  我们试图用自己的笔记下这新生活的梦。高考热:改变个人与民族命运的第一个契机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梦。
  公元1966年至1976年间,许多青年人的梦写在“造反有理”的标语上,写在“活学活用”的讲稿上,写在“读书无用”的考卷上……
  然而,造反,没有造出繁荣和昌盛,“革命”,使国家愈加贫穷。狂热的青年开始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云南边疆一个“蚂蝗堡”的地方,来自北京的一群知青中,有人手拿一柄叶片对生的蕨类植物,念念有词地算计着何时能回城;有人希望依靠伟大的父亲或伟大的丈夫而上调。最深重地咬啮着知青灵魂的是尊严被践踏,理想被泯灭,人格被扭曲……,
  也有不甘消沉者,同样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一位知青回忆说,一天,我在马棚里收到一封家信,才知道美国人已经登上月球了,而我们依旧在这儿刀耕火种,整差一个世纪!我们空担一个“知识青年”的虚名,到底能做些什么,我们问自己。
  是啊!在他们中间本来该有爱因斯坦,本来该有居里夫人,本来该有……
  然而,十年一梦,不堪回首。
  青年向何处去?何处是归程?
  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恢复高考制度。一个信号意味着一个新的黎明。
  从噩梦中醒来的中国青年带着创伤,带着忏悔,带着彷徨,带着渴望,开始了新的梦寻。这第一个梦便是成才之梦,便是成千上万个青年涌向考场的竞争。
  据统计,1978年2月和10月,全国高等院校共招,生50万,而报名参加考试的人竟高达1000万。
  北京某工厂一车间,共有青年工人106名,而1977、1978两年报名高考的就有101名。车间主任说:“为高考耽误工作,我真不知道是该表扬还是该批评。”
  上海某考场门前站满了准备参加**后第一次高考的考生,里面既有刚刚毕业、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也有饱经忧患,已过而立之年的父亲和母亲。中国年龄参差的同一代人,要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寒风中,一位接近中年的妇女怀抱睡熟的孩子,轻轻整了整丈夫的衣领,低声说:“别慌,会多少答多少。”丈夫没吭声,只是微微颤抖着掏出一支烟,点燃。那情景使人想起了当年送郎从军的场面,历史果真相似。
  奇迹在发生:一个祖祖辈辈大字不识的普通农家,一年之内竟飞出四个“金凤凰”。一个饱受“臭老九”之苦的家庭,同时走出令人羡慕的三姐妹:老大王友琴,中1979年全国高考文科状元,之后又成为中国第一个文科女博士;老二王友棋直举上海交大研究生,不久又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副教授;老三丁元则一下叩开清华大学的校门。“三姐妹”现象让人振奋。
  但是,同任何一种历史进步一样,中国青年的成才之路也伴随着深刻的观念交战:1978年8月,一位青年写信给《中国青年》编辑部提出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大学招生采取了择优录取的办法,有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但按这样的标准来选拔、培养人才,是不是又鼓励了另一种形式的‘学而优则仕’呢?知识分子越来越吃香了,这样下去会不会走偏了呢?”
  羞愧啊!面对这样的忧虑。
  当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曾下过一个古怪的命令:“让毛驴和学者走在中间。”那是爱惜知识分子。时值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知识、知识分子应不应该被尊重,还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怎不令人羞愧?
  值得庆幸的是,几经交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通过高考热开始成为我们时代的风尚。
  高考热的兴起,尽管带来“羊肠小道”上的竞争,尽管出现了“文凭至上”的偏差,但是,它毕竟带来了一代青年在机会均等条件下的竞争,带来了依靠自身力量改变个人和民族命运的第一个契机。
  自学热:在过去的失落中找回自我
  自学成才,是许许多多因家庭、社会和自身的条件局限,无法获得正规教育的青年共同选择的一条充满艰辛的路。自学热继高考热之后出现,又比高考热来得更深沉,更持久,更广泛。从1980年到1986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获得本科和专科学历的专门人才达到152.2万人,相当于同期全日制普通高校培养专门人才总数的73%。如果说,高考热带来一代青年对知识的理性追求,自学热则是在更广泛的领域向落后和愚昧宣战。认识自己,是一种特殊的智慧。自学热使人对自身价值的发现和实现成为可能。
  一代青年曾经失落得太久。过去的那个年月,人们虔诚地把自己当块砖,搬到哪儿算哪儿,过去的那个年月,青年只有一个理想:做工农兵。这种看上去颇有点大同味道的口号,压抑了多少人的创造性、事业心!今天却不同了,一代青年在成才的追求中,学会通过理性的衡量,尽量地开发自我,设计自我,懂得了如果能长成大树,就不要仅仅满足于做棵小草。四化大业是一架其大无比的机器,既需要螺丝钉,也需要齿轮、主轴和发动机。在这一代青年心中,第一次升腾起前所未有的名誉感和成就欲。正是从这时起,在中国青年人生追求的词典上,理直气壮地出现了“自私”以外的和“自”有关的字眼: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自我价值,青年要创造和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